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帝是怎样画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一、铂金模型与三天的坚守

公元 2137 年的夏天带着灼人的傲慢,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米凡豪华别墅的汉白玉门柱上,折射出刺眼的光。门柱上雕刻的中微子轨迹图案在 42℃的高温下仿佛要活过来,螺旋状的线条扭曲着,如同三维动画中粒子的布朗运动。门楣上镶嵌的智能温控玻璃正将室外热浪隔绝在外,内部恒温系统稳定在 23.5℃—— 这是米凡经过上千次实验得出的,最适合进行超弦理论推演的环境温度,误差不超过 ±0.1℃。

米凡坐在三楼书房的飘窗上,指尖捻着一枚中微子模型。那是用 99.99% 纯度的铂金打造的,三条螺旋状的线条相互缠绕,精准模拟着他提出的 "双向单线弧道循环运动" 轨迹,在阳光下折射出冰冷的金属光泽。模型的重量恰好是 3.14 克,对应着 π 的前三位小数,这种对物理常数的偏执追求,早已融入他的日常。模型内部嵌着微型超导传感器,能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中微子通量,此刻数值正稳定在每平方厘米每秒 650 亿个,像宇宙的呼吸频率般规律起伏。

他面前的紫檀木桌上,摆着一份刚送来的早餐:全麦牛油果三明治配奇亚籽酸奶。面包是用自己庄园种植的黑小麦制作的,经过 36 小时低温发酵,保留了 90% 以上的膳食纤维;牛油果来自墨西哥有机农场,通过碳足迹为零的氢动力货机空运而来;酸奶则是用双歧杆菌发酵的无糖款,特别添加了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天然菌种。他用银质刀叉将三明治切成精确的扇形,每个角度都是 30 度,像被几何仪器分割的宇宙切片,刀刃划过面包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像时空被量子隧穿切割的微响。

"博士,门口那个人已经站了两天了。" 私人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 这是面对米凡时的习惯性紧张。"要不要叫保安把他赶走?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会达到 39 度,再站下去会出问题的。他的军用水壶昨天就空了,嘴唇干裂得像脱水的盐碱地。"

米凡没有抬头,目光依旧锁定在模型上,指尖让模型以每秒 7.3 次的频率旋转 —— 那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关键频率:"他是什么人?" 他的声音平稳如实验室里的恒温箱,目光透过模型的缝隙观察着光线的折射,那正是他理论中 "光的黑暗本源" 的最佳演示。

"叫都督,前 ' 天狼 ' 特战部队的大尉,三天前刚退伍。" 小陈递过一份档案,纸张边缘被他的汗浸湿,微微发皱。"他说想给您当管家,还说...... 要追随您征服多重宇宙。档案里说他在部队时,能在零下 30 度的环境里潜伏 72 小时,打破过全军的耐力纪录。" 他的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像在说一件天方夜谭的事。

米凡接过档案,指尖在纸页上划过,留下轻微的划痕。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特战服,眼神锐利如鹰,嘴角却带着一丝憨厚,这种矛盾的气质让米凡产生了片刻的兴趣。档案里记录着他的战绩:徒手搏倒三十八名恐怖分子、在核弹拆除演习中获得满分、连续三年被评为 "最具意志力士兵"。最下面一行写着:"业余爱好:天文学,收藏有三千张不明飞行物照片,其中 73 张被专家鉴定为具有研究价值的中微子轨迹异常现象。"

"天文学爱好者?" 米凡嗤笑一声,将档案扔在桌上,铂金模型在桌面上轻轻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年头,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说自己懂宇宙。" 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在科学院门口捡垃圾的日子,那时的他连进大门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垃圾桶里寻找被丢弃的学术期刊,那些期刊的边缘被他的指尖磨出毛边,像他当时被磨平又重新竖起的棱角。而现在,一个退役特种兵居然想用这种方式博取他的注意,简直可笑。

"让他站着。" 米凡重新拿起中微子模型,语气里带着一丝残忍的好奇,像在观察某种耐极端环境的缓步动物。"我倒要看看,他的意志力能撑多久。这比任何体能测试都有趣,是对 ' 精神域能 ' 的绝佳考验。" 他打开桌下的控制面板,调出别墅的环境调节系统,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将大门区域的温控模式设为 "极端波动"。

接下来的两天,米凡故意让别墅的空调系统对着大门吹 —— 白天是滚烫的热风,温度精确控制在 42℃,模拟撒哈拉沙漠环境,湿度维持在 15%,像被抽干了水分的宇宙;晚上是刺骨的冷风,降至 5℃,如同南极冰原气候,湿度骤升至 90%,模拟金星表面的湿冷环境。他在书房的监控里看着都督的变化:第一天,他的军姿依旧标准,汗水浸透了迷彩服,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帽檐的阴影恰好遮住他的瞳孔,像在隐藏某种决心,每小时会做一次极其轻微的肌肉放松,频率与中微子振荡周期完全一致;第二天,他的嘴唇开始干裂,渗出细小的血珠,脸色变得苍白,却依然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只有偶尔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的痛苦,他开始用舌尖舔舐嘴唇,每次动作持续 0.3 秒,精准地控制着水分消耗;到了第三天清晨,他的身体开始微微摇晃,像暴风雨中即将折断的芦苇,却依旧保持着基本的站姿,目光始终锁定别墅大门的中轴线,误差不超过 3 厘米。

"博士,他快不行了。" 小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忍,他递过来一杯冰镇的薄荷茶,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像清晨的露水。"再这样下去,会出人命的。他的体温已经超过 39℃,脉搏达到 120 次 / 分钟,皮肤出现了轻度灼伤。"

米凡放下模型,走到窗边。晨曦中,都督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条挣扎的蛇。他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在科学院门口的样子,也是这样卑微,这样执着,只不过那时支撑他的是对真理的渴望,而眼前这个人,支撑他的是什么?是对权威的盲目崇拜,还是真的理解了 "大科学思维" 的真谛?他的目光落在都督胸前口袋露出的一角上,那是一张微微泛黄的照片,边角被反复摩挲得发亮。

"开门。" 米凡说,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当沉重的汉白玉大门缓缓打开时,都督的身体明显晃了一下,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机械人突然重启。门轴转动的声音像远古的回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 那是用非洲加蓬的奥古曼木制成的门轴,经过特殊处理,摩擦系数低至 0.001,转动时的声音频率恰好是中微子的共振频率。他看到米凡走出来,立刻挺直腰板,尽管双腿已经麻木,每一次肌肉的收缩都像在撕裂神经,膝盖发出细微的 "咔哒" 声,却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姿,脚尖分开 60 度,脚跟并拢,像圆规的两个支点。

二、两记重拳与上帝的圆

米凡站在他面前,比他矮了一个头,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像矮个子的黑洞拥有更强的引力场。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亚麻套装,领口随意地敞开两颗扣子,布料是用基因改良的亚麻纤维织成的,能根据体温调节透气性,与都督笔挺的迷彩服形成鲜明对比 —— 后者是用芳纶纤维制成的特种作战服,能抵御 120℃的高温和 - 50℃的严寒,此刻却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紧紧贴在都督身上。

"你想当我的管家?" 他忽然一拳打在都督的胸口,动作快如闪电,拳速达到每秒 12 米,恰好是中微子在铅中的运动速度。

"砰" 的一声闷响,都督踉跄了一下,却硬是没后退。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用嘶哑的声音说:"是,博士。" 胸口的疼痛像炸开的火球,蔓延至整个胸腔,却在 0.5 秒后被他强行压制 —— 这是特种兵特有的疼痛管理技巧,通过脊髓丘脑束的信号阻断实现。

"我不是博士。" 米凡又打了一拳,这次更重,拳风带着破空声,冲击力达到 200 牛顿。"我现在还是宇宙科学院的学生。"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提交博士论文时被七名评审专家联名驳回的场景,那一天,他在科学院的走廊里站了整整一夜,像现在的都督一样,不同的是他当时手里攥着的是写满公式的演算纸,而都督攥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我心里,您就是最伟大的宇宙博士。" 都督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坚定,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我知道您当年在科学院门口的事,我......" 他读过米凡所有公开的论文,甚至包括那些被撤回的早期版本,能背诵其中关于中微子运动的每一个公式,他的床头柜上就放着一本被翻得卷边的《中微子物理学导论》,扉页上有米凡的签名,是他三年前在一次科普讲座上排队三小时得到的。

"闭嘴!" 米凡打断他,眼神变得锐利,像手术刀划开皮肤。"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反应是什么就说什么,想太久就会答错。这是对你 ' 思维域能 ' 的测试,比任何体能训练都重要。" 他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指上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笔演算留下的痕迹。

都督深吸一口气,胸口的疼痛让他眼前发黑,却还是咬牙道:"请讲!" 他的手指微微蜷缩,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用疼痛保持清醒 —— 这是他在特种部队学到的技巧,通过疼痛信号激活大脑的应急反应区。

"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时,是怎么画圆的?" 米凡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道闪电划破寂静,他的目光紧紧锁定都督的眼睛,观察着他瞳孔的每一次收缩,那是大脑处理信息时最真实的反应,无法伪装。

都督愣住了。他准备了无数说辞,从自己的战斗技巧到对天文学的热爱,甚至背诵了米凡关于 "质色中微子" 的论文摘要,却没想过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疼痛和眩晕在脑子里交织,像粒子对撞机里的正反物质湮灭。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我不知道,上帝知道!" 这句话像未经思考的直觉,从意识深处喷涌而出,带着一种原始的坦诚。

米凡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这个答案既不是科学的解释,也不是宗教的盲从,而是一种对未知的坦诚,一种承认自己认知边界的智慧。这比任何精心准备的答案都更接近 "大科学思维" 的本质 —— 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开始真正的探索。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推导出 "双向单线弧道循环运动" 公式时,也曾有过这样的顿悟,承认自己对宇宙终极真理的无知,反而打开了新的认知大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个问题,上帝在创造宇宙万物时,他在哪里?" 米凡继续问道,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的手指在空气中划出一个微小的圆圈,像在模拟宇宙的诞生。

这次,都督没有犹豫,仿佛答案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在上帝那里!"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像在陈述一个无可辩驳的物理定律,这句话带着一种自洽的逻辑美感,像一个完美闭合的公式。

空气瞬间凝固了。米凡盯着他看了很久,久到都督以为自己答错了,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阳光穿过米凡的发梢,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抽象的画。忽然,米凡笑了 ——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不像平时那样带着嘲讽或傲慢,眼角的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真诚。

"考核通过。" 他拍了拍都督的肩膀,力度适中,带着一种认可的暖意。"你有大科学思维的潜质。不是因为你有多强的意志力,而是因为你懂得承认未知,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步。" 他的指尖能感受到都督肌肉的紧绷,那是长期军事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却在这一刻有了一丝松动。

都督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就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倒了下去。在失去意识前,他听到米凡说:"把他送医院,用最好的医生。账单记在我名下。" 这句话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他陷入黑暗的意识,像中微子穿透黑暗抵达感知的彼岸。

三天后,都督出院时,米凡的车已经等在医院门口。那是一辆黑色的特斯拉,车身光滑如镜,倒映着医院的白色大楼,车身上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太阳能板,能为车辆提供 30% 的续航能量。小陈递给了他一张五百万的支票和一张纸条,纸条是米凡亲笔写的,字迹凌厉如剑:"安顿好家人,结婚,等你妻子怀孕后再来找我。" 支票的纸张是用再生棉制成的,上面有水印图案,是中微子的运动轨迹。

都督握着支票的手微微颤抖。他想起自己在农村的父母,一辈子住在漏雨的土房里,冬天没有暖气,只能靠烧玉米芯取暖;想起弟弟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现在在工地搬砖,手上磨出的茧子比他在部队时的还厚;想起姐姐嫁了个赌徒,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每次打电话都在哭。这张支票,足以改变他全家的命运,像中微子穿透物质一样,轻松地打破他过去的生活轨迹。

"米博士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问小陈,语气里充满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米凡会给一个陌生人这么多钱,还提出如此奇怪的要求。

小陈笑了笑,他的手指在车钥匙上轻轻转动,金属的光泽在阳光下闪烁:"博士说,一个有牵挂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忠诚。没有软肋的人,也没有前进的动力。他还说,你的回答让他想起了自己发现 ' 自在定律 ' 的那天 —— 承认宇宙的自在,才能理解宇宙的规律。" 他的语气里带着对米凡的崇拜,像信徒谈论着自己的信仰。

都督不懂什么是 "自在定律",但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这一刻起,将和这个天才科学家紧紧绑在一起,像中微子与物质的微弱相互作用,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三、家庭的暖意与域能区的法则

半年后,米凡的别墅多了一个新成员。都督的妻子兰兰挺着微隆的小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织着一件小毛衣。毛线是有机棉制成的,颜色是柔和的浅蓝色,像地球在太空中呈现的颜色,毛线纤维中添加了抗菌的银离子,能保护婴儿娇嫩的皮肤。她的眉眼温顺,像一株安静的向日葵,总是朝着都督的方向,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每次都督说话时,她的瞳孔都会微微放大,那是爱意的自然流露。

客厅的装修风格简约而现代,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宇宙背景辐射图,图案的颜色随温度变化而渐变,从蓝色的低温区(2.725K 以下)到红色的高温区(2.725K 以上),像一幅抽象的油画,图上标注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曲线,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沙发是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坐垫的弹性恰到好处,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填充物是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的,既环保又舒适。

米凡坐在对面的单人沙发上,看着这一幕,眼神里难得地带着一丝柔和。他的面前摆着一份 "米王 1 号" 的设计图,上面用红色标注着 "域能区转换装置" 的位置,线条流畅而精确,像用数学公式描绘的艺术品,图纸是用可降解的植物纤维制成的,遇水会自然分解,防止技术机密泄露。

"博士,您上次说的 ' 域能区 ',我还是不太明白。" 都督端来一杯茶,茶杯是骨瓷的,上面印着北斗七星的图案,每个星点的位置都精确到 0.1 度。"地球的域能区和金星的,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就像不同的磁场吗?" 他的手指在杯沿轻轻摩挲,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好奇,像在触摸未知的边界。

米凡放下设计图,拿起一个苹果,在手里旋转着,苹果表面的光泽像被抛光的星球,果皮上的蜡质层完好无损,能有效防止水分流失,就像行星的大气层:"你看这个苹果,它在我手里时,受到的是地球的引力。如果我把它扔出去,它会落在地上,这就是地球域能区的作用 —— 引力磁性中微子主导的 ' 顺时针自转且单向环道运动 '。" 他的手指在苹果表面划出一道弧线,像中微子的运动轨迹,弧度恰好是地球赤道的曲率(0.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