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第二手准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火盆旁,梁桓正俯在沙盘上,指着那片用细沙堆出的城墙说道:“陛下御驾亲临,又赐我等重任,此战若能立功,必定大尧军史留名!”
“可惜啊,”旁边的韩云仞叹了一声,“援军虽到了,可只有一万。”
“是少了点,”董延接口,“但我看陛下的意思,是想让我们以少制多,立下奇功!”
“那倒是好事。”梁桓笑了笑,语气里满是战意,“此时军心正盛,若能借这股势打出首捷,也算回敬那些看不起我们的旧人。”
帐内众人听着,纷纷附和。
自韩、杜等人被斩之后,他们这些被压在底层的旧部仿佛重新换了一个天地。
从昨夜起,整个军营都在传——“陛下圣明,赏罚分明。”
而他们,正是这份“圣明”的直接受益者。
因此,每个人都在心里暗暗发誓,要立功,要报答圣恩。
只是,他们也都知道,平阳的形势并不乐观。
援军只有一万,加上残军,不到四万人。
敌方三十万,且声势如潮。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一仗若硬拼,恐怕很难守得下来。
所以在赵烈到来前,他们便已低声议论:
“若陛下真要死守,咱们就算拼尽,也未必撑得住。”
“或许……会有撤令?”
“也有可能,暂避锋芒,再伺机而动。”
几人各有猜测。
当帐门帘被掀开的那一刻,所有声音都停了。
风从门缝灌入,带着一阵冷意。
赵烈踏步入内,披着未除的寒霜,盔上闪着白光。
几人同时起身,抱拳行礼。
“见过赵将军!”
“赵将军,陛下可有旨意?”
梁桓上前一步,语气里隐着几分急切。
赵烈的神色极静,目光在他们之间一扫而过。
他知道这些人——几乎都是萧宁亲擢。
陛下对他们有信任,他们自然心向陛下。
他们也清楚他赵烈是谁——老资格的北境悍将,久经血战。
赵烈脱下手套,走到案前,手掌在沙盘边缘轻轻一抹。
沙粒簌簌落下,像是风声。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
“陛下的旨意,我已领到。”
帐内瞬息安静,火光一闪。
众人屏息以待。
梁桓问:“赵将军,陛下可是有令——撤?”
韩云仞低声道:“还是要我们突击一线?”
赵烈抬起头,眼神平淡,却透出一股铁意。
“不是撤。”
“那是?”
他一字一顿道:
“守。”
这一声,如雷砸地。
空气顷刻凝固。
几人愣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
帐内一时静得诡异。
“守。”
那一个字,在火盆“噼啪”的响声中落下,像铁块砸在冰面上,冷得透骨。
梁桓是第一个回神的。他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韩云仞皱着眉,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守……?”他喃喃地重复了一遍,仿佛这样说出口,才能让自己确认那是真的。
赵烈没有再多言,只是点了点头。
帐内的几双眼睛,在那一瞬都变了。不是不敬,而是纯粹的惊愕。
他们彼此对望,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茫然。
这话——实在太出乎意料。
他们原本以为,陛下既然亲至北境,又整顿军纪、斩杀叛将,必定是要乘着这股士气,先发制人。
突围也罢,佯攻也罢,至少得有个动作。
可“守”?
这两个字,就像一盆冷水,把他们心头那股刚燃起的战意浇得透湿。
梁桓转过身,走到沙盘前。他盯着那一条标注着平阳南北的红线,喉咙里发出低低的一声叹息。
“若守,”他缓缓道,“岂不等于……被困?”
这话一出,其余几人皆默然。
他们都是老兵。都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被动防守,是最笨、也是最危险的选择。
守,就意味着要被围。
而一旦被围——便再无退路。
赵烈没动。他神色平静,只是目光垂在那沙盘上,指尖不自觉地轻轻摩挲。
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些话,他们没说出来,心里却早已翻滚。
许久,梁桓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赵将军,陛下……可曾言明,为何要守?”
赵烈缓缓抬头。那目光里没有怒意,也没有犹豫。只是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沉重。
“陛下说——”他一字一顿地道,“只需守三日。”
“三日之后,敌军自退。”
空气,彻底凝住了。
韩云仞的瞳孔微微一震。“守三日?”
梁桓怔住,连呼吸都滞了。
董延不自觉地往前一步,像是没听清。“三日之后,敌军……自退?”
“是。”赵烈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锤砸在众人心头。
几人都怔住了。
那句话——他们谁也没办法理解。
火光在沙盘上映出几人的脸。每一张都僵硬、错愕,连眼中的光都被震散了。
梁桓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他咽了口唾沫,低低道:“自退……”
韩云仞也在喃喃:“敌军三十万,正锋在北,士气正盛,粮草不缺……凭什么退?”
“谁会在赢面最大的时候撤兵?”
他语气不重,却带着实实在在的困惑。
几人沉默着,空气几乎凝成了一堵无形的墙。
火盆里的火忽明忽暗,映得每个人的影子都在轻轻晃动。
赵烈的表情没有变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他能理解他们的反应。事实上,他自己第一次听到这话时,也几乎是一样的表情。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可陛下的语气,平静得让人无法怀疑。
“他们一定会退。”
那种笃定,像铁一样压在心口。
他那时就明白,这命令——无论合不合理,都必须信。
可现在,当他看到这些刚刚升任的偏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是疑惑,他又忽然觉得那份“信”实在太重。
他微微抬手,轻声道:“我知道,你们都不明白。”
“我也不明白。”
帐中几人抬起头。
赵烈顿了顿,缓缓道:“但这是陛下的旨意。”
他语气不急,却极稳。
“陛下说,守三日,敌自退。那我们就守三日。”
“至于为什么退——那不是我们该问的。”
梁桓的眉头动了动,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声。
“属下明白。”
“韩云仞。”赵烈看向他。
韩云仞一怔,挺身答道:“在!”
“你率前军,按防御阵列布置,所有攻城器械先退半里,预备迎敌。”
“是!”
“董延,你统弓弩营,调配火油与床弩,守北垛。”
“得令!”
“梁桓——”
“末将在!”
“你率偏军一部,布防西线。今日起,不得擅出。”
“是!”
每一个人都领了命。只是,当他们应声的那一刻,心里仍旧空落落的。
守三日,敌退。
这句话像个梦。却是他们此刻唯一能依的“理”。
火光摇晃,照在几人的面庞上。每个人的神情都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
那不是不信,而是一种“信了,却仍想不明白”的茫然。
赵烈见状,只淡淡道:“诸位。”
他声音不高,却让人不敢不听。
“我知,你们都心有疑虑。”
“但请记着,陛下不会无谋。”
他微微抬头,目光掠过几人。“昨日之前,我也不信。可当我亲眼见他以一刀定军心时——我明白了。”
“有些事,不需要我们去懂。”
“我们,只管去做。”
帐内安静。
几人都垂下头。
他们不再问。只是沉默地抱拳,齐声道:
“谨遵陛下圣命!”
声音并不洪亮,却在帐中回荡了很久。
赵烈轻轻点头。他目光落在那沙盘上的红色标记。
平阳——
那是他们唯一的防线。
他知道,这“守三日”的命令,注定会被人质疑、被人议论。
可他也知道,当那命令从陛下口中落下的那一刻起,已无人能更改。
火光燃得更盛,噼啪作响。
梁桓忽然抬头,看向赵烈,低声道:“将军。”
那火光映在他脸上,半明半暗,神色里透出一种犹豫。
赵烈回望过去。
梁桓沉声道:“末将斗胆,有一句话,不吐不快。”
赵烈微微皱眉,示意他讲。
梁桓深吸了一口气,似是在酝酿。
“我们这些人,都是陛下提拔。”
“无论信与不信,陛下的旨意,我们自当遵行。”
“可……眼下这形势,若真要守三日,未免太险。”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不是怀疑陛下的谋算,可如今城中只有四万兵马,援军不过一万,对面三十万敌骑。三日能否守成,实在难料。”
“末将以为——”
他抬头,眼中闪过一抹果决,“至少该多做一手准备。”
赵烈的目光微微动了一下。
“什么准备?”
梁桓拱手,语气越发沉稳:“陛下亲御中军,已振军心。此诚万幸。可若守势不支,局势逆转,陛下便陷危地。到那时,我等纵使拼命,也难保圣安。”
他抬起头,语气渐重:“将军,三日能否撑得住,尚且未可知。可若三日内,敌军强攻不止,我们即便战死,陛下……也当有退路才是。”
话音一落,帐中又静。
火光“噼啪”作响,似在催着这份沉默。
几人互相对视,脸色都变了。
那句话,他们也想过。
只是没人敢说。
可此刻由梁桓说出,反倒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在每个人心上。
韩云仞低声道:“梁兄此言,不是无理。自古战阵,帅安则军安。若陛下真在此被困……”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尽显。
董延也沉着脸,握拳沉吟:“若是末将,宁肯死守平阳,也不能让陛下有一分危险。”
“若陛下出了事,咱们这些人,死了也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几人面面相觑,心思渐趋一致。
他们都不是怯战之辈。
但萧宁是天子,是军心。
他们可以死,可天子不能死。
赵烈默默听着,神情冷峻。
火光从下映上来,把他的下颚线条照得森然。
他没有立刻说话。
只是伸手,在沙盘上轻轻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