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让英国再次伟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
虽说此时两国政府正在争相卖国,但却有远近不同。电报的存在让英国人消息传递更有效率,只等待了五天帕麦斯顿就得到了伦敦的正式答复。
结果自然是不出所料,英国国会已经通过了出售西印度群岛的议案,不过还是希望帕麦斯顿能在价格上争取一下。
其实伦敦的命令挺矛盾的一方面让帕麦斯顿不惜代价尽快达成交易,另一方面又让他尽量在奥地利人能承受的范围内将价格拔高。
作为一个老练的外交家这种自相矛盾的命令他见得多了,所以帕麦斯顿选择优先完成主要目标,即与奥地利帝国的交易。
由于双方已经做过多次权衡,所以整个签约过程显得非常平淡。
奥地利帝国正式宣布在英美冲突中保持中立,不得以任何借口对战争进行干涉。
同时英国以一亿零一百万弗罗林的价格将西印度群岛,以及洪都拉斯殖民地售与奥地利帝国。
英国侨民应于1858年6月20日之前撤离,奥地利帝国将会为每个愿意离开的英国人提供5英镑的旅费。
英奥之间的停战协议续签到1861年1月1日。
虽说帕麦斯顿一直声称自己是最懂欧洲的人,但他此时却有些看不懂奥地利帝国的操作。
毕竟在帕麦斯顿看来奥地利帝国还有更好的选择,就比如先断送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再谈判。
到时候即便是英国损失惨重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这样一来奥地利帝国不但解决了在地中海上的隐患,还获得了协议上的好处。
但奥地利帝国却并没有选择落井下石,这让帕麦斯顿有些费解。说什么契约精神?他一个英国人自己都不信。
美国佬更是搞笑,帕麦斯顿真是不知道对方在犹豫什么。难道他在等待美军反攻纽约吗?
不过这样也好,如果美国人真拿出了更多的筹码,那么英国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
这一段时间帕麦斯顿查阅所有关于西印度群岛的资料和传闻,他并没有找到奥地利帝国索取西印度群岛的原因。
西印度群岛近些年没有任何金银矿脉,又或者是宝藏的消息。
就连洪都拉斯地区正在开采的那几座金矿也即将枯竭,其他产业也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变得相当不景气。
帕麦斯顿没有任何线索,唯一勉强能称得上线索的就是前些年奥地利帝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
“奥地利帝国要入主中美洲?”
可帕麦斯顿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样大面积连在一起的殖民地在历史上的结局都不太好。
要么反叛,要么自治,宗主国对其的控制能力都很有限,这并不符合奥地利帝国一贯的风格。
帕麦斯顿突然自嘲地笑了笑,他终于体会到了小人物的悲哀,整场谈判他不过是传声筒和签字机器而已。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那些大人物们主宰,现在自己还在这里分析什么局势简直可笑。
虽然帕麦斯顿的野心还在,但他却觉得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够了。此时虽然回到了伦敦,但想要再次进入核心圈子却不容易,首相之位更是遥不可及。
除非可以剑走偏锋...
虽说距离英国侨民撤离的日子还早,但奥地利帝国必须尽快接管当地的政府。
毕竟英国人一旦决定放弃一个地区,那么他们可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弗兰茨必须在英国人把这些地区彻底毁掉之前将其接管,当年印巴分治的惨剧他可是还记忆犹新。
事实上英国人每离开一个地区总会留下一片狼藉,有人说是因为那里缺少了文明的指引,但有没有可能一切就是设计好的。
不管怎么样弗兰茨是不会把主动权交给英国人的,与其寄希望于大英的国品,不如期望那些岛民和当地的政策会无缝切换成奥地利模式。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大英治下的民众弗兰茨一个都不想留。无论此时,还是后世整个中美洲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更多的是混乱和无序。
弗兰茨可不准备让其按照历史的脉络发展下去,所以一次彻底的改革是必须的。
要想改变其原有的文化根基直接改变人口结构、进行人口迁移就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弗兰茨才会不惜重金为那些英国人支付旅费。
毕竟有些人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没钱离开。
至于为什么不是由奥地利帝国全部承担?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卡BUG,这些年来弗兰茨的经验告诉他想要钻空子的人永远都不会消失。
而且制度性漏洞比恶政本身更可怕,苛政、恶政都是在明面上,大家都知道这是坏的。
但制度性漏洞很容易变成系统性问题且会腐坏正常人的思维,并侵害守法者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在给恶和坏以奖励,会放大人们心中的恶念。
在国家层面上讲这些钱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天降横财,哪怕为此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不过弗兰茨觉得生命是宝贵的,并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
对于英国人来说西印度群岛可能是一个包袱,可能是比较鸡肋,但对于弗兰茨来说却是天赐之地。
获得西印度群岛正好与奥地利帝国控制中美洲地区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殖民系统,但弗兰茨却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担心反叛的问题。
因为地域之间阻隔太多、政治体系太过破碎很难真正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真正的国家。
但这却正适合一个强有力的宗主国的统治,毕竟越是无法团结越是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
弗兰茨完全可以在这些独立的地理单元上挨个建立一套直属于维也纳的体系。
即便日后真有天降伟人要统一这片区域,其难度也不亚于征服十数个国家,而比那更艰难的是如何统治。
弗兰茨相信只要奥地利帝国能在中美洲地区稳定统治二十年,这片土地将会永远属于奥地利帝国,并成为一块真正的永久领土。
至于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困境在弗兰茨这里根本不算事儿,奥地利帝国的有技术有市场。
不过弗兰茨并不准备在蔗糖产业上一条路走到黑,毕竟奥地利帝国此时已经拥有了古巴,更多蔗糖产地并不会占领更多的市场,只会加剧内卷。
根据后世的成功经验,弗兰茨准备让西印度群岛转向咖啡、香料和香蕉的生产。
此时的奥地利帝国还有一些优势,可以在当地发展旅游产业和服务业。
当然此时的旅游业规模还很小,肯定不能走后世的廉价路线,现在主打的就是高端定制化。
主要目标就是欧洲上流社会,以及那些资产阶级暴发户,同时主打就是一个“异域风情”——加勒比风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