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延和殿问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治平四年的春天,年轻的皇帝赵顼坐在延和殿里,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事情是这样的:登基这几个月来,他满怀激情地想干点事情,结果发现啥也干不成。每次他提出个想法,底下的大臣们不是摇头就是摆手,嘴里还念念有词:"祖宗之法不可变啊陛下!"

这天早上,他又把几位老臣叫来商量边防的事。

"诸位爱卿,"赵顼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西夏近来频频犯边,朕以为应当整军经武......"

话还没说完,枢密使文彦博就打断了他:"陛下,真宗皇帝定下的和议,岂能轻易更改?"

"可是......"

"没有可是。"文彦博斩钉截铁,"祖宗之法,自有其深意。"

赵顼憋了一肚子火,又转向三司使:"那朕想减免些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总可以吧?"

三司使哭丧着脸:"陛下,国库都快见底了,再减赋税,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得,说什么都是死路一条。

赵顼气得直拍桌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朕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

一、寻访奇人

憋了一肚子闷气的赵顼,这天晚上又把老师韩维叫来诉苦。

"先生,您说这满朝文武,怎么就没一个能替朕分忧的?"

韩维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陛下可还记得王安石?"

"当然记得!"赵顼眼睛一亮,"他那封《言事书》,朕都能背下来了!"

"那陛下何不召他入京一见?"

赵顼一拍大腿:"对啊!朕怎么把他给忘了!"

要说这个王安石,这会儿正在江宁当知府,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他在地方上推行自己那套改革方案,修水利、办学校、搞贷款,把江宁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这人有个毛病——特别倔。朝廷以前多次要提拔他,他死活不肯来京城。理由五花八门:要么是母亲年纪大了要尽孝,要么是自己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嫌在京里当官不自由,没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次听说新皇帝要召见他,王安石居然又推辞了!

"不去不去。"他跟传旨的太监摆手,"你跟陛下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到了京城准得罪人。"

太监傻眼了:"王大人,这可是圣旨啊!"

"圣旨怎么了?"王安石眼睛一瞪,"我这是在为陛下着想!"

消息传回宫里,赵顼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有意思!这位王先生,果然跟别人不一样。"

他当即下令:加封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即刻入京,不得有误!

这回王安石没辙了,只好收拾行李上路。

二、初次交锋

王安石进京那天,汴京城里可热闹了。

文武百官都等着看这位传说中的"奇人"长什么模样。结果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只见王安石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官袍,头发乱糟糟的,胡子也不知道几天没刮了。最离谱的是,他居然骑着一头毛驴就来了!

"成何体统!"老臣们纷纷摇头。

但赵顼不在乎这些。他迫不及待地要在延和殿召见王安石。

两人一见面,赵顼就开门见山:"王先生,朕读过你的《言事书》,深以为然。如今天下积弊已久,先生以为当务之急是什么?"

王安石也不客气,直接来了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这话说得太直接,把旁边伺候的太监都吓出一身冷汗。

但赵顼就喜欢这个调调,他追问道:"具体该如何着手?"

"陛下,"王安石目光炯炯,"臣以为,治国如同治病。若是小病,吃几服药就好了;但若是沉疴痼疾,非得用猛药不可!"

"说得好!"赵顼兴奋地站起来,"那先生以为,我朝这病根在哪里?"

王安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

"病根就在于太把祖宗当回事了!"

三、惊世骇俗

这话一出,延和殿里鸦雀无声。

几个老臣脸都绿了。祖宗家法,那是大宋立国的根本,能随便质疑吗?

但王安石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脸色,他侃侃而谈:

"陛下可知道,我朝如今有多少官员?二十五万!每年俸禄就要支出两千多万贯!军队更是多达一百四十万,每年军费近五千万贯!再加上给辽国和西夏的岁币......"

他每说一个数字,赵顼的脸色就凝重一分。

"而这些,都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王安石越说越激动,"可太祖太宗那时候,天下初定,自然要多设官职、多养军队。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还守着老规矩不放,这不是刻舟求剑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