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技术科科长李福正端着搪瓷缸子吹着热气,准备开始一天例行的看报喝茶。

门被猛地推开,吓了他一跳,茶水溅了几滴在报纸上。

“何雨柱?你……你这几天跑哪去了?”

李科长看着眼前这个像是从煤堆里爬出来的下属,皱起了眉头。

“科长,搞出来了。”

何雨柱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一股硬气,他把手里的报告和图纸往李科长桌上一放,

“智能温控与热回收系统集成优化,模型建立了,关键参数都测算出来了,理论上完全可行,这是详细报告和初步的实施方案。”

李科长愣愣地看着那摞写满了复杂符号和数据的纸,又抬头看看何雨柱,一时没反应过来。

“什么?搞……搞出来了?就你一个人?这才几天?”

“嗯。”

何雨柱点点头,

“热效率提升理论上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能耗可以降下来接近两成。

如果在全厂区的热处理车间和锅炉房推广,每年节省的煤炭和电力开支,初步估算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李科长试探着问。

“三十万。”

何雨柱纠正道,语气平静,却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

李科长“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搪瓷缸子“哐当”一声倒在桌上,他也顾不上擦。

“多少?!三十万?!

何雨柱,这话可不能乱说!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数据都在这里,科长您可以组织人手验算。

模型是经过反复推演的,核心算法我做了突破。”

何雨柱指了指报告,

“如果设备改造顺利,下个季度就能看到初步效果。”

李科长手有些发抖地拿起那份报告,翻了几页。

他虽然看不太懂那些深奥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过程,但最终的结果数据和经济效益分析表却写得明明白白。

他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瞎胡闹。

何雨柱上次改进轧机流程,就已经让厂里刮目相看,这次……

“你等着!你就在这儿等着!哪儿也别去!”

李科长声音都变了调,一把抓起电话,直接摇到了厂长办公室。

“喂!厂长!重大汇报!

对,立刻!马上!是天大的事!

何雨柱!对,就是他!”

不到十分钟,厂长王建国带着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了技术科。

小小的办公室顿时被挤得满满当当。

“老李,怎么回事?何雨柱又怎么了?”

王厂长气息还没喘匀,目光就钉在了桌上那摞资料和站在一旁、一脸平静却掩不住疲惫的何雨柱身上。

李科长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把何雨柱的话复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那个“三十万”。

总工程师姓赵,是个严肃的老技术权威,他二话不说,拿起报告就翻到了核心算法部分,推了推眼镜,看得极其仔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赵总工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和他偶尔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足足看了十几分钟,赵总工才缓缓抬起头,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看着何雨柱,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小子……你这套非线性耦合算法……从哪里学来的?

还有这个热力学模型的构建思路……

这已经超出我们现有技术资料的范畴了!”

“自己琢磨的,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期刊,结合我们厂的实际工况做了大幅修改。”

何雨柱回答得言简意赅。

“自己琢磨……”

赵总工喃喃重复了一句,猛地一拍大腿,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厂长,老李,如果这份报告上的数据经过实践检验哪怕只有八成,不,哪怕只有七成!

这都是对我们厂能源利用的一次革命!

每年省下三十万,绝不是空话!

这项目,必须立刻立项,全力支持!”

王厂长的脸瞬间涨红了,是极度兴奋的那种红。

他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好小子!真给你搞出来了!

太好了!立大功了!厂里一定重奖!

重重地奖!

你需要什么支持?

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马上成立项目组,你挑头!”

厂部会议当即召开,议题只有一个:

全力推进何雨柱的智能温控与热回收系统项目。

会议决定成立以何雨柱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专项小组,调动全厂资源配合。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厂,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震得目瞪口呆。

前几天还在议论何雨柱异想天开的人,此刻都哑口无言,转而变成了惊叹和难以置信的议论。

项目组迅速搭建起来,何雨柱雷厉风行,带着抽调来的技术骨干,日夜奋战在车间一线,进行设备改造和系统调试。

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初步试运行的数据出来,效果甚至略微超出了理论预期。

厂领导们的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就在智能温控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厂上下都还沉浸在这场技术突破带来的兴奋中时,距离何雨柱交出上一份报告仅仅过去了七天。

又是一个早晨,何雨柱再次出现在了李科长的办公室门口。

这一次,他看起来没那么狼狈,但眼神依旧专注灼人,手里拿着另一份显然刚刚完成的文件。

李科长现在看到何雨柱,心里先是条件反射般的一喜,随即又是一紧。

“雨柱啊,怎么了?

是智能温控项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需要厂里协调什么?”

他现在可生怕这宝贝疙瘩和他的项目出半点岔子。

“不是,科长。”

何雨柱摇摇头,把新的文件递过去,

“那个项目很顺利,按计划走就行。

这是我利用这几天空闲做的另一个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与自适应算法的生产线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预判系统’。”

李科长张着嘴,半天没合上,感觉自己耳朵好像出了毛病。

“什……什么系统?你等等……几天空闲?你又搞了个新的?!”

“嗯。”

何雨柱点点头,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我看我们厂现在的设备维护还是靠老师傅经验和定期检修,故障突发率高,停机损失大。

这套系统,通过加装一系列传感器,

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时的振动、温度、噪声、电流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我设计的算法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提前判断出潜在故障点和零部件磨损趋势,实现预测性维护。

理论上,能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百分之七十以上,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百分之十五,备件库存成本也能优化。”

李科长的手又开始抖了,这次抖得更厉害。

他接过那份名为“生产线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预判系统”的方案书,感觉薄薄的几页纸重逾千斤。

他甚至没敢仔细看内容,只是抬起头,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何雨柱:

“百、百分之七十?减少停机?又……又是几十万的效益?”

“初步估算,年度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应该不低于五十万。”

何雨柱补充道,“而且能大幅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李科长觉得自己需要吸氧。

他扶着桌子,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稳住心神。

“你……你让我缓缓……何雨柱,你到底是人还是……

这才几天啊?

上一个还没消化,你这又……”

“技术思路是现成的,只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适配和计算。”

何雨柱解释道,“这份是初步方案和可行性论证,如果厂里觉得可以,我需要一些传感器和计算资源进行下一步的仿真测试。”

“觉得可以?这还能觉得不可以吗?!”

李科长几乎是吼出来的,他再次抓起了电话,这次手指头都在哆嗦,

“厂长!还是我!老李!

何雨柱……他、他又……又搞出个新东西!

比上一个还吓人!您快来吧!带上赵总工!快!”

王厂长和赵总工再次急匆匆地赶来,脸上还带着上次的喜悦未退。

但当他们听完李科长语无伦次的汇报,看完何雨柱那份同样充满了创新思路和扎实数据的新方案后,喜悦变成了彻底的震惊和茫然。

王厂长看着何雨柱,看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话:

“雨柱同志……你……你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东西?”

赵总工则是捧着那份新方案,手抖得比李科长还厉害,嘴里不停念叨: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这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理念……

这故障特征提取的算法……

这已经走到国际前沿了!

这小子……这小子是个国宝啊!”

厂领导班子再次紧急开会。

会议的气氛和上次完全不同。

上次是兴奋和激动,这次则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和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何雨柱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工厂技术人员的范畴,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了,这简直是在开创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