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四川的怒火(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王小波和张承嗣充分利用了地利与人和。他们活跃在青城山险峻的山岭之间,神出鬼没。每攻下一处地主豪强的庄园或者小型的官仓,便将钱粮大部分分给穷苦百姓,只留一部分充作军资。

“均贫富”的口号,像野火一样在贫苦农民、茶农、盐工、小贩中蔓延。队伍如同滚雪球般壮大,短短数月,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数千之众。

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这一日,王小波和张承嗣站在山头,遥望山下规模不小的江源镇。

“兄弟,是时候打个大点的城池,让西川的狗官们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了。”王小波指着江源镇,“这里富户多,官仓也满,打下来,咱们的声势就更大了。”

张承嗣点了点头,但他考虑得更深:“大哥,江源镇有巡检司,有近百官兵,城墙也坚固。强攻恐怕损失太大。”

“那你说怎么办?”

张承嗣微微一笑,附在王小波耳边低语了几句。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江源镇外来了一支奇怪的队伍。几十个衣衫褴褛的“难民”,扶老携幼,哭哭啼啼地来到城门口,声称是从青城山里逃出来的,家乡被“茶寇”祸害了,请求入城避难。

守城的官兵见都是些老弱妇孺,并未起疑,打开了城门。

就在城门洞开的瞬间,异变陡生!那些“难民”突然从怀里掏出短刃,砍翻了守门士兵。与此同时,城外树林里杀声震天,王小波亲率主力,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

里应外合,城门瞬间易主。

起义军潮水般涌入江源镇。镇内的官兵和乡勇试图抵抗,但在汹涌的人潮和积压的怒火面前,很快就被淹没。起义军攻占官仓,打开牢狱,释放囚犯。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吏和豪绅,成了愤怒民众发泄的对象。

王小波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浑身浴血。张承嗣则带着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均贫富”的主张,稳定秩序。

江源镇一役,起义军声威大震,正式引起了西川官府的恐慌。

成都府,转运使衙门。

西川转运使樊知古,一个年约五旬、保养得宜的官员,此刻正焦躁地在堂内踱步。下面站着成都府尹郭载、都巡检使卢斌等一众官员,个个面色凝重。

“废物!都是废物!”樊知古将一份紧急军报摔在郭载脸上,“数千乱民,就能连破青城、江源数地!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朝廷若怪罪下来,你我项上人头难保!”

郭载捡起军报,苦着脸道:“樊公息怒!非是下官不力,实是这伙贼寇狡诈异常,且那‘均贫富’的口号极具蛊惑之力,愚民景从啊!”

“蛊惑?”樊知古冷笑,“若不是你们平日盘剥太甚,何至于让刁民有可乘之机?!现在说这些有何用!当务之急是尽快剿灭!”

都巡检使卢斌,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出列抱拳道:“樊公,郭大人!末将愿率本部兵马,前往征剿!必取那王小波、张承嗣的首级献于帐下!”

樊知古看了他一眼,稍微定了定神:“卢将军,你需要多少人马?”

“贼寇虽众,不过乌合之众。末将只需精兵两千,足矣!”

“好!就给你两千兵马!即刻出发!”樊知古下了决心,又补充道,“记住,要速战速决!动静闹得太大,让汴京那边知道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末将遵命!”

卢斌领命而去,点齐兵马,杀气腾腾地扑向起义军活动的区域。他根本没把这伙“泥腿子”放在眼里,认为大军一到,必定望风披靡。

然而,他低估了王小波,更低估了被逼反的民众所爆发出的力量。

王小波和张承嗣早已通过眼线得知了官军动向。他们决定,不在平原与官军硬拼,而是利用熟悉的地形,将他们引入彭山县附近的山区。

卢斌求胜心切,果然中计,率军进入崎岖的山道。

一声锣响,伏兵四起!

滚木礌石从山坡上呼啸而下,箭矢如飞蝗般射来。官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

“杀狗官!”王小波如同猛虎,带着精锐从侧面杀出,直扑卢斌的中军。

卢斌到底是宿将,临危不乱,指挥部队结阵抵抗。双方在山谷中展开惨烈厮杀。起义军人数占优,且士气高昂,个个悍不畏死。官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狭窄地形难以展开,渐渐落入下风。

混战中,王小波看到了被亲兵簇拥着的卢斌。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大吼一声,挥舞大刀直冲过去!

“保护将军!”官军亲兵拼死抵挡。

王小波武艺高强,接连砍翻数人,眼看就要冲到卢斌马前。卢斌大惊,张弓搭箭,一箭射向王小波!王小波闪避不及,被射中肩胛,动作一滞。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一名官军偏将趁机挺枪刺来!王小波奋力格开,却不防另一侧又有长矛刺到!

“噗嗤”一声,矛尖透腹而过。

“大哥!!!”不远处的张承嗣目睹此景,目眦欲裂。

王小波低头看着腹部的矛杆,又抬头望向混乱的战场,眼中满是不甘。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高举战刀,发出震天的怒吼:

“均——贫——富——!”

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随即,他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地。

起义军见首领战死,一时间军心浮动。官军趁势反扑。

“不要乱!为王小波大哥报仇!”张承嗣强忍悲痛,接过指挥权,他知道此刻绝不能退,一退就是全军覆没。他指挥部队稳住阵脚,且战且退,凭借地利,终于摆脱了官军的追击。

彭山之战,起义军虽然击退了官军,使其未能达成剿灭目的,但付出了领袖王小波战死的惨重代价。

夜色笼罩着临时营地,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篝火旁,幸存的头领们围坐在一起,人人带伤,神情悲戚。王小波的遗体被暂时安置在一旁,覆盖着一面缴获的官军旗帜。

“张先生……王大哥走了,我们……我们怎么办?”李三声音哽咽,脸上还挂着泪痕。其他头领也纷纷看向张承嗣,这个原本的书生,此刻已是他们的主心骨。

张承嗣脸上泪痕已干,只剩下一种冰冷的坚毅。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王小波的遗体旁,单膝跪下,拔出腰间的短刀。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划破自己的手掌,让鲜血滴落在王小波身前的土地上。

“王大哥未竟之志,由我张承嗣来继承!”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从今日起,我张承嗣,改名李顺!顺应天意,顺承民心!不‘均’了这吃人的世道,我李顺,誓不为人!”

他站起身,血手高高举起,目光扫过每一张悲愤而迷茫的脸:

“兄弟们!王大哥的血不会白流!官军以为杀了王大哥,我们就散了?做梦!”

“我们要让整个川蜀,不,让整个大宋都知道,老百姓的血性还没死光!”

“我们要打下一个大大的地盘,建立一个我们穷人自己说了算的世道!”

“愿意跟着我李顺,干一番大事业的,举起你们的刀!”

“吼!”

“愿追随李顺头领!”

“为王小波大哥报仇!”

残存的怒火,在领袖阵亡的打击后,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因为张承嗣——现在应该叫李顺——的誓言,燃烧得更加炽烈。他们擦干眼泪,掩埋了同伴的尸体,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

一个新的,更强大的领袖诞生了。四川的怒火,非但没有被扑灭,反而即将燃成燎原之势,震惊那座远在北方的汴京皇城。

而此刻的汴京,垂拱殿内的赵光义,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西北边防的奏章,对发生在帝国西南一隅的这场“疥癣之疾”,尚一无所知。

【第三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