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错再错的雍熙北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消息传回汴京,赵光义勃然大怒,严令曹彬不得后退,必须再次北进,与中路军会合。这道完全不顾前线实际情况的乱命,成了压垮东路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彬部被迫在缺粮疲敝的情况下,再次北上。行至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人困马乏的宋军,终于被以逸待劳的耶律休哥主力大军团团包围。
那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缺乏粮草、士气低落的宋军步兵,在平原上根本无法抵挡契丹铁骑的反复冲击。阵型被一次次撕裂,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曹彬虽奋力指挥,但败局已定。
“撤退!往白沟河方向撤退!”老将军沙哑地嘶吼着,眼中尽是血丝和绝望。
溃败,如山崩地裂。宋军士兵丢盔弃甲,争相逃命,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耶律休哥挥军猛追,直至易州边境。沿途宋军尸横遍野,丢弃的军械辎重堆积如山。
岐沟关之战,宋军东路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曹彬等少数将领率残部狼狈南逃。
五
东路军的惨败,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契丹军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得以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另外两路宋军。
赵光义得知东路溃败,惊怒交加,急令中、西两路撤军。中路军田重进见机得早,损失较小,得以全师而还。
但西路军却陷入了绝境。他们孤军深入,此刻却要面对击败曹彬后扑来的契丹主力。朝廷命令他们不仅要撤退,还要掩护此前收复的云、应、寰、朔四州百姓南迁。
副帅杨业,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提出了一个稳妥的方案:“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然而,这合理的建议,却遭到了监军王侁的讥讽和主帅潘美的默许。
“君侯素号‘杨无敌’,今见敌远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王侁尖刻的话语,深深刺痛了杨业的心。他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不愿让士卒白白送死,不愿让迁徙的百姓遭受屠戮。但“有他志”的指控,对于一个降将出身、始终以忠义自守的武将而言,是最大的侮辱。
杨业悲愤莫名,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仍决心以死明志。
“业,太原一降将,天子不杀,授以兵柄,非纵敌不击,欲图报耳。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也!”
他指着陈家谷口,对潘美和王侁说:“请诸位在此设下伏兵强弩,为左右翼为援。待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相救。不然,无遗类矣。”
潘美、王侁应允。
杨业遂率麾下数千士卒,毅然扑向漫山遍野的契丹大军。从清晨战至黄昏,且战且退,浴血搏杀,人马伤亡殆尽,终于将契丹主力引至陈家谷口。
然而,谷口空空如也。潘美、王侁听闻杨业兵败,早已率军撤离。
夕阳如血,映照着谷中累累的宋军尸骸。杨业身被数十创,战马重伤倒地,左右殆尽,犹手刃数十百人。最终,力竭被俘。
耶律休哥惜其勇武,欲招降之。杨业仰天长叹:“陛下待我以厚,期望我以边事,今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绝食三日,壮烈殉国。
西路军至此亦几乎全军覆没,收复的州县得而复失,随军南迁的百姓大多罹难。
六
雍熙北伐,以一场比高粱河更惨痛的失败告终。二十万精锐,损失超过三分之二,阵亡将士的家属哭声震动汴京。名将杨业之死,更是让举国上下为之扼腕。
败报传回,赵光义如遭雷击,数日不朝。他把自己关在寝殿里,不见任何人。雄心壮志,再次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一次,不再有驴车可供他逃亡,他必须独自面对这惨烈的后果和朝野的质疑。
他下诏罪己,追赠杨业,贬斥潘美、王侁(王侁后被除名流放,潘美贬官三等)。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数十万将士的生命,也无法洗刷他战略失误、遥控指挥的过错。
自此,北宋王朝的北伐雄心被彻底打断,对辽战略从主动进攻转入全面防御。“守内虚外”的国策,由此奠定。而那位在深宫中摄政的契丹萧太后,其威名则通过这次惨败,深深烙印在了宋人的恐惧之中。
汴京的桃花依旧年年盛开,但那个试图超越兄长、建立不世武功的皇帝,他的心气,仿佛随着雍熙三年的春风,一同消散了。留给这个王朝的,是一个更加沉重,也更加现实的未来。
【第六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