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窦宪(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最新章节。
尤其是窦景,放任部下在京城为非作歹,劫掠财物,强抢民女,官员敢怒不敢言。
? 目无君上:朝中大臣见到窦宪,竟行跪拜之礼,高呼“万岁”。
他俨然已是无冕之皇。
他甚至曾说过:“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意思就是,国家抛弃我窦宪,就像丢掉一只小鸡崽、一只死老鼠一样容易。
其狂妄,可见一斑。
此时的汉和帝刘肇,已从懵懂幼童成长为心思缜密的少年。
他名义上是皇帝,实则是被架空在龙椅上的傀儡。
每一次上朝,他都能感受到来自御阶之下、那位舅舅身上散发出的逼人寒气。
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在寂静的皇宫深处酝酿。
公元92年,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敏锐地察觉到,窦宪的专横已引起了许多正直朝臣(如司徒丁鸿)的强烈不满,而窦宪集团内部的裂痕也开始显现。
这场权力博弈,堪称中国古代宫廷斗争的经典案例,其步骤如下:
1. 情报封锁,麻痹对手:和帝以身体不适为由,深居宫中,不与朝臣接触,制造出懦弱无能的假象。
同时,他秘密与自己的兄长、前太子清河王刘庆取得联系,获得了宗室的支持。
2. 关键突破,争取内应:皇帝最棘手的问题是无法调动宫廷禁军,因为军队系统已被窦宪亲信把持。
和帝将目光投向了身边一个不起眼却关键的人物——宦官、钩盾令(负责管理宫廷园林池塘)郑众。
郑众为人谨慎,对皇帝忠诚,且因职务之便,行动不易被窦党察觉。
通过郑众,和帝成功与宫外的反窦势力建立了秘密联系。
3. 果断行动,直捣黄龙:一切准备就绪。
在一个深夜,和帝与郑众等人秘密策划,突然下令,直接关闭京城所有城门。
然后,他亲自御前殿,下诏:以“图谋弑逆”的罪名,收缴窦宪的大将军印绶。
4. 分化瓦解,精准清除:和帝的策略非常高明。
他没有大规模株连,目标只锁定窦宪及其核心党羽(邓叠、郭璞等人)。
在收回兵权后,他勒令窦宪及弟窦笃、窦景回到封地,并迫令他们自杀。
这场政变如雷霆万钧,又干净利落。
权倾一时的窦氏集团,在短短数日内土崩瓦解。
那位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不可一世的大将军,最终在自己的封地,以一杯毒酒或一把短剑,结束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
窦宪的一生,是一个极致的矛盾体。
? 不世之功:他建立的功业是实打实的。
彻底击败北匈奴,解除了自西汉以来最大的边患,其战果之辉煌,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屈指可数。
“燕然勒功”成为中华民族尚武精神与开拓气魄的象征。
仅凭此功,他已可名垂青史。
? 取死之道:然而,他的性格缺陷和权力欲望,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他恃功而骄,权欲熏心,彻底违背了为人臣子的本分,严重威胁到皇权。
他的覆灭,是封建皇权制度下“功高震主者危”这一铁律的必然结果。
? 深远影响:
1. 对东汉: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夺权,开创了东汉宦官正式封侯、参与核心政事的先例。
这为后来持续近百年的、更加惨烈的宦官与外戚之争拉开了大幕,成为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重要推手。
窦宪的兴衰,是东汉政治痼疾的一个缩影和一次集中爆发。
2. 对世界:他击溃北匈奴,间接引发了链式反应,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走向,这是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巨大历史涟漪。
窦宪,这位集绝世名将与跋扈权臣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他用赫赫战功在塞外燕然山上刻下了自己的荣耀,却也因无尽的贪欲在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
他的一生仿佛在告诫后人:武功可以征服强虏,却无法征服人心;权力能带来无上荣耀,也能引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