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平静的县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黄河铁桥西北方向,某个小县城。
赵保胜三人正在找住处,旅社是别想了,早被逃过来的有钱人住满了。
逃避战乱的人,像无头苍蝇一般沿着平汉线往南走,但也有很多会远离平汉线——他们知道鬼子首先要拿下的是交通要道,占领之后,还是会恢复统治。
谁当皇帝,都是要老百姓纳粮的,至于头顶上是谁,对于顺民来说,都一样。
这一点,很多有钱人是清楚的,因此他们认为,只要逃过第一波的战乱就行。
土地房屋带不走,等战事结束,回去看运气,能保留着的,继续当顺民。
这个偏僻小县,就聚集了许多这样的人。
赵保胜三人花两块大洋,和人合租了一间小院的偏房,就开始上街探听战事消息。
合租的那家,是个小地主,姓刘,家在鹤壁南边,铁路边。
他家两个儿子,一个在郑县做买卖,一个在北平读书,偏偏老爷子不肯去郑县躲兵灾,带着家里老人躲到这里了。
赵保胜和胡义两个大汉,孔武有力,但说话和气,还带着个妹子,倒不像歹人,因此两家说好守望相助,在一起搭伙,由赵保胜他们出去打听消息,必要的时候帮他们家一把···
赵保胜头一次和这个时代的地主打交道,才知道地主也分档次,这家是个小地主,家里两三百亩地,连个丫鬟护院都没有,地主本人推小车带着家人逃,地主婆还得自己做饭。
………………
西边的山脉,就是南太行,目前并未听说有军队驻扎,县城也就一队警察,连保安团都没几个人在,大部都被调到新乡协助城防去了。
小县城不大,没几条街,又远离铁路,原本应该不太兴旺,此时却挺热闹,还有本地头面人物设的施粥点,救济一下流民,以防流民起乱。
赵保胜没见过这个时代的北方小县城,灰蒙蒙的街道,灰蒙蒙的人,还有灰蒙蒙的建筑,一切看着都那么不真实。
苏青带着胡义去找她的路子,依然是试图找到组织。
赵保胜对此不置可否,这么小的县城,也有地下组织?
茶馆里满是每天等消息的人,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县城没电,因此也没什么收音机之类的东西,市面上的消息,都是从新乡那边传过来的老旧二手消息。
回到小院,赵保胜遇到姓刘的地主,告诉他,街面上在传,金陵正在激战,北边鬼子正在正太路上和晋地的鬼子对进,要打通铁路,往南的攻势缓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新乡,北边鹤壁和汤阴还都在果府手里。
晚上吃完饭,三人躲在屋里商量事情。
一个是如何找到八路军,这个目前比较难,就后来晋冀鲁豫根据地的129师,现在也在正太路北,他们又暂时没穿越火线的必要,毕竟情报和药品的安全还是最重要。
苏青有倾向回到黄河南边,走潼关去西安,想办法去陕北,赵保胜坚持留在本地,理由是他身份来历说不清,靠近延安干什么?跑到陕北,那儿没鬼子!他要参加八路杀鬼子给她看,看他是不是有阴谋!
另一个事,就是要不要找个掩护身份的营生,要找个什么营生……
赵保胜他们身上其实还有钱,连小黄鱼都有,可在这儿不适合露出来,所以找个营生作为掩护,也是有必要的。
胡义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苏青能做文字工作,但这小县城并没有报社之类的地方,赵保胜倒是捡到过理发工具,他也会一点理发,总之三人要待在一起干点啥,还是不那么现实。
赵保胜决定明天就夹着理发包,去做个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傅,正好方便收集市面消息。
苏青和胡义暂时不急,可以假装满大街找工作。
赵保胜所谓的会理发,那是指用电动推子,手动夹剪(手推子)那种,小时候常见,根本没试过!
于是胡义就成了试验品——借着苏青拿着的油灯,赵保胜哼哧哼哧费了好大劲,才勉强给他推了个平头,别的他也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