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刘志峰站在众人面前,郑重承诺:“我一定不负组织和何总工的信任,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确保厂里的技术工作平稳过渡和创新突破。”
会后,何雨柱开始整理自己的办公室。
他把多年积累的技术资料一一归类标注,方便刘志峰后续使用。
那些见证了中国拖拉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资料,如今将成为新一代技术骨干的基石。
厂里为何雨柱安排了新的办公室,位于厂区东侧的研究中心。
这里相对安静,适合专注研究。
何雨柱只带走了少数个人物品和一些研究笔记,其余都留给了刘志峰。
搬家那天,刘志峰带着几个年轻技术员来帮忙。看着何雨柱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资料,大家无不感慨何雨柱这些年的付出和贡献。
“何总工,这些资料太宝贵了,您真的都留给我们吗?”一个年轻技术员问道。
何雨笑道:“知识和技术只有在分享中才能增值。你们好好学,尽快成长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整理完毕,何雨柱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熟悉的厂区景象,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心血和记忆,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生产线,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智慧。
刘志峰轻声问道:“何总工,您会不会舍不得?”
何雨柱转过身,眼中闪着光:“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去的是职务,得到的是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你舍去的是舒适区,得到的是成长的机会。厂里舍去的是一个熟悉的总工,得到的是一个更有活力的技术团队和未来的创新可能。这是多赢的选择。”
傍晚,何雨柱最后一次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巡视车间。工人们得知消息,纷纷上前表达不舍和感谢。
老工人王师傅拉着何雨柱的手:“何总工,听说您要不管我们了?这些年要不是您,咱们厂哪能有今天啊!”
何雨柱感动地说:“王师傅,我偶尔还在厂里,只是换了个岗位。
以后技术上有问题,还可以找我。再说,有志峰在,他技术好,又年轻有为,一定会做得更好。”
刘志峰跟在何雨柱身后,默默学习着他与工人交流的方式。
他注意到,何雨柱不仅能叫出每个老工人的名字,还清楚每个人的技术特长和家庭情况。这种深入基层、关心员工的工作作风,是他需要学习和继承的宝贵经验。
巡视结束,何雨柱把刘志峰拉到一边:“志峰,技术管理固然重要,但更要关心人。
这些工人师傅们经验丰富,许多实际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一定要尊重他们,听取他们的建议。”
刘志峰郑重地点头:“何总工,我记住了。”
……
新的开始
周一清晨,何雨柱走进了新办公室。
这里比原来的总工程师办公室小一些,但更加安静,书架上摆满了技术书籍和研究资料,桌上放着厂里最新购置的绘图工具和计算尺。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新环境带来的新鲜感。
他从抽屉里取出那本已经酝酿许久的研究笔记,封面上写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构想》。
翻开第一页,是他前段时间写下的设想:
基于国内实际农业生产条件,研发适合龙国国情的多功能农业机械平台。
之后他忙的飞起来,只能断断续续记录一些零星想法,如今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这项研究了。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刘志峰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些许不安:“何总工,三车间的生产线出了点问题,您能去看看吗?”
何雨柱立即起身:“走,去看看。”
这是交接后的第一次技术求助,何雨柱心里明白,这对刘志峰来说是个考验。他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袖手旁观,需要把握好分寸。
来到三车间,几位技术人员正围在一台设备前争论不休。
见何雨柱来了,纷纷让开道路。
“何顾问。”“老何工。”大家改用新的称呼打招呼。
何雨柱点头回应,却退后一步,对刘志峰说:“刘总工,你先看看是什么问题。”
刘志峰上前检查,很快判断出是液压系统故障,但具体原因还不明确。他组织技术人员逐一排查,最终发现是一个隐蔽的阀门损坏。
问题解决后,何雨柱把刘志峰拉到一边:“志峰,你是总工程师,要有权威性。
刚才你已经判断出是液压系统问题,就应该直接指挥排查,而不是参与争论。”
刘志峰恍然大悟:“谢谢何顾问指点,我明白了。”
何雨柱微笑:“慢慢来,你会越来越熟练的。”
回到研究室,何雨柱继续他的研究计划。
他决定先从调研开始,深入了解国内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他列出了一系列调研地点和对象,从东北国营农场到南方水稻产区,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初步调研。
厂里对此给予了全力支持,李厂长特意批准了一辆吉普车和司机,方便何雨柱下乡调研。
调研途中,何雨柱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华北某公社,他看到农民们还在使用极其原始的农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在长江流域,水田作业机械缺乏适用型号;在西北山区,陡坡地带几乎没有任何机械辅助。
这些实地见闻让何雨柱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晚上,他在招待所的灯光下奋笔疾书,记录着所见所闻和初步构思。
调研回来后,何雨柱整个人黑瘦了许多,但精神矍铄。
他带回了厚厚的笔记和各种土壤样本、作物标本,开始了紧张的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刘志峰逐渐适应了总工程师的角色。
他开始推行何雨柱倡导的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织编写详细的技术手册和操作规程;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培养年轻技术人员;还大胆启用了几个有潜力的年轻人担任技术主管。
何雨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偶尔,刘志峰还会来请教一些棘手的技术问题,何雨柱总是先听他的想法,再给予指导,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方式让刘志峰迅速成长起来。
半年后,厂里迎来了重大考验——部里组织全国拖拉机质量大检查。这是对刘志峰上任后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检查前夜,刘志峰来到何雨柱的研究室,脸上难掩紧张:“何顾问,明天的检查...…”
何雨柱放下手中的图纸,温和地说:“志峰,你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必过分担心。
记住,真诚面对,实事求是,有问题不回避,有优点不夸大。”
第二天,检查团仔细检查了生产线和产品质量。刘志峰从容应对,对答如流,不仅展示了厂里的技术实力,还坦诚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检查团对厂里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晚的庆功宴上,李厂长高兴地宣布:“这次检查圆满成功,部里领导特别表扬了我们的技术管理工作。这说明我们的交接班是成功的!”
大家举杯庆贺,刘志峰特意走到何雨柱面前,深深鞠了一躬:“何顾问,谢谢您的培养和信任。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何雨柱扶起他:“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继续加油,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
未来可期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
何雨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设计的多功能农业机械平台完成了初步试验,比现有拖拉机效率提高30%以上,特别适合龙国的地形条件和农作物特点。
刘志峰已经完全胜任了总工程师的工作,厂里的技术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新型号拖拉机的研发任务,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让何雨柱欣慰的是,厂里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工人们的技术革新建议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奖励。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何雨柱正在试验场测试新设计的农机具,李厂长和刘志峰一起来找他。
“老何,有好消息!”
李厂长扬手中的文件,“部里看了你的研究报告,非常重视,决定立项支持你的研究,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用!”
何雨柱接过文件,手微微颤抖。
这是对他多年来梦想的肯定,更是对龙国农业机械化道路的认可。
刘志峰接着说:“何顾问,厂里决定成立农业机械研究所,请您担任所长,全面负责新技术研发工作。”
何雨柱看着两人,感慨万千:“谢谢组织的信任。我终于可以专心做最想做的事情了。”
李厂长环视着试验场上的新设备,突然问道:“老何,现在回想起来,你后悔当初放下总工程师的位置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