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两个穿越者用未来知识在大唐外交桌上打擂(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半夜穿越回图书馆的贞晓兕检索到关于他的一些信息:

明经科入仕,文武双全,历任殿中侍御史、桂州都督、朔方军副大总管,是难得的全才。其子王珽亦得授官。《谭宾录》称赞他“气充雄壮,有龙虎之状;募义激励,有古人之风。驭下整肃,人吏畏而义之”。

“王晙的成功,在于他精准把握了战场上的群体心理。”后来在某次鸿胪寺内部的集议中,贞晓兕如此总结道:“而他‘驭下整肃’的风格,或许也是对王海宾事件背后,军队内部离心倾向的一种矫正。”

“群体心理?”站在她旁边的夏林煜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贞主簿此言,未免将沙场征伐看得儿戏了。王晙将军乃依堂堂正正之兵法,秉忠勇无畏之气概,方建此不世之功。岂是区区‘心理’二字可以囊括?”

贞晓兕正要反驳,上司却开始布置新任务,打断了这场即将开始的争论。朝廷的反思已在更高层面展开。

同年十月,宰相姚崇、卢怀慎上奏,直指吐蕃此前利用金城公主和亲后缓和的局面,在河西九曲之地(并非特指独山、九曲二军)营建城堡,设置军事据点,甚至建造黄河桥梁,对唐朝积石军等边防形成巨大威胁。

他们建议:“今吐蕃既叛,宜毁桥城。”玄宗准奏。这是一次基于地缘政治现实的理性决策。

随后,玄宗派遣左骁卫郎将尉迟环出使吐蕃,表面是慰问金城公主,实则探听虚实。

在鸿胪寺为此行召开的筹备会议上,贞晓兕根据自己对吐蕃权力结构的理解,提出建议:

“吐蕃新败,其内部必有主战、主和两派相争。使君此行,除慰公主、探虚实外,或可留意其贵族动向,尤其是与坌达延不睦者,或可分化。”

“此计甚妙!”叔父贞德本捻须点头。

“妙虽妙,却失之阴刻。”夏林煜清朗的声音响起,“我朝天朝上国,威德并济。新胜之余,正该示以宽仁,彰显气度。暗中结交分化,若行事不密,反损国体,授人以柄。不若以堂堂正正之师,持煌煌王道之论,使吐蕃心服。”

两位主簿的观点再次针锋相对。

最终,贞晓兕的部分建议仍被纳入了使团的秘密任务清单,但上司也叮嘱尉迟环,行事需以稳妥为上。

不久,吐蕃遣大臣宗俄因矛(或译名宗俄)至洮水请和,但提出了一个关键要求:与唐朝用敌国之礼,平礼相待。

“平等外交……”贞晓兕了然。这无疑触动了李唐皇室“天朝上国”的心理底线。玄宗的断然拒绝,在她意料之中。

然而,在鸿胪寺读到吐蕃国书译文时,夏林煜早她一步立刻撰写文书,分析吐蕃此举意在试探唐朝底线,并预测若遭拒绝,边境小型冲突将加剧,但大规模进攻短期内无力发动。

夏林煜的判断再次得到印证,并得到上面肯定。

此后,吐蕃连年寇边,直至开元四年二月围松州,被都督孙仁献击溃,同年七月再次请和,玄宗才予应允。边境的压力,已成常态。

面对这种常态化的压力,制度创新应运而生。开元二年,玄宗正式设立了陇右节度使,以鄯州都督郭知运为首任,辖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十二州。同时,亦设幽州节度使,辖幽、易、平、檀、妫、燕六州,以巩固北疆。

“节度使体系……”贞晓兕虽然被这个夏林煜抢了功劳,但此刻更担心的是,这个制度对大唐未来命运的深远影响。“这是边防的‘制度化’、‘军区化’,明确了责任主体,提高了应对效率。

但从组织行为学看,权力如此集中,‘认知闭合’和形成独立王国的风险也随之埋下……”

“贞主簿又在为何事忧心?”夏林煜的声音懒懒地传来,他正整理着面前的卷宗,“这节度之制,乃陛下圣心独断,为固我边疆的良策。莫非在贞主簿眼中,也有甚‘隐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