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淮水为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绍兴十二年,春。岳飞的血在风波亭凝结未干,临安城上空的阴霾却被一道来自北方的“喜讯”强行驱散。金国使臣捧着最终的和议文本,跨越已是边界的淮水,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南宋国境。他们的脸上,带着征服者特有的、混杂着轻蔑与施舍的神情。
一、 北使南来
这支规模不小的使团,一路由宋军“护送”(实为彰显金国威仪),沿着官道直抵临安。所过州县,地方官员无不战战兢兢,迎出十里,供给极尽奢华,唯恐稍有怠慢,触怒上国天使,坏了秦相爷苦心经营的“和议大局”。
在镇江府,一位曾参与过建炎年间抵抗的老兵,远远望着金使耀武扬皇的旗帜,死死攥住了手中挑粪的扁担,指节发白,最终却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佝偻着背,转身消失在巷陌深处。
在平江府(苏州),一位教书先生看着学堂外经过的金使车驾,放下了手中的《春秋》,对懵懂的学童们黯然道:“今日之课,改为诵读《诗经·黍离》。”学堂内,顿时响起一片稚嫩却沉痛的吟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屈辱的气氛,比春风更早地弥漫了江南。
这一日,使团抵达临安郊外。按照礼仪,需由朝廷重臣出城迎接。这个看似风光、实则无比尴尬的差事,落在了刚被擢升为参知政事的万俟卨头上。
万俟卨穿着崭新的紫袍,率领着礼部官员,早早候在官亭。他脸上堆着近乎谄媚的笑容,心中却如擂鼓。他深知,迎接的不仅是金使,更是秦相爷的政绩,是陛下的“太平”,容不得半点闪失。
当金国正使、银青光禄大夫萧毅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地来到官亭前,甚至没有下马的意思时,万俟卨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随即笑容更加灿烂,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大宋参知政事万俟卨,恭迎上国天使!”
萧毅坐在马上,用马鞭轻轻敲打着掌心,目光扫过万俟卨和他身后匍匐在地的宋国官员,嘴角露出一丝讥诮:“南国春色,果然宜人。只是不知,我大金皇帝陛下的国书,尔等准备如何跪接啊?”
万俟卨腰弯得更低:“一切…一切皆按上国礼仪行事,绝不敢有违。”
迎接仪式在一种极不对等的、令人窒息的氛围中完成。金使被前呼后拥地迎入专为接待而修的“班荆馆”,其奢华程度,远超一般馆驿。而万俟卨直到回到府中,才发现自己的内衫,已被冷汗浸透。
二、 贡银启程
就在金使抵达的同时,另一支更为庞大的队伍,正从临安城的各个库房汇集起来,形成一支延绵数里的车队,在重兵押运下,沉默地驶向北方。
车上装载的,是“绍兴和议”中规定的第一批“岁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帛二十五万匹。
这些财富,并非产自天上。它们来自于东南各州府近乎刮地三尺的催科,来自于盐茶专卖的层层盘剥,来自于无数升斗小民在日益加重的赋税下的呻吟。一锭锭官银,一匹匹丝绸,凝聚着江南的民脂民膏,此刻却要作为“贡品”,去填饱北方侵略者的胃口。
车队出城那日,许多百姓在街边默默围观。没有人欢呼,没有人议论,只有一种死寂般的沉默。一个老商人看着那些满载的货车,喃喃自语:“这哪里是贡品…这分明是买命钱,是…是岳元帅他们的买命钱啊…” 话未说完,已被身旁的家人死死捂住嘴巴,拖离了人群。
在城门口,负责押运的户部官员与接收的金国代表办理着交接文书。宋官小心翼翼,金人倨傲挑剔。当所有车辆清点完毕,金国代表在文书上用印,随手抛给宋官,仿佛在打发一个乞丐。
“首批算是齐了。望尔等日后按时按量,不得延误,否则…” 金使的话没有说完,但那威胁的意味,不言自明。
车轮滚滚,向着淮水方向而去。那不仅是财富的流失,更是一个王朝脊梁被彻底打断后,发出的、沉闷而屈辱的声响。
三、 称臣纳贡
绍兴十二年四月,吉日(乙卯日),临安皇城,紫宸殿。
一场精心筹备、极尽隆重的仪式即将举行。今天,宋高宗赵构将正式接受金国的“册封”,并向金主奉上称臣的誓表。
大殿内外,旌旗招展,仪仗森严。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秩肃立。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庄重华美,仿佛一场盛大的国家庆典。只是,许多老臣低垂的眼睑下,目光复杂难明。他们经历过靖康,见识过汴京的辉煌,此刻站在这“行在”的宫殿里,参与这样一场仪式,心中五味杂陈。
赵构穿着沉重的衮冕,端坐在御座之上。他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是兴奋?终于换来了他梦寐以求的“和平”。是屈辱?从此他这位大宋皇帝,在金主面前,只能自称“臣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