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发展益州(3)(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从益州购买铁矿石,贵是贵了点,可江南缺钱吗?
桓佑搞出来的“江南特产”,不仅能卖到江东,还能卖到交州、益州,怎么可能缺钱。
重要的是,桓佑以江南四郡的铜矿,打制了大量的五铢钱,用来购买来自北方和益州的货物,尤其是铁矿石。
刘备为何不与孙策结盟?
他不敢。
江东曹操、江南孙策可是朝廷在《汉报》上明确宣布的反贼。
刘备现在还在脚踩两只船,如果他敢与孙策结盟,那就只能走反叛、割据这一条路了。
刘备没这么傻,他可知道护民军的战力。
如果护民军真要马上来攻打益州,刘备哪怕拥有剑门隘道、葭萌关之险,也肯定挡不住。
刘备当前就是想观望,看看内阁到底能把大汉治理得如何,看看内阁会不会不遵循成公子的那一套新制,看看护民军会不会因蔡成不在而分崩离析,至少也是战力锐减……
结盟不行,贸易属于民间往来,自是可以。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巧立名目,不断从益州的铁矿中购买铁矿石,然后卖到江南。
如果蔡成卖往江南的铁矿石,雍州、京州世家大族盗取的商洛铁矿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是来自益州,不知道鼻子能否被气歪。
如果江南没有益州供应铁矿石,根本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也就没有后来数以万计护民军的死伤。
当然,纸包不住火,最后蔡成还是知道了。
为此,刘备背上一口大大的黑锅,甚至差点终生都没再得到重用。
反倒是关羽、张飞二人知道此事后,既对刘备有抱怨,说刘备太过信任益州的世家大族,又对刘备后来的境遇有所不平。
直到关羽、张飞二人远征回来,才看到刘备坐上了朝廷的高位。
其实黄权给过刘备建议。
他告诉刘备,在朝局不明之时,益州一定不能站队。
蜀中平原沃野千里,蜀中的丝绸、蜀锦、荔枝、瓦当(建筑构件)等特产,完全可以通过沧海商号贩往中原,完全没必要与江南进行贸易。
不仅不能与江南进行贸易,反而还得严格控制世家大族,也不能向江南走私。
而益州与江南做生意,就是站队的一种。
只是那时的刘备也不知道怎么鬼迷心窍了,没听进黄权的建议。
不过,按蔡成的评价,刘备在益州几年间,最大的功劳便是让朝廷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回了一个富饶的益州。
关键是益州的三个属国的少数民族,以及越嶲郡、牂牁郡、益州郡和永昌郡,本来几乎没有汉人,都是南蛮,而刘备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便尽收其心,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大汉的管治。
越嶲郡就是如今的西昌、攀枝花和云南纳西族地区;
牂牁郡是如今的贵州省大部地区;
益州郡是如今的云南昆明、曲靖、蒙自、个旧等地区;
永昌郡是如今的云南保山、西双版纳和部分缅甸地区。
如果出了永昌郡再往西一点,然后向南,就是当时的掸国,即如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和那时的扶南王国,即如今的泰国渭南河平原,都是极其适合种植的区域。
关键是在这里有大面积的橡胶树。
橡胶能做什么,我想每位看官都知道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