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晚风里的心跳伏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那辆深色的SUV,依然静静地停在原地,没有立刻离开。昏黄的路灯光线勾勒出它沉稳而流畅的轮廓,像一头蛰伏在夜色中的、耐心的巨兽,又像一个沉默而坚定的守护符号,固执地停留在原地,车灯已经熄灭,引擎也停止了低鸣,只有驾驶座侧窗透出一点微弱的光,映出里面一个模糊的轮廓。它在等待,在确认,无声地传递着一种安全感,直到确认她安全地走进那个有光的大门。
苏念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地攥了一下,一股强烈的暖流混合着酸涩的悸动瞬间涌了上来,直冲眼眶。她迅速扭过头,几乎是跑进了小区大门,将那个静默的、却无比清晰的守护身影留在了身后。然而,那个画面,那辆车固执等待的姿态,却深深地、不可磨灭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了这个夜晚最鲜明的注脚。
回到自己租住的、面积不大的小公寓,苏念背靠着关上的房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楼道里感应灯的光线透过门缝,在玄关处投下一小片昏黄的光域。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外城市的灯火透过薄薄的、洗得有些发白的棉布窗帘,在地板上留下模糊的、摇曳的光影。一种熟悉的、属于她自己的清冷气息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她没有立刻开灯,而是摸索着走到客厅那张有些年头的布艺沙发前,将怀里那件带着室外寒气和室内暖意交织的外套,小心翼翼地、带着某种近乎虔诚的郑重仪式感,轻轻抚平每一道褶皱,叠放得整整齐齐,放在沙发一角。外套上那股清冽的雪松气息,似乎并未因为离开主人而消散,反而在这寂静的、属于她的私人空间里,更加鲜明地弥漫开来,丝丝缕缕,执着地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这气息,像一个温柔的入侵者,霸道地占据着她的感官,牵引着她的思绪,让她无法平静,无法回到独处时惯常的放空状态。
她轻轻叹了口气,打开沙发边的落地灯。暖黄色的灯光瞬间倾泻而下,如同温暖的潮水,照亮了沙发一角,也将那件叠好的灰色外套笼罩在柔和的光晕里。她坐到沙发上,柔软的坐垫微微下陷。从随身的、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包里,拿出了那份被仔细批注过的实习报告。羊皮纸色的报告纸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那些红色的墨迹在光线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还带着书写者的体温和专注。
她再次翻开报告,这一次,她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那些需要修改的、被红笔圈出的断层和薄弱之处。她逐字逐句地重新阅读,指尖带着一种近乎敬畏的轻柔,划过那些清晰、有力、骨节分明的字迹。陆时砚的批注不仅指出了逻辑的断层、史料的薄弱,更在那些她自认为写得还算流畅、观点稍有新意的地方,用红色的笔在旁边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却异常清晰的勾。那勾画得干净利落,带着一种无声的、却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量的肯定,像一枚小小的勋章。
而在报告最后的空白处,在那句“此处观点很有新意,可再深化”的评语下方,他还用同样的红笔,简洁有力地写下了另一行字:“历史研究,贵在见微知着。细微处入手,往往更能照见时代肌理。保持此视角,继续深挖。”笔锋沉稳,力透纸背。
这行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激荡起巨大而持久的回响,一圈圈涟漪不断扩散。她想起在办公室里,他指着那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万历野获编》对她说的话,想起他说她“基础不错,就是缺了点耐心”,想起他鼓励她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沉下去,耐得住寂寞”……这些话语,连同此刻纸页上这行力透纸背的肯定,汇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暖流,冲刷着她连日来的自我怀疑和深深的挫败感。那暖流带着强大的力量,几乎要将她连日来积累的疲惫和迷茫都融化掉。原来,自己那些细小的闪光点,那些自己都不太敢确定的思考,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并且给予了如此珍贵的认可和指引。这种被“看见”、被“懂得”的感觉,比任何泛泛的夸奖都更让她心潮澎湃。
就在这时,放在沙发扶手上、屏幕朝下的手机,忽然亮了起来,发出嗡嗡的震动声。那震动透过布艺沙发扶手传递到她身上,在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瞬间打破了刚刚沉淀下来的思绪。
苏念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一种强烈的预感攫住了她。几乎是屏住呼吸,她迅速伸手拿起了手机,冰凉的玻璃屏幕贴着她微烫的掌心。
屏幕的光照亮了她微显紧张、带着一丝茫然的脸庞。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一条新消息通知,来自那个备注为“陆教授”的联系人——一个在她通讯录里存在了很久,却极少跳出对话的名字。
她的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仿佛那屏幕是滚烫的。轻轻点开消息框,简短的文字映入眼帘:
“《万历野获编》若是还有没看完的部分,明天可以继续带过来。我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有几本明人笔记,像《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这些,里面也有些关于江南市井风俗的零散记载,或许能帮你拓宽些思路。”
文字依旧是陆时砚一贯的风格,简洁、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客套和情绪化的表达,信息量却十足。他甚至在替她规划着下一步的阅读方向,连具体的书名都清晰地列出,仿佛他早已知道她会需要什么,提前为她准备好了路径。这份不动声色的周到,比任何热情的言语都更让她心动。
苏念盯着手机屏幕,微凉的屏幕贴着她的指尖,可胸腔里却像揣了一团不断燃烧、跳跃的火,烧得她脸颊发烫,耳根也热了起来。她捏着手机,指腹在光滑的屏幕上无意识地摩挲挲着,仿佛这样就能平息那擂鼓般、几乎要撞破胸口的心跳。她反复斟酌着措辞,删删改改,回复框里的文字写了又删——“好的,谢谢陆教授!”(太简单生硬),“太感谢您了,还麻烦您想着……”(显得太啰嗦刻意),“知道了,我会记得的……”(又太过冷淡)。
最终,她只打下了一句看似最稳妥、最不会出错、也最符合学生身份的话:
“谢谢陆教授,麻烦您了,明天我把书带过去。” 发送。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脆响亮。她将手机紧紧贴在胸口,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外套上残留的雪松气息混合着房间里的味道钻入鼻腔。她仿佛能感受到那小小的电子设备传递出的震动,正与她胸腔里那失序狂跳、无法平息的心律隐隐共鸣,奏响一曲只有她自己能听见的、悸动的乐章。
几乎就在她放下手机的瞬间,刚刚熄灭的屏幕再次亮起,嗡嗡的震动声再次响起,快得让她猝不及防,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捏了一下。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急切,再次点亮屏幕。
“不用客气。” 回复依旧简洁至极,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但紧接着,下一条消息紧随而至,仿佛早已在那边编辑好,只等着前一条发出:
“早点休息。明天上午的课别迟到。”
在这条消息的最后,一个简单的、黄色的月亮表情符号静静地躺在那里。
那个小小的、发着微光的月亮符号,像一个意外掉落在平静水面的星光,瞬间在苏念的心湖里漾开一片璀璨夺目的涟漪。它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不寻常。这是她第一次收到他发来的表情符号。它像一个微小的魔法,瞬间打破了陆教授文字里那种一贯的、事务性的、带着距离感的疏离,平添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温和?或者说,是一种属于日常人际交往的温度?一种超越了师生关系的、带着点人性化关怀的暖意?
她将手机紧紧按在胸口,仿佛要将那屏幕上的微光连同那个小小的、散发着暖意的月亮符号一起,烙印在跳动的心脏上。窗外,深秋的晚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吹拂着,卷动着老旧的窗框,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窗外的世界似乎依旧寒冷而喧嚣,霓虹在远处无声闪烁。
可是她的心里,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滚烫的暖意填满了。那暖意并非炽热得让人眩晕,而是一种温煦的、扎实的、像被春日午后阳光晒过的蓬松棉被包裹着的踏实暖流,带着阳光的味道,足以抵御整个世界的寒冷。这暖流由无数个细小的瞬间汇聚而成——那件带着雪松气息、此刻静静躺在沙发上的外套;报告上那个小小的、鲜红的、代表肯定的勾和那句力透纸背的指引;办公室里那碟意外出现的、松软香甜的黄油饼干和那本标注得密密麻麻、凝聚着他心血的古籍;他放慢的脚步和虚护着车门上沿的那只修长的手;那个精致青铜鼎摆件背后关于“心意”和“用心”的故事;停车场外那固执等待、在昏黄路灯下沉默守护的车影……以及此刻,手机屏幕上那个小小的、黄色的月亮符号,像一句无声的晚安。
原来,那些不动声色的照顾,那些细致入微的记挂,那些看似寻常却处处透着用心的安排,早就在她毫无防备的时候,在她心底最柔软的土壤里,悄无声息地埋下了一颗颗名为心动的伏笔。它们沉默地潜伏着,吸收着每一次暖意的灌溉,在每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悄然酝酿。只等待着某个像此刻这样安静而私密的瞬间,被那个小小的月亮符号轻轻一触,便再也无法抑制地,悄悄地、却又无比坚定地,顶破心土,探出了第一抹青涩而悸动的嫩芽。这嫩芽如此脆弱,却又蕴含着破土而出的巨大力量。
晚风吹过窗棂,带着深秋深入骨髓的寒意。但苏念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那颗悄然发芽的种子,正在她心底那片被暖意浸透的土壤里,悄然生长,舒展着稚嫩的叶片。她抱着膝盖,身体微微蜷缩在沙发的一角,小小的身影被落地灯的暖光包裹着。鼻尖是清冽的雪松气息与手机屏幕微光交织的气息,眼前是报告上那些红色的字迹,耳边是自己胸腔里那清晰无比的、如同擂鼓般宣告的心跳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无限放大,一声声,宣告着一个崭新而未知的、带着忐忑与巨大吸引力的开端。未来会怎样?她不知道。但此刻的心动,如此真实,如此滚烫,足以照亮这个深秋的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