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熙河开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熙宁七年的春天,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送进了汴京皇宫。枢密副使王韶跪在垂拱殿内,双手呈上一卷厚厚的《平戎三策》,眼中燃烧着多年未见的炽热光芒。
"陛下,"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年之内,必为陛下收取熙河!"
一、书生献策
王韶这个人,在朝中是个异类。他本是江南文士,却对边事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这些年来,他走遍西北边境,对吐蕃各部的情况了如指掌。
此刻在御前,他展开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陛下请看,这熙河地区就像一把插入西夏腹地的利剑。若能收取此地,便可与河湟吐蕃连成一片,对西夏形成夹击之势!"
赵顼俯身细看,只见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吐蕃各部的位置和兵力。
"这些吐蕃部落,"王韶继续解说,"如今四分五裂,正是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木征、瞎药、鬼章这些酋长,彼此猜忌,互不统属。只要策略得当,必能成功!"
王安石站在一旁,眼中闪着赞许的光:"需要多少兵力?"
"精兵三万足矣!"王韶信心满满,"但需允许臣随机应变,不可事事请示朝廷。"
这个要求让几位老臣皱起眉头。文彦博忍不住开口:"三万兵马深入敌境,还要独断专行,这太冒险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韶慨然道,"用兵之道,贵在神速。若事事请示,战机早失!"
赵顼被说得心动,但仍有顾虑:"钱粮供应怎么办?"
"臣已核算过,"王韶显然有备而来,"首批需钱三十万贯,粮二十万石。待站稳脚跟后,可在当地屯田自给。"
年轻皇帝与王安石交换了一个眼神,终于下定决心:"好!朕准了!"
二、初战告捷
三个月后,王韶率领三万精兵出现在渭源堡。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吐蕃酋长蒙罗角。
这个蒙罗角占据着抹邦山,地势险要,自以为万无一失。当他听说宋军来攻时,还在帐中饮酒作乐。
"宋军能奈我何?"他醉醺醺地对部下说,"这抹邦山易守难攻,他们要是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可他万万没想到,王韶用兵完全不按常理。
这天深夜,王韶派出一支奇兵,从后山悬崖攀援而上。同时在大路上虚张声势,佯装主力进攻。
"报——"探马慌慌张张冲进大帐,"宋军从后山上来了!"
蒙罗角酒醒了大半:"什么?后山是悬崖啊!"
等他组织抵抗时,为时已晚。宋军前后夹击,吐蕃军大乱。蒙罗角在亲兵保护下仓皇逃窜,连妻子都顾不上带。
首战告捷,宋军士气大振。更让王韶惊喜的是,这一仗缴获了大量粮草,解决了部队的补给问题。
"太好了!"部将种谊兴奋地说,"有了这些缴获,咱们能多支撑一个月!"
王韶却保持着清醒:"这才刚刚开始。传令下去,严禁骚扰当地百姓,违令者斩!"
三、攻心为上
王韶深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对吐蕃各部,他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对实力强大的木征,他派人送去厚礼:"大宋皇帝愿意册封你为顺义王,只要称臣纳贡,保你世代富贵。"
对与木征有仇的瞎药,他许以重利:"若能助我讨伐木征,他日裂土封侯,不在话下。"
这一招果然奏效。吐蕃各部本就矛盾重重,在王韶的挑拨下,更是互相猜忌。
这年秋天,王韶迎来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
木征的弟弟董毡因为与兄长不和,率部来降。他不仅带来五千精兵,还献上了详细的吐蕃兵力部署图。
"王经略,"董毡在帐中献计,"我兄长如今驻守河州,自以为有洮河天险,防守松懈。若能连夜渡河,必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王韶当机立断:"好!就在今夜渡河!"
四、洮河夜渡
十月的洮河,河水已经冰冷刺骨。王韶亲自来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眉头紧锁。
"经略,"部将苗履担忧地说,"河水太急,渡船恐怕..."
"没有恐怕!"王韶斩钉截铁,"必须在天亮前渡过洮河!"
他下令收集所有能漂浮的东西——木筏、羊皮筏子,甚至门板。士兵们用绳索相连,冒着生命危险开始渡河。
对岸的吐蕃守军完全没料到宋军会在这样的夜晚渡河。当他们发现时,宋军先锋已经登岸。
"杀啊!"种谊一马当先,率部冲入敌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