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箭射出的和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曹利用骑在马上,感觉怀里的国书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北风卷着黄河滩上的沙粒,抽打在他的脸上,生疼。但他此刻浑然未觉,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两个声音——官家那殷切中带着惶恐的嘱托:“只要不割地,岁币百万以下,亦可许之。” 以及寇相公那杀气腾腾的警告:“过三十万,我斩汝头!”

一边是渴望止戈的君王,一边是寸步不让的宰相。他曹利用,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武臣,此刻却被推到了这风口浪尖,手握的仿佛不是议和的国书,而是自己的生死状,以及……大宋未来的国运。

引路的契丹骑兵面无表情,眼神里带着征服者的倨傲与审视。越靠近那片连绵不绝、旌旗如林的契丹大营,曹利用就越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号角声、马蹄声、兵甲碰撞声,交织成一曲令人心悸的战歌。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挺直脊梁,暗暗告诫自己:“曹利用啊曹利用,此刻你代表的乃是大宋颜面,万万不可露怯!”

他被带到了契丹的御帐之外。帐外武士林立,甲胄鲜明,刀锋在冬日黯淡的阳光下闪着寒光。通禀之后,他被允许入内。

帐内光线稍暗,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北地的严寒,却也增添了几分压抑。正中的御座上,端坐着契丹的承天太后萧绰,虽已年近五旬,但凤目含威,不怒自威。身旁是年轻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眼神锐利,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锋芒。权臣韩德让则侍立在一侧,目光沉静,如同深潭。帐内其他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所有的目光,都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曹利用这个孤身前来的宋使身上。

“南朝使臣曹利用,参见大辽皇帝陛下、皇太后陛下。”曹利用依礼参拜,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短暂的沉寂,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随即,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契丹的文武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疾风骤雨般的诘难与威慑。

“尔等南朝,屡犯我边界,杀我大将萧挞凛,此仇不共戴天!今日竟敢前来求和?”

“我大辽雄兵百万,踏平你澶州城易如反掌!尔等皇帝若识时务,早该开城纳降,或许可保富贵!”

“求和?可以!需割让瀛、莫二州,岁贡银绢不得少于五百万!否则,休怪我等马踏汴京!”

这些话语,或咆哮,或冷笑,或威胁,如同无形的巨石,一块块砸向曹利用。他们试图在气势上彻底压倒他,为接下来的谈判攫取最大的主动权。

曹利用的心跳如擂鼓,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但他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也牢记着寇准那柄悬在头顶的利剑。他不能退缩,也不能轻易答应那不可能的条件。

他再次躬身,不卑不亢地回应:“外臣奉命而来,为的是两国百姓福祉,止息干戈。萧将军之事,战场之上,刀箭无眼,实属意外,非我朝所愿见。至于瀛、莫诸州,乃我中国旧疆,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我朝陛下仁德,不愿多见杀伤,故遣外臣前来,商议善后之策。若贵国执意妄求,我大宋将士,必奉陪到底!我朝皇帝,此刻正在澶州城头,与军民同心!”

他没有被对方的声势吓倒,反而抬出了宋帝亲征、军民同心的现实,隐隐点明契丹想轻易取胜也绝非易事。

第一轮激烈的交锋过后,萧太后轻轻抬了抬手,帐内的喧嚣立刻平息下来。她目光深邃地打量着曹利用,这个看似官职不高、却颇有胆色的宋使。

“曹使者,”萧太后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口口声声为两国百姓福祉,然则,你南朝如何体现诚意?我大军远征,耗费钱粮无数,将士血染沙场,岂能空手而回?”

曹利用知道,真正的谈判现在才开始。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太后明鉴。为表我朝诚意,愿与贵国结为兄弟之邦,我朝皇帝为兄,贵国皇帝为弟。自此以后,两国罢兵,各守疆界,互通贸易,永享和平。至于贵国军资耗费……我朝愿适当给予‘助军旅之费’,以表心意。”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岁贡”、“纳币”等带有屈辱色彩的词汇,而用了“助军旅之费”这个相对委婉的说法。

“助军旅之费?”韩德让在一旁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玩味,“不知南朝皇帝,准备‘助’我大辽多少?”

关键时刻到了。曹利用感到喉咙发干,他仿佛能看到寇准那双冰冷的眼睛就在背后盯着他。他沉吟片刻,报出了一个数字:“我朝愿每年助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这个数字,正好是三十万之数,顶在了寇准划下的红线上!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嗤笑声和反对声。

“三十万?简直是笑话!还不够我大军塞牙缝的!”

“至少需银绢各五十万!共一百万!”

“不行!太少了!”

萧太后没有立刻表态,她看了一眼韩德让,两人眼神交流,闪过一丝了然。他们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对宋真宗盼和心切的心态有所了解。三十万这个数字,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要继续施压。

“曹使者,”萧太后缓缓道,“我儿率二十万虎狼之师南下,所求者,乃南朝之‘诚意’。三十万之数,未免……太过轻视我大辽了吧?若南朝仅有此等诚意,那我等只能在战场上见了。”

语气虽然平淡,但其中的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曹利用心头一紧,他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满足于三十万。但寇准的警告言犹在耳。他硬着头皮,开始与对方周旋,据理力争。

他陈述大宋虽然渴望和平,但并非无力再战;强调两国长期战争的弊端,对双方都无好处;甚至暗示,如果条件过于苛刻,宋朝内部的主战派势力(无疑指向寇准)很可能占据上风,导致和谈破裂。

谈判陷入了僵持。双方围绕着具体的数字,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曹利用深知,每增加一万,他回去的风险就大一分,国家的负担就重一分。他死死守着底线,寸步不让,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就在谈判胶着之际,帐外突然传来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隐约可闻宋军方向的鼓噪之声。一名契丹哨探快步进入,在韩德让耳边低语了几句。

韩德让脸色微凝,转身对萧太后和辽圣宗低声禀报:“太后,陛下,澶州城头宋军活动频繁,旌旗招展,似乎有异动。且探子回报,宋军部分援军正在向澶州靠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