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粮荒(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其实他想到了办法,但暂时没法实现,很简单,就是手压井,装个手压泵头就行,问题出在没有管子……

地面只留一个管子粗的口子就非常好隐藏了,拿掉手压泵头,盖块石板压上土就行。

同样的,水锤泵也是管子问题解决不了。

浑水河从大北庄前白白流过,没法用来灌溉,实在是浪费。

他一开始计划的筑鱼鳞坝,也只能稍稍抬高一两米水位,方便河边一小部分土地进行灌溉。

想起来水锤泵之后,鱼鳞坝的这点水位高差,就足够能把河水抬到梯田上去了!

不用电,能把水打到几十米高,哪怕是效率极低,也值得一试——望天田变成水浇地,你就问问那些地主,舍不舍得花钱搞?!

现在原理他已经借助手机搞清楚了,哪怕泵本体用铜铸,他都舍得,但管子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可是需要密封不漏的管子啊!

老李走之前答应帮他去津门打听,但这种东西可能很敏感——无缝钢管肯定是别想了,可以造武器的玩意儿,别说买,就是想运进来,都不可能。

要是在后世,中东游击队早都开始购买莱阳钢管和煤气罐手搓重型火箭炮了,可三十年代的太行山根据地,普通镀锌焊接钢管都找不到。

至于说铸造工艺的铸铁管,那也是无能为力,要是能有可靠的矿和可靠的工业……边区造手榴弹的水平已经可以看出,原料和工艺差得远呢,小东西都造不好,大玩意儿别想了。

赵保胜现在搞土水泥,就是为了提前准备蓄水设施,哪怕最后提水设备搞不成,看天吃饭,蓄积雨水做水窖总行的吧?

日子一天天的过,气温也在一天天升高,梯田里的土豆长势良好,但作为试验性质的种植,种植面积不大,主要还是七拼八凑的填土根本没肥力,高温堆肥没能力一下子满足那么大面积的土地。

堆肥也是需要原材料的,周边的树叶杂草都被搜刮一净,就差打柴火的主意了,氮源则是占用了一部分粪肥,连大北庄的老鼠都倒了霉。

空闲没法种植的梯田,全撒了苜蓿种子,这种随处可见的豆科植物,在本地没有人种植,但其固氮作用和根系固土作用很值得利用,反正撒下去随便长,不用管,村里的羊和其它牲口随便吃,如果牲口吃不掉,收割用来堆肥也行。

赵保胜的土水泥没有进展,他得寻找石灰窑去合作搞这个,山里缺煤,没石灰窑。

闲着没事还研究了边区造手榴弹,当时躲在水里的时候,马良刘坚强身上的几个边区造进了水,回来发现后进行了拆解,火药造粒已经用上了,发火装置也很简单,但弹体铸造真的很粗糙。

赵保胜还想着铸造刻槽……弹体都铸不均匀,预制刻槽可能均匀吗?一旦不均匀,炸开还是一样两半,只不过炸开的从弹体薄弱位置换成刻槽不均匀位置。

当然,这其实还是黑火药的爆速太低,换成黄药,分分钟给你炸成碎屑。

也不是完全没收获,老赵搞明白了结构细节,成功拆解了一枚结构一致的巩造手榴弹!

这个拆解的目的很明确,拆掉延时结构——一段缓燃火药柱,换成潮掉的边区造手榴弹的主装药,速燃的颗粒黑火药,去掉木柄,用蜡封装缺口,拉弦缩短,一起封进蜡里,做成一个简单的圆柱体瞬发地雷。

其实这东西……赵保胜没敢提,这就是光荣弹。

当然,这东西只能是应急就便的产物,引信封口不严,一但布设,时间长了会受潮失效。

真正的地雷,还得军工部门专业人士去搞。

独立团的手榴弹,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很大,现阶段除了上级给的一点边区造试用品,一直没有得到补充,小红缨用盒子炮换手榴弹的生意,也没做得成多久,不是其他连不需要盒子炮,而是他们也舍不得手里不多的手榴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保胜其实有信心,他提供的土法黄药制造工艺,那是经过战争洗礼的,也是无数军工人的心血,现在只不过提前拿出来,那些能自己研究出来的军工人,省略了研究过程,那也一样能造出来,嗯,迟早的事!

夏收,和山里关系不大,山区不适合小麦种植,因此没有麦收,但这不妨碍山里人出山去挣麦收钱……麦收需要快速收割,对人力需求很大,其实说到底,就是出去打短工嘛。

但现在鬼子封锁线的初步建立,阻住了很多人出去的希望,加上鬼子在山里凶残祸害,敢出去的人也少,本还可以出去挣钱,哪怕没钱,只管饭,也能给家里省粮食。

粮荒,还是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山区。

独立团现在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主食已经以杂粮为主了……前段时间支援上级了一批粮食,日子越发的紧了。

团党委扩大会再次召开,这次的目的只有一个,讨论某人提出来的,分散队伍,各自谋生路谋发展的可行性。

胡义作为单列出来的九班的非党员军事主官,列席了会议,老赵当然不会参加,他怕被喷口水。

其实大家都知道粮荒的事,也都在想办法,从赵保胜第一次提出来已经好几个月了,独立团各种干菜什么的也存了好多,但……总不能看到兄弟部队饿死人吧?哪怕提醒过,人家没重视,该支援的还是得搭把手。

丁政委把议题抛出来,就捧着搪瓷杯不吭声了,给三天口粮,各连出去觅食……郝平和高一刀面面相觑,吴严面无表情,胡义不知道要说什么。

牛大叔包四他们都是团直属,除了节流,顶多帮忙挖野菜什么的。

李算盘也愁,供给处早已经在想办法筹粮了,梅县粮食不好买,晋省那边多少人都盯着去买,价钱也高,关键运输困难。

三连和杏花村那边结对,稍好点,但山里缺粮的是普遍情况,杏花村再怎么着省口粮,也省不出百多号人全年的粮食。

不过郝平也在动员杏花村那边利用地形合适的山头垒梯田,跟着团里学,总能长点什么,那边山头都不大,光照条件好,指不定以后谷子都能长。

但现在要出去找机会弄粮,郝平别的本事不算高,进敌占区多做宣传鼓动,他不信敌占区连个爱国商人爱国地主都没有,捐点爱国粮支持抗战,是应当应分的事。

二连差不多只有定员的三分之二,剩下要么养伤,要么牺牲,高一刀的主意早就想好了,除了薅侯三的据点,还得去外线搞粮食,据点里的人总要吃粮食的吧?那送粮总不能一直都是大部队送吧?

一连之前在杏花村拖走大量鬼子,纠缠之后损失很大,差不多全在养伤,大北庄也要有人看家,总还能养的起。

九班……就那几个人,其实老赵想想办法就能搞定,但之前胡义和老赵聊过,不能什么都指着老赵,九班得学会在这片土地上自己战斗自己生存。

所以会议前丁政委和胡义谈话,提到九班可以不用‘外出觅食’,胡义拒绝了,他觉得九班能搞定,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丁政委其实会前都和几个人谈过,独立团目前的困境,老赵早提醒过粮荒的可能,大家都理解,办法总比困难多,活人总不会让尿憋死。

会上所有人都表态,会想尽一切办法,带好部队,搞到粮食,丁政委心里却沉甸甸的总有些提不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