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图书馆里的“专属”辅导(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被切割成一道道倾斜的光柱,尘埃在光线下缓慢浮动,如同时光的碎屑。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干燥墨香,以及一种属于知识的、宁静而肃穆的氛围。苏念抱着那本厚如砖块的《中国古代史文献集》,在密集的书架间穿行,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目光仔细搜寻着空位。

周末的图书馆总是格外拥挤,莘莘学子们埋首于书山卷海之中,为梦想和前程奋笔疾书。她绕了好大一圈,从三楼的历史文献区找到四楼的社科阅览区,才在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发现了一张暂时无人的桌子。她轻轻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沉重的文献集放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摊开书页,明清手工业部分那艰涩的术语和庞杂的数据立刻映入眼帘,让她刚刚舒缓的眉头又不禁蹙起。论文卡在这里已经快一周了,进展缓慢得让人心焦。她深吸一口气,从笔袋里抽出钢笔,准备继续与这些古老文字搏斗。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阴影轻柔地笼罩下来,打断了她的沉思。她下意识地抬头,瞬间便撞进了一双含笑的眼眸里。是陆时砚。他站在桌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窗外渗入的光线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金边。他手里拿着两本看起来颇为精深的精装书,熨帖的衬衫袖口卷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而修长的指尖间,还随意地夹着一张淡黄色的便签纸。

“找这本书很久了?”陆时砚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大提琴般醇厚,在这安静的角落里轻轻回荡。他目光落在她面前那本翻到一半、显得有些沉重的文献集上,语气里带着一丝了然的关切。他很自然地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动作流畅而优雅,仿佛只是赴一场早已约定的会谈。

“之前偶然听你提起,论文写作在明清手工业转型这部分遇到些瓶颈,恰好我手边有这本新近出版的研究专着,学术视角比较新颖,论证也颇为扎实。”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其中一本递了过来。书的装帧很考究,深蓝色的封皮透着学术的严谨。苏念注意到书脊上贴着一张浅灰色的便签,上面是他那力透纸背的熟悉字迹,用红色墨水圈出了几个关键的页码,旁边还细心地标注着一行小字:此处论述精要,可结合文献集第一百八十七至一百九十二页的原始记载进行对比分析,或有新得。

苏念连忙伸出双手接过,指尖在不经意间蹭过了那张便签纸,仿佛能感受到其上残留的、他执笔书写时的温度。一股细密而真切的暖意,悄无声息地在她心间弥漫开来。她清楚地记得,那不过是昨天下午在教研室,大家讨论结束后,她收拾东西时随口对旁边一位同事感叹了一句论文进展不顺,提及了这个具体的难点。当时陆时砚正站在窗边与系主任谈话,她甚至不确定他是否听到了这句抱怨。

没成想,他不仅听到了,还如此迅速地记在了心上,并带来了他认为可能有帮助的资料。这份出乎意料的关怀,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感谢。

她翻开书页,直接找到他标注的那几处。果然,里面还夹着两三张活页纸,上面是他手写的批注和梳理的要点脉络。那字迹她再熟悉不过,一如之前他批改她那份漏洞百出的实习报告时一样,条分缕析,严谨至极,每一个标点都一丝不苟,却又在关键处点石成金,让人茅塞顿开。

“陆教授,您怎么……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苏念按捺不住心中的惊讶,一边快速浏览着那些极具启发性的批注,一边压低声音问道。她今天来图书馆是临时起意,并未提前做任何计划,出门前也没跟任何人提起,甚至连无话不谈的闺蜜林薇都不知道她的行踪。

陆时砚闻言,指尖在摊开的书页上轻轻敲了敲,神态自若,语气平常得就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下午刚好没事,就来图书馆还几本之前借阅的书。在查询台办理手续时,无意间在系统里看到了你的借阅记录,显示你刚借走了这本文献集。我想,你大概会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查阅这些资料,就猜测你或许还在馆内。”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听起来一切都只是巧合。然而,他没有说的是,为了确认这个“猜测”,他特意绕了整个图书馆的三楼和四楼,目光掠过每一个阅览区,每一个靠窗或靠墙的座位。最终,才在这个最偏僻的角落,捕捉到了那个埋首书堆、显得有些困扰的纤细身影。他更没有提及,怕骤然出现打扰她的思路,他还在不远处的书架旁静静站了好几分钟,直到觉得时机合适,才缓步走来。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陆时砚并没有离开。他似乎也打算利用这段安静的时光处理一些自己的阅读工作,但更多的时刻,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对面的苏念身上。

苏念沉浸在那本专着和他详尽的批注中,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遇到新的疑问。每当她眉头紧锁,停下笔来思索时,对面总会适时地传来低沉而耐心的声音,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梳理文献的内在逻辑,理清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

遇到特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是复杂的生产流程,比如“纱缎机具之改进”与“账房放料取货制”的具体运作,陆时砚便会极其自然地拿过苏念手边的草稿纸,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寥寥几笔,清晰直观地将其中的关键和彼此的联系勾勒出来。他讲解时的语气平和而专注,旁征博引,却又深入浅出,与课堂上那位惜字如金、被学生们私下称为“行走的历史词典”的严师形象判若两人。

夕阳逐渐西沉,光芒变得愈发温存而厚重,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毫无保留地倾洒进来,将他整个人笼罩其中。光线把他浓密的睫毛染成了浅金色,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使得他平日里略显清冷的气质变得格外柔和。苏念聆听着他低沉的讲解,偶尔抬起头,目光总会不期然地撞进他专注而深邃的眼眸里。那眼神如此认真,仿佛此刻解答她的疑问,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每一次这样的对视,都让她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悄悄漏跳一拍,或是快上半拍,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在心底悄然滋生。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翻动声中悄然流逝。图书馆内响起了舒缓的闭馆音乐提示。苏念从沉浸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开始收拾桌面上摊开的书籍和散落的笔记纸笔。

这时,她注意到桌角那个被遗忘的、深色的保温杯。那是陆时砚的杯子,他刚才一边讨论一边喝过几口水。

“陆教授,您的杯子!”苏念拿起杯子,连忙起身追了出去。

陆时砚刚走到图书馆门口,正准备下台阶。听到身后传来的喊声,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到苏念微喘着气跑过来,手里举着他的保温杯,他眼底先是掠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随即那笑意便深深漾开,比晚霞还要温软几分。

“瞧我这记性,倒是把这个给忘了。”他接过杯子,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莞尔,目光在苏念因小跑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上停留了一瞬。

“陆教授,真的非常谢谢您,”苏念站定,认真地再次道谢,语气诚挚,“不仅占用您这么多时间帮我辅导,还特意为我找了这么珍贵的资料,您的批注让我受益匪浅。”

陆时砚接过杯子,却没有立刻转身离开。他看着她,夜色初降的薄暮里,她的眼睛亮得如同浸在水中的星辰。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空着的那只手伸进口袋里,略微翻找了一下,然后拿出了一颗用透明糖纸包裹着的草莓糖,递到了苏念面前。

“晚上回去别熬得太晚,”他的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温和,“资料虽好,也需细水长流,看完重点部分记得早点休息,身体才是治学之本。”

苏念微微一怔,下意识地伸出手掌。那颗小小的、红色的糖果轻轻落在她的掌心,带着他指尖残留的、令人安心的暖意。

他顿了顿,仿佛斟酌了一下语句,又补充道,声音比方才更轻缓了几分:“后续若是再看资料,或者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不必顾虑时间,也不用非要等到上班时间,随时都可以发消息问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