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两个穿越者用未来知识在大唐外交桌上打擂(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此刻,贞晓兕正站在长安鸿胪寺的廊下,手中紧握着那份还带着驿马尘烟的临洮战报。春日的阳光穿过格窗,照亮了她微蹙的眉尖。

作为新近被玄宗亲自任命的鸿胪寺主簿,她深知职责重大——接待外藩、剖析夷情,一言一行都可能牵动帝国的神经。

“王晙将军……当真是不世出的奇才。”她轻叹一声。灵魂来自千年后的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看到这场大胜背后,唐蕃关系即将步入的微妙拐点。

她转身疾步回到值房,铺开纸砚,开始奋笔疾书。文书的核心论断便是:吐蕃虽在洮水遭重创,但其根基未损,必会转而利用外交手段试探朝廷底线。

笔锋刚落,宫中的消息便印证了她的预感——那个年仅九岁、在丹墀之上因骤失父亲而痛哭颤抖的弱小身影,王海宾的遗孤王训,被引荐至御前。贞晓兕虽未亲见,但听闻此事时,心仍猛地一揪。

“典型的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个清晰冷静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安全感的彻底崩塌,需要及时且正确的干预。”

数日后,因公务入宫的贞晓兕,恰好远远窥见了紫宸殿前那场精心安排的君臣奏对。她隐在廊柱之后,如同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玄宗李隆基的应对,在她看来堪称一堂经典的“帝王心理学”现场教学。皇帝亲自俯身,抚慰那孩童,声音沉痛而充满期望:“此汝家之霍去病也,待其成年,必为大将。”

“妙啊!”贞晓兕几乎要为此喝彩,“‘霍去病’这三个字,是最高明的‘象征性认同’与‘期望植入’,直接将丧父之痛转化为忠君报国的驱动力,以此来对抗创伤后的无助感……”

“贞主簿好兴致,在此独品圣意?”

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贞晓兕不必回头,也知那道灼灼目光的主人——鸿胪寺另一位主簿、京兆夏氏的嫡系,夏林煜。

少年擢第,眼高于顶,最看不惯她这“凭空冒出的女流”。

每每廷议,他一句“贞主簿以为如何”便像薄刃出鞘,寒光贴耳;而她袖中暗藏的“后招”,总能在下一瞬反客为主。

两人唇枪舌剑,史官在侧运笔如飞,写到手腕发酸,仍追不上他们口中新旧典故交错的残影。

却不知——

她夜半穿回现代,潜进图书馆,指尖划过冷光屏幕;

同一刻,他也借家中秘藏古阵,遁入未来时空典藏室,翻得尘灰簌簌。

相隔千年,他们却并肩坐在同一排书架前,各自疯狂“补课”。

翌日晨鼓一响,两人带着新鲜出炉的“外挂”重返大唐,继续针锋相对。

他们的历史老师若在场,怕要先自查十年教案,才敢开口讲课。

她敛起心神,淡然道:“夏主簿。陛下天恩浩荡,抚慰忠烈之后,我等臣子见之,岂能不感佩于心?”

夏林煜踱步上前,与她并肩立于柱影之下,目光也投向殿中方向:“感佩自是应当。只是不知,贞主簿方才口中默念的‘象征性认同’、‘期望植入’……又是哪本上古经典里的微言大义?莫非又是你那些……嗯,独到的见解?”

贞晓兕不接他的话茬,内心继续分析着皇帝的后续举措:赐名“忠嗣”,是进行“身份重构”,将个人命运与皇恩捆绑;收养宫中,则是“替代性补偿”与高超的“政治情感操作”……她知道,这个孩子未来将成为一代名将王忠嗣,但这宫廷的养育,福祸相依,其中心理的重负,外人难以体会。

与此同时,王晙凭此战功威名远扬,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清源县男,仍兼原州都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