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琥珀里的红气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精英养成记》最新章节。
素描本的前几页,画的都是《归途》。
她叫林晚,是美术学院油画系大三的学生。一年前,当她第一次在美术馆看到《归途》这幅画时,就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
那时她刚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母亲在和癌症抗争了两年之后,最终还是离开了她。
母亲是在她高二那年被查出患了肺癌晚期的。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砸碎了她原本平静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她看着曾经那么健康、那么温柔的母亲,一天天被病痛折磨得消瘦、憔悴,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县城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一辈子勤勤恳恳,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她考上好大学,走出高原。
她曾经无数次在夜里偷偷哭泣,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恨命运的不公。她想过辍学打工,为母亲分担压力,但每次都被母亲严厉地拒绝了。“阿晚,你要好好读书,”母亲拉着她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的路还很长,不能被妈妈拖累。”
母亲强忍着病痛,坚持陪她走过了高考。当她拿到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亲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比她小时候拥有的任何一个红气球都要耀眼。
然而,那笑容并没有持续太久。大学开学后不久,母亲的病情就急剧恶化了。她请假赶回老家,日夜守在医院里。看着母亲日渐衰弱的身体,听着她压抑的咳嗽声,她的心一点点沉入谷底。
母亲去世的那天,也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和今天很像。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母亲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呼吸微弱。她紧紧握着母亲冰冷的手,一遍遍地呼唤着“妈妈”。
母亲似乎是听到了她的声音,费力地睁开眼睛,浑浊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了微弱的气音。最终,她的手无力地垂落,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那一刻,林晚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了那个永远在她身后支持她、温暖她的港湾。她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在狂风中弄丢了红气球的小女孩,无助、恐慌,被巨大的悲伤和孤独吞噬。
母亲的葬礼过后,她回到了学校,却像一具行尸走肉。她无法画画,无法听课,甚至无法正常入睡。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临终前的样子就会浮现在眼前。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群青色,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来。
就在她快要被悲伤淹没的时候,她看到了《归途》这幅画。
那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陪同学来美术馆看展。当她站在那幅巨大的油画前时,所有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时间也仿佛静止了。画中那片深邃的群青,像极了她当时的心境。而那片群青中交织的、温暖的色彩,又让她莫名地感到一丝熟悉和慰藉。
然后,她看到了那个淡去的轮廓,看到了那个牵着新气球的小女孩,看到了那轮永不落的太阳。
眼泪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她捂住嘴,蹲在画前,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失声痛哭。保安大叔以为她出了什么事,赶紧跑过来问她。她却只是摇着头,说不出话来。
从那天起,她就成了美术馆的常客。每周,她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坐很久的公交车来到这里,静静地站在《归途》前,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直到闭馆音乐响起。
她开始尝试着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她买了素描本和铅笔,一遍遍地画《归途》,画那片群青,画那个模糊的轮廓,画那个牵着气球的小女孩。起初,她的线条是颤抖的,画面是混乱的,充满了压抑和悲伤。但渐渐地,随着她画得越来越多,她的心情似乎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松节油的气味,不知何时已经从美术馆的记忆,蔓延到了她的现实生活中。
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小的画室,那是一个顶层加盖的阁楼,冬冷夏热,但租金便宜,而且有一扇朝南的大窗户,阳光好的时候,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画室里堆满了画布和颜料,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松节油、颜料和油彩的混合气味。
她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油画。她画高原的天空,画故乡的草原,画母亲曾经教她认识的那些野花,画记忆中老家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核桃树。她的画里总是有大片的群青,但不再是单纯的沉郁和压抑。她会在群青中加入温暖的黄、明亮的橙、活泼的绿,就像《归途》中那样,让色彩在画布上碰撞、融合。
她画了很多很多的气球。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各种各样的气球,在她的画布上飞翔、飘荡。有时候,气球是孤独的,独自悬浮在辽阔的天空中;有时候,气球是成群的,像一群彩色的鱼,游弋在云端;有时候,气球下面会系着一根细细的线,连接着一个小小的人影。
她把这些画都藏在画室的角落里,从未给任何人看过。这些画是她的秘密,是她与母亲的对话,是她内心世界的映射。她不知道自己画这些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些画最终会走向何方。她只知道,在拿起画笔,调和颜料,让色彩在画布上流淌的过程中,她内心的那块坚冰正在一点点融化。
这天晚上,她回到画室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她打开画室的灯,昏黄的灯光立刻充满了整个空间。她脱下外套,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发了一会儿呆。
然后,她走到画架前。画架上是她最近正在创作的一幅画,画布上已经涂满了厚重的群青色,和《归途》的背景有些相似,但似乎又更加深邃,更加富有层次。她拿起画笔,蘸了一点明亮的黄色颜料,在画布的右下角,小心翼翼地勾勒起来。
她画的是一个小女孩的背影,穿着红色的小袄,手里牵着一根长长的、明黄色的气球绳。气球很大,是温暖的橘红色,正向上飘去,穿过层层叠叠的群青,朝着画布左上角那一抹淡淡的橘红光源飞去。
这已经是她画的第三幅类似的画了。每一次画,她的心情都会有些许不同。
第一幅画的时候,她的笔触是犹豫的,色彩是暗淡的。那个小女孩低着头,肩膀微微耸起,像是在哭泣。气球绳很细,仿佛随时会断掉。背景的群青厚重得几乎要将小女孩吞噬。
第二幅画的时候,她的笔触开始变得坚定了一些。小女孩抬起了头,虽然脸上依然带着泪痕,但眼神中已经有了一丝光亮。气球绳变得粗了一些,气球也更加饱满。背景的群青中,开始出现一些细碎的、温暖的色彩。
而现在这幅画,她觉得小女孩的脚步似乎轻快了起来。虽然依然是背影,但能感觉到她正在向前走,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向那片光源。气球绳被她紧紧攥在手里,红气球在群青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充满了生命力。
松节油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混合着颜料的化学气味,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艺术和创作的氛围。她站在画架前,专注地描绘着每一个细节,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这幅画。
她想起母亲曾经对她说过的话:“阿晚,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去,就像高原上的风雪一样,不可避免。但风雪过后,太阳总会照常升起。你要学会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坚韧、顽强,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努力向着阳光生长。”
那时候她还小,不太懂母亲话里的意思。她只知道格桑花很漂亮,在高原上随处可见,生命力很强。现在想来,母亲的一生,不就像一朵格桑花吗?平凡、坚韧,默默地绽放,努力地向着阳光。
母亲的轮廓,真的像《归途》里画的那样,淡入了群青的背景吗?
或许不是淡入,而是转化。母亲的爱,母亲的精神,母亲的期望,并没有随着她的离去而消失。它们像那些交织在群青中的色彩,渗透在她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成为她前行的力量。
那个弄丢红气球的小女孩,最终还是找到了新的气球。
也许,那个红气球并没有真正丢失。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存在于她的记忆里,存在于母亲温柔的笑容里,存在于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而现在这个新的气球,是母亲用爱和期望为她重新系上的,牵着她,走向更广阔、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