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堡垒战术和牛皮糖战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最新章节。

在石峻德一番连哄带吓,暂时稳住了忻州府的士绅,为大军争取到了一些喘息之机和粮草补充后,实际掌控军权的方劲松总兵,却丝毫没有感到轻松。他站在忻州府的城墙上,望着城外连绵的营寨和远处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心情异常沉重。

他比石峻德更清楚现实的严峻:从忻州府士绅那里强行“征用”来的粮食,数量有限,顶多只能支撑大军半月之需。 这还是在严格配给的情况下。要想长期维持这支数万人的大军,并最终完成剿匪任务,唯一的希望,就是重新打通从晋阳到忻州的漫长粮道! 否则,坐吃山空,大军崩溃是迟早的事。

“不能再指望忻州一地的存粮了,必须尽快打通粮道!”方劲松下定了决心。但如何打通粮道?上次护粮队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反贼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他回到中军帐,召集麾下将领,开始部署新的运粮计划。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摒弃了石峻德那种急躁冒进、下达不切实际死命令的做法,转而采取一种更稳健、更依靠绝对实力的策略。

“诸位!”方劲松目光扫过众将,声音沉稳而有力,“前次粮道被断,教训深刻!反贼狡诈,善于偷袭,我军不可不防。然,大军不可一日无粮! 打通粮道,势在必行!”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连接晋阳和忻州的那条生命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新的命令:

“第一,增强护粮力量! 此次运粮,由本总兵亲自调配! 从边军精锐中,抽调一千骑兵! 对,就是一千骑兵!全程护送粮队!” 他特意加重了“一千骑兵”和“全程”这两个词。

将领们闻言,都暗自咋舌。一千骑兵! 这几乎是目前军中能动用的机动骑兵力量的大半了!用如此庞大的骑兵力量专门护粮,可见方总兵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反贼袭扰的忌惮。

方劲松解释道:“反贼之长,在于山林游击,神出鬼没。我军之长,在于平原野战,结阵而战。 此次护粮,我们不以剿匪为首要目标,而以‘安全送达’为唯一目的! 这一千骑兵,就是粮队的移动堡垒!遇小股反贼,骑兵驱散;遇大队反贼,结阵自保,固守待援! 绝不轻易分兵追击,不给反贼任何可乘之机!我要用绝对的力量,碾压反贼的一切骚扰企图!”

“第二,改变指挥策略!”方劲松看向负责此次护粮任务的一名心腹参将,郑重交代:“此次护粮,本总兵不给你限定死时间! 你只需记住一点:稳扎稳打,安全第一! 宁可慢,不能乱!每日行军里程,由你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 遇到险要地形或可疑区域,宁可停下来仔细侦查,清除障碍,也绝不能冒险急进!总之,一句话:不惜代价,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末将明白!定不负总兵重托!”那名参将感受到巨大的信任和责任,肃然领命。

“第三,也是长远之策!”方劲松的目光变得深远起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道安全问题,光靠重兵护送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稳固的支撑点!”

他下达了一道具有战略意义的命令:“传我军令至晋阳及沿途各府县! 命他们立即动员民夫,沿官道,每隔二十里,选择险要或开阔处,修建一座坚固的兵站! 兵站需有围墙、箭楼,能驻扎一哨(百人左右)兵马,储备少量粮草器械。这些兵站,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官道上!”

他描绘着蓝图:“一旦兵站体系建成,我护粮队伍便可依托兵站,节节推进。 白天行军,夜晚入驻兵站休息,安全无忧。即便遇袭,也可固守待援,邻近兵站可迅速出兵策应。届时,反贼再想偷袭粮道,将难如登天!”

众将听完方劲松这一套“重兵护送、稳扎稳打、修建兵站”的组合拳,纷纷点头,心中叹服。这才是老成持重、应对游击战的正确方法!虽然耗时耗力,但步步为营,扎实可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官军的实力优势。

“总兵大人英明!此计大妙!”

“如此一来,反贼的袭扰战术,恐怕就要失灵了!”

方劲松摆了摆手,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凝重:“计划虽好,但执行起来绝非易事。 修建兵站,需要时间、民夫和钱粮。沿途地方官是否得力,反贼是否会破坏,都是未知数。眼下,还是要先确保这第一批粮食安全运到!”

他环视众将,沉声道:“诸位!我军已无退路!粮道就是生命线! 此次运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都下去准备吧!”

“末将遵命!”

新的运粮计划,迅速开始执行。一支由上千辆粮车组成、由一千精锐骑兵和两千步卒返回到了晋阳,他们从晋阳再次出发。他们行军极其谨慎,斥候四出,遇林不入,遇险先查,速度虽慢,但阵型严整,戒备森严。

与此同时,通往忻州方向的官道上,也开始了大规模修建兵站的工程。尽管征发民夫引起了怨言,但在军队的强力弹压下,工程还是艰难地启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方劲松的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下了一盘稳扎稳打的棋,开始系统地、有条不紊地应对人民军的游击战术。他不再追求速胜,而是准备用强大的实力和充足的资源,一步步地挤压人民军的活动空间,重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消息很快传到了敌后活动的李锐耳中。李锐看着侦察兵送来的情报,眉头紧锁:

“方劲松…果然是个难缠的对手! 不再急躁,不再分兵,用绝对的实力来碾压… 这一千骑兵护粮,沿途修建兵站…这是要把游击战,变成消耗战、堡垒战啊!”

李锐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正式开始。人民军面临的局势,将变得更加严峻。他必须尽快想出新的对策,来应对官军这套“结硬寨,打呆仗” 的新战术。一场更加考验智慧和耐力的较量,拉开了序幕。

当李锐收到侦察兵从忻州出发的护粮队真实情况报告——“一千骑兵+两千步兵重兵护粮,沿官道二十里一兵站,稳扎稳打”——的详细报告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把自己关在临时的指挥所里,对着简陋的地图,苦苦思索对策。

“硬碰硬,绝对不行!”李锐立刻否定了强攻的想法。一千骑兵在平原上发起冲锋的威力,足以瞬间冲垮数倍于己的民兵。袭击兵站更是下策,那等于主动钻进敌人预设的坚固据点,正中敌人下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