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烧开水的姿势问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舅舅去造反,我科技种田》最新章节。

实际上史密斯感觉的一点都也没错,蓝营新一代的渝州级铁甲舰,确实用上了新一代的动力。

只是这个新一代的动力在外行人看来并没有那么的起眼而已。

有句话说:“近代科技发展史,其实一直在解决如何烧开水的问题!”

这句话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却并没有重大的偏离。

毕竟除了内燃机和喷气式发动机这两个直接烧空气的家伙,一切动力热机都是在烧开水。

即便是看似高大上的核动力,说到底也不过是利用核材料在反应堆内烧开水罢了。

或许当更为神奇的核聚变技术真正投入实际应用时,其迈出的第一步恐怕仍旧难以摆脱烧开水的命运。说到受控核聚变还有一个有趣的梗。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你问全世界最顶级研究这个课题的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大约还需要多久能投入使用还要多长时间啊。

大体上得到的回答是:“估计还要20-30年。”

1950年如此,1990年如此,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依旧如此。

好消息是科学家每次告诉我们,距离可控核聚变的工程化达成,实现人类真正的能源自由越来越近。比如,在我们实验中温度已经达到了点火点;我们又将维持了某个状态的时间延长了XX秒;我们已经首次实现了正能量反馈。

然而,当我们这些外行人询问那个最终极的问题——“预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呢?”得到的回答却始终如一:“估计还需要 20 到 30 年。”

可控核聚变,这座人类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圣杯,就那样静静地矗立着。

近百年以来,无数智慧的头脑都在竭尽全力地想要触碰它,拉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曾经,这段距离看起来遥不可及,仿佛有 万米之远。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近,逐渐缩短至 1 米、1 分米、1 厘米,甚至 1 毫米。

尽管如此,我们似乎总是差那么一丢丢,无法真正跨越这最后的一小步……

回到烧开水的话题;虽然同为烧开水,但从工业革命开始200多年以来,来烧开水的家什其实也升级换代过好几次。

这是人啊,总会对熟悉的事物认知停留在过去,看不到它的缓慢而持续的进步。

热力学定律告诉我们热机的效率,取决于工作温度和排汽温度之间的差值。

不考虑环境温度和散热器这两个变量,热机的效率就只和工作温度相关。

最早的纽可门蒸汽机就是个灶台加个大锅,估计蒸汽的温度估计也就100度多一丢丢。它的估计热效率1%都不到。

瓦特发明的往复式蒸汽机,蒸汽的温度也就105度左右,压力也才0.12兆帕,热效率一般认为不超过3%。

到了18世纪上半叶,随着高压锅炉和蒸汽火车的出现;蒸汽的温度提高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效率达到8%左右。

话说现在的家用压力锅,蒸汽的温度可以达到120-130℃,压力可以达到0.2个兆帕。

最早的高压锅炉基本也就这个水平。

在那个时期,为了提升锅炉的温度和热效率,人们普遍采用的是水箱式锅炉。

具体来说,这种锅炉会在水箱内部加装一个火筒,然后在火筒的前端点火,让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火筒后端排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