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半锅红薯粥——比枪炮更有力量的信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最新章节。
起初,村民们不敢接,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但当他们看到这些面带菜色、衣衫比他们还破旧的战士,捧着热粥,真诚地递到面前,甚至有个小战士把自己碗里本就不多的米粒,拨给了一个饿得直哭的孩子时,那坚冰般的隔阂,开始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信任,往往始于最朴素的共情,始于饥饿时分享的一碗薄粥。
夜幕彻底降临,寒气逼人。游击队员们没有进村借宿,而是在村口的避风处,点燃了几堆小小的篝火,围坐在一起,啃着冰冷的、仅能果腹的干粮。村民们也渐渐敢在自家门口附近活动,虽然依旧保持距离,但那种剑拔弩张的敌意,已经消散了大半。
王老汉抱着一捆干柴,默默地走到林烽所在的火堆旁,蹲了下来。火光映照着他布满皱纹和苦难的脸。他掏出旱烟袋,却没有点着,只是拿在手里摩挲着。
“林队长……”王老汉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苍老,“不瞒你说,俺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队伍’太多了……以前的军阀,来了就抢粮拉夫,比土匪还凶;后来国民党的溃兵,糟蹋闺女,烧房子……唉……小鬼子就更不用说了,畜生不如啊……”
他抬起浑浊的眼睛,看着跳动的火焰,声音有些哽咽:“可你们……不一样。你们救了我一家老小,饿着肚子,还把粮食分给俺们……这……这真是头一遭啊……”
林烽静静地听着,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火星噼啪作响。他知道,王老汉的话,代表了此刻所有村民的心声。
“王大爷,”林烽的声音低沉而诚恳,“以前的队伍,是欺压老百姓的。但我们不是。我们这支队伍,里的人,大多和您一样,家被鬼子毁了,亲人被鬼子杀了。我们拿起枪,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就是为了报仇,为了让咱老百姓能过上安生日子!”
他看向王老汉,目光灼灼:“鬼子占了咱的地,杀了咱的人,光指望别人来救,不行!要想活下去,要想报仇,咱自己就得拿起枪杆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老汉重重地点了点头,旱烟袋在手里捏得紧紧的。
林烽趁热打铁,压低了声音:“王大爷,咱游击队刚起步,缺人,更缺熟悉本地情况的人。您看……村里有没有年轻后生,有血性,敢跟我们一起打鬼子的?”
王老汉沉默了,只有火苗燃烧的声音。他低着头,良久,才用沙哑的嗓音,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缓缓说道:
“有……我家……二柱子……今年刚满十八……他爹娘……三天前……都被鬼子的炮弹……炸没了……尸首都没找全……”
老人的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压抑的哭声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悲凉。
“那孩子……这些天……一句话不说……就攥着他爹留下的砍柴刀……眼神……吓人呐……他心里……憋着恨呐……他想报仇!”
这一夜,篝火旁的长谈,比任何枪炮声都更能穿透人心。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山间的雾气尚未散去。林烽正准备集合队伍离开,继续向深山里转移,避免给王家庄带来更大的危险。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村口的晨雾中。
那是一个黑瘦的少年,个子不高,但骨架宽大,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裤,脚上一双破草鞋。他的脸上还带着稚气,但那双眼睛,却如同两团燃烧的炭火,充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刻骨的仇恨和决绝。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磨得雪亮的砍柴刀,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径直走到林烽面前,仰起头,声音不大,却像石头一样砸在地上,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和泪:
“我叫王二柱。我要跟着你们,打鬼子!给我爹娘报仇!”
几乎就在同时,一个从邻村过来探亲的村民,带来了一个令人愤懑的消息:昨天傍晚,一小股不知道是哪部分的溃兵流窜到邻村,为了抢粮,点燃了一间茅草屋,一个赶去救火的农妇,被他们开枪打死了。
消息像风一样在王家庄残存的村民中传开,人们议论纷纷,叹息声中,有人低声说:
“看看!这才是兵匪!再看看林队长的队伍……唉,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还是林队长的队伍像话……”
这鲜明的对比,如同最后一记重锤,彻底敲碎了横亘在村民与游击队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
林烽看着眼前这个名叫王二柱的少年,又听着村民们的议论,他知道,那半锅红薯粥所播下的信任的种子,已经在血沃的土地上,发出了第一株稚嫩却无比坚韧的嫩芽。
这信任,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它,才是这支队伍在这太行深处,真正能够扎根、生存、并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最宝贵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