第117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新年归乡
一九五三年元旦,四九城的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何雨柱一大早就忙活起来。
他先是把昨晚就备好的礼物一样样检查清楚,又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木箱子打开,里面静静躺着一台崭新的收音机。
"哥,咱们什么时候走呀?"
何雨水揉着惺忪的睡眼从里屋走出来,棉袄的扣子还没扣齐。
"这就走,你快把衣裳穿好,围巾系上,外头下雪了。"
何雨柱边说边帮妹妹整理衣领,手指灵巧地将扣子一颗颗扣好。
何雨水今年还小,却已经懂事得让人心疼。
"哥,收音机真的能收到好多台吗?"何雨水好奇地摸着木箱光滑的表面。
"那当然,你哥我什么时候吹过牛?"
何雨柱笑着刮了下妹妹的鼻子,"姥姥姥爷肯定喜欢。"
何雨柱今年在轧钢厂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
这收音机是前不久研发的小玩意。
收拾停当,兄妹二人踏雪出门。
何雨柱一手提着年货和收音机,一手牵着妹妹。
雪花落在何水水的红棉袄上,像是撒了一层糖霜。
从四合院到前门车站要走半个时辰。
街上已经有了年节的气氛,几个小孩在街边堆雪人,见到何雨柱都亲热地喊"柱子哥"。
"柱子,带水水回姥姥家啊?"胡同口卖早点的王大爷招呼道。
"是啊,王大爷,元旦快乐!"
何雨柱笑着回应。
这年头,收音机还是个稀罕物,整个四九城也没多少人家有。
何雨柱做的这台不仅能收国内台,还能收到国外的,这是他特意为姥姥姥爷调试的——老两口虽然不识字,却喜欢听戏听新闻,知道天下大事。
到了车站,人已经不少。
何雨柱把妹妹护在身前,好不容易才挤上车。
车厢里弥漫着烟草和汗味,却挡不住人们回家过节的喜悦。
何雨水靠在哥哥身边,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瞌睡。
何雨柱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思绪飘回一两年前。
张家村其实是他后妈张小娥的娘家。
何大清新娶的这位妻子,还是他亲自物色的呢!
张小娥性子温和,待他们兄妹如己出,日子久了,何雨柱也就真心实意地喊了声"妈"。
和后妈娘家也走得近了,这张家村的姥姥姥爷,他是真心当作亲的来孝敬。
吭哧吭哧,终于到张家村。
何雨柱摇醒妹妹,提着东西下车。
张家村离车站还有一些路程,得走着去。
雪已经停了,乡间小路泥泞不堪。
何雨柱索性把妹妹背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哥,你看!村口那是不是姥爷?"何雨水突然指着前方。
何雨柱眯眼望去,果然见一个身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
不是张老汉又是谁?
"姥爷!"何雨水从哥哥背上滑下来,欢快地跑过去。
张老汉看见外孙和外孙女,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哎呀,可算来了!你姥姥从早起就在念叨,生怕你们赶不上晌午饭。"
何雨柱快走几步:"姥爷,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在外头等?"
"嗨,在家坐不住嘛。"
张老汉摸摸何雨水的头,又看向何雨柱手里的大包小包,
"又带这么多东西?上次带的还没吃完呢!"
"不多,就些年货。"
何雨柱笑道,"还有我自个儿做的一个小玩意儿,给您和姥姥解闷。"
三人有说有笑往村里走。
路上遇上几个村民,都热情地打招呼。
"柱子回来啦!哟,水水长这么高了!"
"张老汉,外孙回来过年,高兴坏了吧?"
"柱子,在城里还好吗?听说你在轧钢厂当工程师?真出息!"
何雨柱一一回应,没有丝毫城里人的架子。
他在张家村人缘极好,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姥姥姥爷孝顺,
另一方面是他手艺好,每次回来都会帮乡亲们修修补补,从不推辞。
快到张家院子时,隔壁李婶正在门口扫雪,看见他们便笑道:
"柱子可算来了!你姥姥从早起就念叨,我这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李婶,元旦快乐。"何雨柱从包里掏出一包糖果,"给您家小孙子带着甜甜嘴。"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李婶接过糖,眼睛笑成一条缝,"快进去吧,你姥姥该等急了。"
张家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灶房忙活,听见动静赶紧擦着手出来。
"姥姥!"何雨水扑进老人怀里。
"哎哟我的小水水,可想死姥姥了!"
张姥姥搂着外孙女,眼睛却看向何雨柱,"柱子,路上累不累?快进屋暖和暖和。"
屋里烧着炕,暖烘烘的。
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菜,还冒着热气。
"姥姥,您又做这么多好吃的。"何雨柱心里暖融融的。
"不多不多,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张姥姥忙着给外孙外孙女倒热水,"快喝点热的暖暖身子。"
何雨柱把年货一样样拿出来:城里买的点心、糖果、一块上好的猪肉、几尺布...最后郑重地取出那台收音机。
"姥爷,姥姥,这是我给您二老做的收音机。"
"收.…..音机?"
张老汉凑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木盒子,"就是那个能出声响的匣子?"
"对,插上电就能听戏听新闻。"
何雨柱解释道,"不过咱这没电,所以我特意改装过,可以用电池。"
说着,他打开后盖,装上准备好的电池,然后拧开开关。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里面传出了清晰的声音:"现在是新闻播报时间.….."
"哎哟!真出声了!"张姥姥惊奇地睁大眼睛。
张老汉更是凑得近近的,几乎把耳朵贴到收音机上:"真清楚!比村长家那台还清楚!"
何雨柱笑着调台:"这不只是能收一个台,能收好几十个呢!您听——"
他轻轻转动旋钮,收音机里传出了不同的节目:
一会儿是京剧《贵妃醉酒》,一会儿是相声,再一转又是外国话的广播。
"还能听洋人说话?"张老汉惊讶极了。
"是啊,这是毛熊的电台。"
何雨柱解释道,"不过您二老可能听不懂,还是听戏好。"说着又把台调回了京剧。
张姥姥已经顾不上锅里的菜了,围着收音机左看右看:"这真是柱子自己做的?"
"那当然!您外孙现在可是轧钢厂的技术能手!"何雨柱不无自豪地说。
"快,快关了吧,别费电了。"
张姥姥突然想起什么,"电池贵着呢!"
"姥姥放心,这电池能用好久呢。"
何雨柱笑道,"以后您二老晚上没事,就可以听听戏,听听新闻,解解闷。"
张老汉已经乐得合不拢嘴,搓着手在屋里转圈:"我得让老李头他们也瞧瞧!咱家也有收音机了!还是外孙亲手做的!"
何雨柱看老人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
"对了,柱子,你爸最近怎么样?"张姥姥突然问道。
何雨柱神色不变:"还是老样子呗,身体还行。"
张姥姥叹了口气:"你爸也不容易…...."
"姥姥,不说这个了。
今天元旦,咱们高高兴兴的。"何雨柱转移话题,"我出去劈点柴,水水,来帮姥姥摆碗筷。"
何雨水乖巧地应声,跟着姥姥进灶房去了。
何雨柱拎着斧头走到院中,刚劈了几根柴,就听见院外传来喧哗声。
原来张老汉已经迫不及待地邀请了几个老友来"参观"收音机。
"老张头,你说的是真的?柱子真做了个收音机?"
村东头的王老汉的声音老远就传了过来。
"那还有假?我外孙的手艺,比百货大楼卖的还好!"张老汉的声音里满是自豪。
何雨柱摇头笑笑,继续劈柴。
不一会儿,院里就聚了好几个老人,都围着收音机啧啧称奇。
"柱子真是出息了!这么精巧的物件都能做出来!"
"老张头,你真是结了一门好亲,得这么个好外孙!"
"听说柱子现在是轧钢厂的技术骨干,一个月挣这个数!"有人比划着手指。
"何止啊!我听说厂里领导都看重他呢!"
张老汉在众人的羡慕声中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柱子从小就聪明,手巧!随他娘!"
何雨柱劈完柴,又被老人们拉去讲解收音机的用法。
他耐心地教老人们如何调台,如何调节音量,还承诺谁家有什么电器坏了,他都可以帮忙修理。
正热闹着,村长也闻讯赶来,看了收音机后拍着何雨柱的肩膀说:
"柱子,咱们村年底要通电了,到时候你能不能帮村里也搞个广播站?"
"没问题!"何雨柱一口答应,"等通电了,我回来帮您弄。"
说话间,张姥姥和何雨水已经摆好了饭。
老人们识趣地告辞,约好晚上再来听戏。
饭菜很简单,但都是何雨柱爱吃的:酸菜炖粉条、葱炒鸡蛋、白菜炖豆腐,还有一小碟腊肉。
张姥姥一个劲地给外孙外孙女夹菜,生怕他们吃不饱。
"姥姥,别忙活了,我们自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