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知史却无力改命”的撕裂(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开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任命薛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实质宰相衔),统帅六万大军讨伐契丹的诏书正式下达。
朝堂之上,曾经微弱的反对声音彻底消失,一片主战之声——“从众效应”完成闭环。
盛夏,长安城砖缝都在冒白烟。
贞晓兕随叔父登上启夏门城楼,为北征大军送行。
旌旗猎猎,甲胄鲜明,六万唐军精锐在主帅薛讷、副将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人率领下,如同一条钢铁巨蟒,从檀州向北,缓缓没入地平线。
贞德本自带小马扎、酱牛肉、蒜瓣儿,一边嚼着油边儿一边得意:“瞅瞅那旗,多红,多喜庆!像咱村娶媳妇!”
就在出征前,贞晓兕曾远远听到将领间的争论。
杜宾客面带忧色:“大将军,时值盛夏酷暑,士兵背负沉重铠甲、兵器、粮秣,深入敌境,恐师老兵疲,难以成功。”
他的担忧,正是心理学中“预防焦点”取向——更关注避免损失。
然而薛讷眉梢上扬两秒即落,嘴角肌束收紧,声线上扬却带微颤:“盛夏草木繁茂,牛羊肥硕,正可‘因粮于敌’,此乃天赐良机!”
贞晓兕一眼认出——那是她实验室里重复播放三百遍的“过度自信偏见”微表情脚本。
“他低估的不只是地形与酷暑,还有命运本身的报复阈值。”
事情的发展步向注定的结局。
七月庚辰,唐军主力行至滦水东峡石谷,契丹伏兵四起,利用熟悉地形,断谷口以火攻,酷暑、疲惫、指挥轻敌……诸多因素叠加,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六万减至四千三百骑,战马只剩八百,铠甲弃置如山,檀州道上三日不绝。
薛讷仅率数十骑拼死突围,契丹人嘲弄地称其为“薛婆”。
后军崔宣道听闻前军覆没,竟不施援手,望风后撤。
败讯传回长安,举朝震骇。
玄宗龙颜大怒,薛讷上表,将战败罪责大都归咎于崔宣道畏敌不前及胡将李思敬等八人“不力”。
盛怒之下,皇帝未及覆奏,便敕令将崔宣道、李思敬等八人全部在幽州斩首示众,露布回京,百官失色。
贞晓兕心中一片冰凉。
这是典型的“替代性攻击”——当真正的责任源头(主帅轻敌、皇帝决策)难以被直接追究时,公众愤怒便转移到更弱势、更易指责的个体身上。
八位将领,成了平息帝国怒火、维持权威面子的牺牲品。
那一夜,她在银杏树下掘一小坑,埋下八片落叶,叶脉朝外,像八个无声的质询。
“我若开口,他们必死;我若沉默,他们仍必死。历史给我一双能看见刀口的眼,却给我一双推不开刀柄的手。”
开元二年七月十五,玄宗怒气稍息,或许也意识到全怪下属有失公允,最终免去薛讷死罪,削除一切官爵,贬为庶民;当初提出正确意见的杜宾客则被特旨赦免,未受处罚。
一赏一罚之间,上位者心术庞杂,若隐若现。
秋风又起,新的银杏叶落在旧叶之上,像一层层被覆盖却年年重现的预言。
贞晓兕伸手接住一片,在指间轻轻一捻,叶柄碎成齑粉——
“下一页历史,我依旧只能做无声的注脚吗?”
粉末从指缝泄下,被夕阳照得宛如细金,像一场永远落不到地面的雪。
贞德本在背后拍拍她肩膀,嗓音忽然温柔,带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与苍凉:
“闺女,别瞅了,雪落不进咱锅,就让它飘。
走,叔带你整点酸菜锅——这回不放血肠,放油滋啦,香香嘴巴,日子还得继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