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春节前的丰收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已在四九城的胡同里零星响起,

第一拖拉机厂却依然机器轰鸣,车间里热气蒸腾,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冬日苍白的光线下拉得老长。

何雨柱站在总装车间的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即将完工的最后一批履带式拖拉机。

他那工程师特有的粗大手指,此刻正轻轻敲击着铁质栏杆,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王主任,第三十七号车的履带间隙还是大了点,马上调整!”

何雨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穿透了机器的轰鸣声。

车间主任老王赶忙小跑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何总工,这已经调整过三次了,按标准其实已经合格…...”

“合格不够,要精确。”

何雨柱从高台下来,大步走到拖拉机前,蹲下身,从兜里掏出游标卡尺,精准地测量着履带间隙,

“咱们的拖拉机是要下地干活的,差一毫米,农民兄弟就得多费一分力。重新调整!”

老王连连点头,转身吼着让工人重新调试。

何雨柱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继续巡视生产线。

这是1952年的寒冬,新龙国刚成立不久,百业待兴。

第一拖拉机厂临危受命,承接了200台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任务。

这是国家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一步。

何雨柱作为厂里最年轻的总工程师,扛起了这个重担。

三个月来,他吃住在厂里,与工人们同甘共苦。

他那原本白净的书生面庞,如今已被机油和汗水浸染得黝黑发亮,只有那双透过眼镜片的眼睛,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何总工,您回去歇歇吧,这儿有我们盯着。”年轻的技术员小李心疼地看着领导。

他知道何雨柱已经连续36小时没合眼了。

何雨柱摆摆手:“最后十台了,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你去检查一下液压系统,我听着声音有点不对。”

小李应声而去。

何雨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继续在车间里穿梭。

这个水木大学机械系毕业的高材生,本可以留在学校搞研究,却毅然选择了下到生产一线。他常说:“图纸画得再漂亮,不如一台实实在在的机器来得实在。”

“何总工!何总工!”

一个工人急匆匆跑来,“农业部来电话,问咱们能不能按时交货,说是各地都在等着这批拖拉机春耕呢!”

何雨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回复部里,红星厂说话算话,保证按时交货!”

夜幕降临,车间里灯火通明。

何雨柱亲自上手,与工人们一起调试最后几台拖拉机。他的动作娴熟得不像个工程师,倒像个老技工。

这得益于他那过目不忘的天赋,动手能力同样很出众。

“小张,扳手!”何雨柱躺在拖拉机底下喊道。

一旁的青年工人赶紧递上工具。

几分钟后,何雨柱从车底滑出来,脸上又多了一道油污:“好了,试车!”

发动机轰鸣起来,整个车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拖拉机缓缓开动,运行平稳,各项指标正常。

“成功了!”不知谁先喊了一声,随即整个车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何雨柱长舒一口气,嘴角终于露出了三个月来的第一个真正笑容。

他看了看墙上的钟——腊月二十五凌晨三点,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

……

丰厚的回报

第二天一早,厂长办公室内,何雨柱与厂长相对而坐。

“老何啊,你这可是立了大功了!”

厂长李建国满脸喜色,“部里刚来电话,对咱们的评价很高啊!”

何雨柱笑了笑,推了推眼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工人们这三个月没日没夜地干,不少人吃住都在车间里。”

李厂长点头:“是啊,我都看在眼里。部里拨的款项已经到位了,比合同价还多了百分之五,说是给我们的奖励。”

何雨柱沉吟片刻,开口道:“厂长,我有个建议。”

“你说。”

“这次工人们确实辛苦,眼看就要过年了,是不是能给大伙多发点奖金,让大家过个肥年?”

李厂长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厂里资金是有些紧张啊…...

不过,你说得对,工人们这么拼命,不能寒了大家的心。你说发多少合适?”

何雨柱早有准备,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我算过了,按照超额完成的产量和质量奖励,每人至少能多发半个月工资。

厂里要是困难,可以从我的项目奖金里扣一部分。”

李厂长瞪了他一眼:“胡说!你的奖金一分不能少!

这样吧,厂里挤一挤,每人发二十块钱奖金,再额外给五斤猪肉票,怎么样?”

何雨柱顿时笑了:“那我代工人们谢谢厂长了!”

当天下午,全厂召开大会。当李厂长宣布奖励决定时,台下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二十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五斤猪肉票更是过年时的紧俏货,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工人们激动地互相拍打着肩膀,有些老工人甚至抹起了眼泪。

这年头大家都不宽裕,多二十块钱和五斤猪肉,过年就能宽绰许多,能给孩子们多做身新衣裳,多买点年货了。

“感谢何总工!为何总工鼓掌!”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顿时全场掌声雷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站在台上的何雨柱。

何雨柱有些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向大家鞠躬致意。

他心里暖融融的,这比任何荣誉都让人感到充实。

散会后,工人们围着何雨柱,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谢。

“何总工,过年上我家吃饺子去!”

“老何,我媳妇说了,一定要请您到家坐坐!”

“何工程师,多亏了您啊!”

何雨柱一一应着,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容。他特别注意到老钳工周师傅站在人群外,眼里含着泪花。

周师傅的老伴长期卧病,家里条件困难,这笔奖金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何雨柱走过去,悄悄塞给周师傅一个小纸包:“周师傅,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大娘买点营养品。”

周师傅打开一看,是十元钱和一张奶粉票,顿时老泪纵横:“何总工,这使不得..….您已经帮我们争取了奖金,我不能再要您的..….”

“收下吧,过年了,让大娘也高兴高兴。”何雨柱拍拍老工人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年货大采购

腊月二十六,北京城已经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何雨柱一早就被母亲张小娥从被窝里拽起来。

“柱子,快起来!今儿个得去买年货,再晚好东西都让人抢光了!”张小娥一边给儿子准备早餐,一边念叨着。

何雨柱揉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哈欠:“妈,您看着办就行了,我得去厂里做最后交接…...”

“交接什么交接!农业部的人下午才来呢!”

张小娥不容分说地把棉袄扔给儿子,“你都三个月没好好休息了,今天必须跟我去买年货!再说了,你知道现在什么价钱?知道哪家的猪肉肥?哪家的带鱼新鲜?”

何雨柱无奈地笑笑,只好顺从地穿好衣服。

父亲不管事,是亲娘早逝去,娶后妈前,他跟何大清过的很糙。

如今他在厂里是说一不总工程师,回到家还是得听母亲的话。

母子俩走出四合院,胡同里已经热闹非凡。

邻居们见面互相打着招呼,都在讨论年货的事。

“张婶,去买年货啊?”

对门的王大妈挎着篮子迎面走来,“听说菜市口今天来了批山东大白菜,特别好,去晚了可就没了!”

张小娥一听急了:“真的?那得赶紧!柱子,快走快走!”

何雨柱被母亲拉着,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往菜市口去。

看着母亲焦急的样子,他觉得既好笑又温馨。这种过年前的忙碌和期待,是龙国人特有的年味。

菜市口果然人山人海。

摊贩们的吆喝声、主妇们的讨价还价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热闹非凡。

张小娥如鱼得水,在人群中东挤西钻,何雨柱差点跟不上母亲的脚步。

“同志,这猪肉怎么卖?”张小娥在一个肉摊前停下。

“后臀尖一块二,五花肉一块。”卖肉的师傅挥舞着砍刀,咚咚地剁着排骨。

张小娥仔细查看猪肉的成色,又用手指按了按:“给我来五斤后臀尖,要这块!肥肉多点的。”

何雨柱赶紧递上肉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