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百闻不如一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醉梦瑶》最新章节。
出了火车站,两人也无心欣赏当地景象,对于上前来搭讪的人,不管是来叫吃饭的、住店的还是坐车的,两人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知道哪里有木材加工厂?”
两人决定先找个木材加工厂考察一下,才好确定需要购买的加工机器,不能光凭销售人员的忽悠。
还真是木材交易的集散地,不论是饭店老板还是出租司机,随便一个人都能说出点相关的货来,一句“到外都是,你去哪家?”反倒把沈山河两人问懵了。
总算松了口气,选择太多的烦恼怎么也好过没得选。
“先吃个饭,再打听打听?”沈山河两人一个对视,就这么决定了。
随着一个说车站附近就有加工厂的餐厅服务员去了店里,点了几个菜,两人拉着服务员边吃边聊。
因为才11点,用歺的不多,服务员乐得清闲,也没推辞。
沈山河两人从服务员口中得知,浙江的木材交易十分火爆,前两个月刚在临近的金华东阳成立了华东木材交易市场,萧山火车站这边还只限于铁路及部分公路运输,也依然火的一塌糊涂。县城及其郊区以及火车站附近到处都是木材交易、加工的场所。叫得上号有新成立的妙柏木材呀,以及宁税建材等等,小的就说不清了。只要沿着铁路往南头走,沿途自会碰到木材加工的场地。
至于萧山县城,隔着火车站还有二十余里路。
然后沈山河又问这边的锯匠师傅好不好请。
服务员说他不太清楚,只是这边会这门技术的人很多,愿不愿意去外地就不知道了。
两人吃过饭,谢了服务员,先去买了几包烟,然后决定依服务员说的沿着铁道线先往上走。
果然没走多久,沈山河两人便远远听到了锯木机工作时的嗡嗡声,两人寻声找了过去。
只见一块被围墙围住的空地上,堆满了各种木头,大多为松木,中间混杂着一些其他木料。显然这是一个松木加工厂,也可以混一些质地相似的杂木当松木。靠墙边支着一溜简易的木棚,分成两个工作区,各有一部锯木机一套人马在忙碌。
虽有围墙有大门,只不过这种嘈杂的环境,显然是没什么闲杂人等到来,所以大门敞开着,随便可以进出。
沈山河和王建民两人走了进去,看来老板不在,也没人管他俩。也是,这么嘈杂的环境,哪个老板耐烦天天守着,用王建民的话来说就是:躺在小姐姐的肚皮上不香吗,拼死拼活的挣钱不就是为了找小姐姐吗。
看着眼前一群人忙碌。先是两个帮工把一根根锯断了四米长的木头抬到锯木机旁,二米多高的锯木机呜呜叫着,机械的上下轮盘部分被木板遮住了,只露出中间操作的三分之一。一个系着围裙,戴着口罩和草帽的锯匠师傅在锯机光线较好的正面,对面立着位同样装扮的人做下手。只见两人先是把木头抬到锯木机的钢铁平台上,然后上首的师傅双手掐住木头的一端抵在肚脐眼处,倒退着把木头的另一端拉过锯片,然后用巧劲往里一甩,调整好角度,用肚子和双手卡住木头迅速推着木头往前走,随着嗞的一声,木头被锯片一从中锯开,当锯开的木头随着上首的师傅的脚步推过锯台时,下首的师傅立马接住,同样双手掐住卡在腹部保持稳定的直线拉着木头后退,等到木头另一端出了锯片,一根木料便一分为二了,然后下首的师傅两手各端住一边木料,左手借着后退的势头,在木料分开的刹那往外一甩,看到另一端甩过锯片的阻挡后用力往上首一推,上首师傅在手中木枓尾端过了平台就放手了,迅速把预先调好宽窄的锯机挡板翻了上去,随即接过下手推过来的半边木头拉着又迅速后退,下首师傅则用同样的方式把右手的另一边木头推过去摆在锯机的平台边上。上手在退到手中的另一半木头过了锯片后又是向里一甩,顺势立起,让刚才的锯开面贴紧挡板后又迅速往前推,下首同样立马刚才的动作拉住了后退,退出锯片后左手不中用了的豁边料往旁边一甩,整整齐齐落入左边的废料堆中,右手的半成品又往左一甩一推,这时上首的师傅已拉着台板上的另一半木料在重复前面的动作。
就这样两个人在默契的配合下如行云流水般的进进退退,遇到要改变木料的宽窄厚薄时,上首的锯匠师傅便更换挡板上的靠板。这样,很快一根根规定尺寸的成品木料就出来了,下手师傅在木料成型后右手往右的捆扎台上一甩,负责木料捆扎的工人则根据木料或因加工中的些许歪斜或因木料因木质疏松不同造成的弯曲,以及加工面的美观程度把一根根成品统一几根或几块一捆方方正正捆好,确保一眼望去方正笔直。然后负责搬运木头的帮工抽空把捆扎好的成品抬去归堆。
然后休息的时候,上首的锯匠师傅为打开锯机上下两头的木板,降下上锯轮,取出钝了的锯片,架到一旁专用的磨锯片的机械上打开开关“嚓嚓,嚓嚓”一个齿一个齿的自动磨快。而两个帮工则赶紧把废料清理一下,能再利用的再利用,不能再用的归一堆会有专门的车拉去打碎了造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锯木机下面锯坑里的锯木粉也由打捆的工人用袋子装起来,堆在一边,有人定期来收购。真可谓不浪费一丝一毫,利用到极致。
另一台锯机的工作流程也是一模一样。
趁着其中一台锯机停工磨锯片休息的时间,沈山河两人操着满口地方味的普通话凑了上去,按照事先的分工,王建民负责打探市场行情、联系业务,沈山河则负责加工技术、机械方面。
虽然是易燃场所,但是很明显这个厂规模太小,老板也懒得制定各种规矩,沈山河两人派出去的烟工人们都接了。
沈山河直接找到正在调整磨锯机的师傅身边,开门见山的表明自己在湖南那边也办了个同样规模的加工厂,想到这边请个师傅过去,包吃包住,工资和这边一样,沈山河其实还没打听清楚这边的工资,反正不管怎样,要在这边千里迢迢请人过去,工资不可能低于当地。
师傅没有急着回应,只是问他是按月固定工资还是按量(立方)提成。
沈山河表示由师傅自己决定,并反问他们当地按月多少,按量怎么算。
师傅告诉沈山河,当地固定工价不包吃住,普通工人700左右,师傅1200左右,每天8小时,每个月25天。计量则20元钱一个的成品规方,分6份,师傅2份,两个供料的帮工,下手,打包的各一份,也不管吃住。
沈山河合计了一下,自己预计的固定工资虽然包吃包住,似乎差得远了点,但一想到那是偏远山区,也没话可说,嫌低换人就是。只是这远道请的师傅只怕要按这里当地的行价才能请得动。
“那你们是喜欢固定工资还是提成。”沈山河又问。
“难说,加工厂效益好,天天有料锯,当然是提成好,像我们一天加工出10个规方很平常,一个月1500到2000,技术好的2000以上。但如果厂里效益不好,一个月加工不了多少木料,或者技术不到家的,还是喜欢固定工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