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后宫“女诸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者,陛下如今最忧心的,是国事,是边境,是国库。殿下若能在这几件大事上,做出几件漂亮的成绩,稳固了储位,届时,些许风流韵事,或许反倒无足轻重了。”

她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赵恒纷乱的思绪。他发现自己再次被这个女子的冷静和深谋远虑所折服。她不仅想到了利用宦官势力的曲线救国,更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唯有自身强大,立下实实在在的功业,才能抵御一切明枪暗箭。

此后,刘娥更加低调,几乎足不出户,但却通过赵恒,更加密切地关注着朝局动向。她就像是赵恒的影子智囊,在他遇到难题时,总能提供一些来自底层视角、不拘一格的思路。

有时,是分析某位官员奏章字里行间的真实意图;

有时,是推测某项政策推行下去,在民间可能产生的实际反响;

有时,仅仅是提醒赵恒,在与某位重臣交谈时,注意某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她的存在和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滋养、辅助着赵恒,帮助他在复杂凶险的宫廷斗争中,一步步站稳脚跟。

而赵恒,也的确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政务学习中,尤其关注财经、漕运等实际问题。他采纳刘娥“做出成绩”的建议,在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父皇提出了几条关于整顿漕运损耗、鼓励边境榷场贸易的具体建议,虽然未能完全推行,但其务实的态度,还是赢得了赵光义些许赞许的目光。

太子的地位,在看似风雨飘摇中,反而逐渐变得稳固。朝臣们开始意识到,这位以“温良”着称的太子,并非毫无主见,其背后似乎有着不同于寻常的韧性与潜力。

这一日晚间,赵恒再次来到别院。秋月如钩,清辉满地。刘娥正在灯下为他缝补一件常服的内衬,动作娴静温柔。

赵恒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情意。他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娥娘,若非有你,这段时日,我真不知该如何熬过来。”

刘娥抬起头,微微一笑,眼波流转,智慧与柔情交织:“殿下是未来的天子,妾身能做的,不过是在灯下添一缕光,在行路时递一碗水罢了。前路漫长,还需殿下自己步步为营。”

窗外秋风掠过竹丛,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应和着她的话语。

至道三年的春天,太宗赵光义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时常卧床不起。朝堂之上,气氛空前紧张。暗流涌动之下,关于太子地位的质疑声,似乎又有抬头的迹象。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某位宗室亲王,联合几位言官,突然发难,以“太子潜纳妖娆,德行有亏”为由,上疏请求皇帝废黜赵恒,另立储君。奏疏中虽未直接点名刘娥,但指向已十分明确。

病榻上的赵光义闻奏,果然大怒,下令彻查。

东宫之内,一片恐慌。赵恒面色苍白,他知道,这次对方是有备而来,恐怕难以轻易过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宫内突然传出消息,深受皇帝信任的内侍都知王继恩,在御前为太子极力辩解。他并未否认刘娥的存在,反而将其形容为一个“知书达理、于太子读书理政颇有裨益”的良家女子,并将攻击太子的行为,巧妙地引向了“有人欲趁陛下圣体违和之际,动摇国本”的政治阴谋论。

同时,几位原本态度暧昧的朝中重臣,如吕端等,也纷纷上书,强调太子仁孝,并无大过,在此非常时期,当以稳定朝局为重。

多方因素作用下,病重的赵光义权衡利弊,最终压下了废黜之议,只是下旨严厉申饬了赵恒,并要求他将“身边不合礼法之人”即刻遣走。

风暴暂时平息。赵恒遵照旨意,表面上将刘娥送出了汴京,安置在一处遥远的庄园,但暗中却加强了护卫和联系。经此一役,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刘娥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看清了朝中部分势力对自己的支持。

而刘娥,在这次危机中所展现出的沉静(她早在风波起前就已建议赵恒做好将她送走的准备),以及她那似乎能无形中影响到宫内权宦的神秘能量,让赵恒在后怕之余,对这个女子更是平添了几分倚重与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

他知道,这个从蜀地战乱中走出的卖唱女,早已不是他生命中一段无足轻重的风流韵事。她是他阴影中的臂助,是绝境中的谋士,是他这个看似光鲜、实则步履维艰的太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命运,已紧紧捆绑在一起。前路的凶险或许更多,但有了这个“女诸葛”在暗处辅佐,赵恒觉得,自己似乎多了几分去面对未来一切狂风暴雨的勇气。

【第八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