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学术圈起风波(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最新章节。

祁天佑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光标在邮件发送框前静静闪烁。

他没点下回车,而是将页面最小化,顺手调出后台监控面板,

三个学术平台的流量曲线正悄然爬升,其中一条陡然跃起,来自某中央级研究机构内网IP对一篇论文的连续访问。

邮箱提示音响起。

郑归转发了一条匿名链接,

标题是《政策执行中的权力嵌套:以汉东近十年生态治理为例》。

发件人备注写着“教学参考”,但用的是学生邮箱后缀。

他点开PDF,页面加载的瞬间,

目光扫过摘要便已了然。

文章通篇未提赵字,却把“资本介入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与资源开发绑定”“环保验收流于形式”三大症结剖得通透。

案例部分引用的数据,正是当年京西矿区整改时被压下的原始报告。

讲真,这丫头胆子不小。

更妙的是笔法,

用历史学视角解构现实政治,引《盐铁论》谈利益博弈,

借明代“火耗归公”类比当下财政返还机制,

既规避了直接指控,又让懂的人一眼看穿弦外之音。

他合上笔记本,从抽屉取出一部旧手机,通讯录里翻到一个标注为“张-社科院”的号码。

“老张,最近有没有关注青年学者对区域治理的研究?”他语速平稳,像随口闲聊,

“有篇论文我觉得可以放进下季度‘政策反思’专题研讨名单。”

对方问哪篇。

“汉东大学的,题目挺学术,叫《权力嵌套》。”

祁天佑靠向椅背,左手无意识摩挲着右手小指的翡翠扳指,

“不是那种情绪化批判,是拿制度变迁当主线,案例选得也克制。

你们那边要是组织闭门会,不妨议一议。”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说知道了。

挂断后,他打开另一个浏览器窗口,登录一个极少使用的账号,

这是早年参加国家智库课题时注册的学术协作平台,实名认证信息至今有效。

上传动作很轻:拖入PDF,填写标题、作者(留空)、分类标签。评论栏只写了一句:

“建议纳入研究生政治经济学拓展阅读,案例极具现实启发性。”

点击发布。

不到十分钟,系统提示收到三条站内回复。一位南方高校教授留言:“已转发教研室群,下周安排 seminar 讨论。”

另一条评论带附件,是篇两千字的解读稿,题为《被遮蔽的治理成本》。

他将链接复制,粘贴进三个微信群。

群名分别是“公共管理前沿”“政策史研习社”和“央地关系读书会”。

每条消息都配上同一句话:

“今天看到的学生作业,有点意思,供各位参考。”

午后两点十七分,

微博热搜出现话题#青年学者揭地方治理潜规则#,配图是论文首页截图。

五分钟后,《南方治理评论》官微转发并附言:“有些声音虽边缘,却值得倾听。”

祁天佑正在批阅一份关于碳汇交易试点的汇报材料,钢笔尖顿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