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窦宪(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最新章节。

这一次让我们聚焦这位东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顶级武将”兼“作死权臣”——窦宪。

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铁血功勋与黑暗权斗的史诗,堪称“功高盖主”与“骄横覆灭”的教科书式案例。

窦宪的起点,是标准的外戚模板。

他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窦皇后)。

章帝去世后,其子汉和帝刘肇年幼即位,妹妹成为临朝听政的窦太后。

作为太后的兄长,窦宪一跃成为大将军,总揽朝政,权倾天下。

然而,这位国舅爷早期的表现,完全是个标准的反派。

他性格暴戾,睚眦必报。

当时,窦太后宠幸都乡侯刘畅,窦宪担心刘畅会分走自己的权力,竟然直接派刺客在皇宫禁地将刘畅暗杀。

更离谱的是,他还把暗杀的黑锅甩给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

此事轰动朝野,太后大怒,将他囚禁于内宫。

窦宪第一次感受到了灭顶之灾的恐惧。

为了活命,他必须找到一个戴罪立功的天大机会。

恰在此时,一个“救星”从天而降——北匈奴。

当时,南匈奴已经归附汉朝,但北匈奴仍是北方大患,时常侵扰。

这是一个完美的机会:统兵出征,建立不世之功,即可将功折罪。

于是,他“恳切”地向太后请求,愿意率军北伐匈奴。

窦太后正愁没有台阶下,便顺水推舟,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给了他一个翻身的机会。

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疯狂转动。

公元89年,窦宪与副将耿秉(名将耿弇之后),率领由汉军精锐、南匈奴、羌、乌桓等组成的多国部队,浩浩荡荡出塞北伐。

这场战役,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传奇。

窦宪大军兵分三路,出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

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没有采取稳扎稳打的保守战术,而是大胆深入,千里奔袭,直捣北匈奴单于庭。

汉军在稽落山(约今蒙古国西南部)与北匈奴主力遭遇。

这场战役,窦宪将汉军的装备、组织优势与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

史载,“虏众崩溃,单于遁走”。

汉军展开疯狂追击,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

北匈奴各部先后归降汉朝者,高达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此战,北匈奴主力被彻底打垮。

窦宪意气风发,效仿先祖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举,登上了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他命一代文豪班固(《汉书》作者)撰写了一篇气势磅礴的铭文,刻石记功,这就是光耀千古的 “燕然勒功”。

铭文中写道:“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其功业之盛,直追卫青、霍去病。

此刻的窦宪,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从待罪的囚徒,一跃成为汉朝乃至整个东亚世界的战神。

稽落山之败后,北匈奴残部远遁。

但窦宪明白,除恶务尽。

公元91年,他派部将耿夔(耿秉之弟)、任尚率精骑八百,进行了一次堪称军事史上奇迹的远征。

这支轻骑兵再次出塞,长驱直入五千余里,最终在金微山(约今俄罗斯阿尔泰山)彻底歼灭北匈奴残部,俘虏北匈奴单于之母。

此战,标志着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北匈奴之患被根本性解决。

剩余的北匈奴部众被迫西迁,从而引发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欧洲民族大迁徙,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可以说,窦宪这两场战役,不仅奠定了东汉一代的北方边境安全,其影响力更辐射至整个欧亚大陆。

他的军功,在当时已臻极致。

携不世之功回国后,窦宪的声望和权力已无人能及。

他被加封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旧部亲信遍布朝野。

朝廷大事,必须先呈报大将军府,然后才象征性地告知皇帝。

他的嚣张气焰也达到了顶点:

? 结党营私:其弟窦笃、窦景、窦环等皆位居高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