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晒在太阳下的“大风厂阴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最新章节。
沙瑞金在办公室那番措辞严厉、条分缕析的指示,如同给一场濒临失控的闹剧按下了终止键,也为汉东省委省政府处理大风厂事件定下了不可动摇的基调:一切依法依规,保障合法权益,坚决抵制无理要求。
指示下达后,汉东省的官僚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赵达功坐镇省政府,负责总体协调和督导,他亲自召集相关部门,将沙瑞金的每一条要求分解成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省司法厅、省高院在巨大压力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对大风厂股权案判决错误的正式法律认定文书,并准备了详尽的法律依据说明。
省国土资源厅则迅速出具了关于大风厂土地性质必须维持工业用地的权威意见及政策依据。
李达康回到京州市委,尽管内心对于处理这块土地仍有不甘,但在沙瑞金明确的态度和赵达功紧盯不放的督导下,他也清楚再无转圜余地,更不敢阳奉阴违。
京州市迅速召开了市委常委会,统一思想,强调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委指示,并将大风厂收尾工作列为京州市当前的头等大事,亲自督办。
一时间,京州市政府、光明区政府乃至相关街道办,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目标只有一个:按照沙瑞金书记划下的道,干净利落地解决这个麻烦。
然而,总有人不甘心看到事情如此“顺利”地结束。
陈岩石便是其中最执着的一个。
就在大风厂安置工作紧锣密鼓筹备,赵达功于办公室内审阅方案细节时,门外传来了清晰的敲门声。诸葛青云推门而入,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请示神色。
“省长,”诸葛青云声音平稳,但语速稍快,显露出事情的特殊性,“陈岩石老同志,带着大风厂的郑西坡、王文革等几位职工代表,现在在外面,坚持要见您,说是要反映大风厂安置工作的‘重大问题’。” 他微微停顿,观察着赵达功的反应,谨慎地补充道,“看情绪……比较激动。您看,是请他们先去信访部门按程序登记,还是……?”
赵达功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锐利,但脸上并无意外的神色。他仿佛早已预料到陈岩石会在这个节点上门。他略一沉吟,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采纳先去信访部门的建议,那只会让陈岩石认为是在推诿,可能闹出更大动静。
“请他们进来吧。”赵达功语气平静地指示,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下达了一个关键指令,“青云,你亲自去安排。让办公厅负责保卫的同志,携带标准的录音录像设备,到我这办公室来。对这次陈老同志反映情况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不间断的记录。 要确保画面清晰,声音清楚。”
“是,省长!我马上安排!”诸葛青云心领神会,立刻应声而去。
诸葛青云明白,这绝非简单的记录,而是赵达功应对潜在风险、确保过程透明、并保留必要证据的政治智慧。
录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警示和规则的宣示。
很快,在陈岩石、郑西坡等人被引导进入赵达功宽敞却氛围严肃的办公室时,他们并未注意到,在办公室一侧不显眼的位置,一名工作人员已经操作着便携式摄像设备,红色的录制指示灯悄然亮起,忠实地开始记录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一名安保人员亦静立在门内一侧,既是为了维持秩序,也确保了录制工作不受干扰。
陈岩石显然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或者他注意到了却并不在意,他满心都被自认为的“正义”所充盈。他一进门,依旧是那副兴师问罪的态度,几乎是指着赵达功的鼻子质问起来。
“赵达功同志!你们这是什么做法?”陈岩石一进门,便用他那惯有的、带着质问的语气开口,“工人的股权问题还没彻底查清,土地性质说改就改,你们这是要断送工人们改善生活的希望!”
郑西坡在一旁附和,脸上堆着看似为民请命的悲愤:“赵省长,陈老说得对啊!那块地要是开发了,工人们都能沾光,现在改回工业用地,不值几个钱,我们以后怎么办啊?”
王文革更是挥舞着手臂,声音激动:“我们不能答应!这肯定是官商勾结,想便宜了山水集团!”
赵达功听后没有丝毫动怒,甚至脸上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近乎怜悯的笑意。
他示意秘书给陈岩石看座,然后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沓早已准备好的、装订整齐的文件。
“陈老,郑师傅,王师傅,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赵达功语气平和,但眼神锐利,“但是,处理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法律的框架。你们提出的诉求,我们高度重视,也请了省内最权威的法律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
他将文件推到陈岩石面前:“这是省司法厅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具的《关于大风服装厂股权抵押及土地性质相关法律问题的意见》,里面详细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共计十七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条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陈岩石,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所有的条文都清晰地表明,京州中院之前的判决在抵押权合法性认定上存在重大瑕疵,依法应予纠正;大风厂土地性质的变更程序违规,依法应予撤销,恢复原状。我们目前所做的每一步,都有明确、充分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
陈岩石看着那厚厚一沓、盖着鲜红公章的法律意见书,一时语塞。他本能地想反驳,但那些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将他那些基于“情理”和“感觉”的诉求挡在了外面。张了张嘴,想说“法律也要讲人情”,但在赵达功那冷静而坚定的目光注视下,这句话竟有些难以出口。
赵达功没有给他组织语言的机会,继续用那种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说道:“陈老,您是老政法工作者,是前辈,曾经也在检察战线上为维护法律尊严奋斗过。我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法律的权威不容挑战,依法办事是最大的政治。 不能因为退休了,就可以带头不遵守法律,更不能因为同情一部分人,就要求政府去做违背法律和政策的事情。那样,我们和那些我们曾经反对的违法乱纪者,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能用错误的方式去追求看似正确的目标,那只会南辕北辙,损害的是法治的根基。”
这番话,如同绵里藏针,既点明了陈岩石过去的身份,强调了他应有的觉悟,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当前行为的不妥之处,将一顶“带头不守法”的大帽子悬在了他的头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