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谦虚,不要骄傲!”(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珠塔》最新章节。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每天早上9点,冯娟走进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和几十名同事在会议室站成两排早读。他们昂首挺胸,声音洪亮整齐,每念完一句,双手拍一次大腿,给口号打节拍。

每当这时,冯娟总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灵魂悬浮在半空冷眼旁观:“我到底在干什么?”她厌恶这种机械的仪式,却不敢懈怠。老板会看录制的早读视频,谁不够有热情,早会上免不了挨训。她甚至故意提高嗓门,生怕朗读的气势不够足。

这不是个例。早读打卡、封闭培训、强制感恩,在全国各地,打工人上的班,正在被一种新型“PUA”模式占领。

0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一天读50遍

冯娟每日诵读的口号源自“盛和塾”的六项精进课程。“盛和塾”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创立,向全球企业家传授其经营哲学。为了防止去世后理念被滥用,稻盛和夫在2019年解散全球盛和塾,不过中国分部保留了下来。

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增加,中国盛和塾日益壮大。过去五年里,中国的学员从7000多名企业老板激增到3.5万,分塾遍布30多个地区、127个城市,除了企业主之间的学习,中国盛和塾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业务,发展得更是如火如荼。

图片加载中…

冯娟发来身边公司早上读“六项精进”的情形,表示所在公司情况与之相似

2024年秋天,冯娟的老板成了其中一员,公司从此被按下“改造键”:每天晨读《六项精进》《大学》等,下班后要在小程序上打卡稻盛和夫的读书笔记,每周的分享会雷打不动,她还要不定期的参加盛和塾封闭式培训。

冯娟觉得,自己的大脑像被强行灌入了水泥,连喘气的缝隙都没有。

图片加载中…

小红书上盛和塾吐槽贴来源/小红书截图

远在浙江的刘佩,在公司加入盛和塾后,也和冯娟经历着一样的变化。公司执行得严格,总部晨读,即便是分公司的员工,也得上腾讯会议“云喊口号”。

在她看来,比日常打卡更煎熬的是三天两夜的封闭式培训。

凌晨五点半,近300人挤在萧山某五星级酒店的会场,手机被收走,十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大学》念五十遍,《六项精进》大纲读五十遍,刘佩的嗓子念到咽喉炎快发作,会场里此起彼伏的朗读声震得她耳鸣。一直坚持到6点半,才吃上早餐。

几乎每天都有让人不得不哭的煽情环节。第一天,一位女老板在讲台上声泪俱下地讲述人生:妹妹阻挠她见母亲最后一面,丈夫赌光家产,但她硬是拼出几百万存款。刘佩听得云里雾里,站在她身后有成员正是这位女老板的员工,老板在上面讲得最动情时,他骂了一句脏话。

第二天团队游戏时,输队的队长被罚做俯卧撑,全场突然熄灯,主持人开始煽情,“你看他们多么辛劳,就像我们的父母……”她身边开始有人抽泣,刘佩盯着对面抹眼泪的同事,只觉得荒诞感扑面而来。

三天后,她满脑子只剩下那句魔咒般的——“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连梦里都在机械复读。

讽刺的是,当冯娟点开盛和塾《企业如何创造高收益》的课程讲师资料时,爱企查显示对方公司员工显示只有4人,且公司早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图片加载中…

知乎上关于盛和塾的讨论来源/知乎截图

社交媒体上,吐槽盛和塾“洗脑大会”“传销”“邪教”的声音铺天盖地。有员工为了应付每日要完成的读书录音打卡,甚至想找AI模仿人声的服务,在这场至上而下的学习里,打工人连反抗,都带着黑色幽默的底色。

02

培训摔凳子走人,“这样的人直接铲除”

员工在高压培训中饱受煎熬时,企业老板们却沉浸不已。

深圳跨境电商老板龙哥自从2020年加入盛和塾,已经安排半数员工参加了“六项精进”的封闭培训。他将这视为一次员工心灵“洗涤”——每次三天两夜培训结束后,第二天他走进办公室,总会有一群刚结业的员工冲过来含泪拥抱他,说“谢谢boss”。

这让他颇为满意,“这钱没白花,至少买来了一个真诚的拥抱”。

老板们对盛和塾规则的践行近乎虔诚。强哥五年来雷打不动,每个工作日早上,都会读稻盛和夫著作半小时,还会在学习小组微信群里分享感悟。在上海做营销业务的老朱更拼,他主动成为盛和塾三年制班的“辅导员”,有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要花两小时学习稻盛和夫书籍,晚上还要花两个小时逐条点评学员写下的感悟。

一些老板在管理公司的间隙,还要飞往各地当盛和塾志工。刘佩参加培训时就撞见过这幕,她的老板刚结束广州的志工服务,转身来到杭州这场,在会场灯光关闭,主持人讲煽情话时,老板就举着手机电筒,给受罚做俯卧撑的队长打光。

图片加载中…

稻盛和夫在世时,曾经的盛和塾盛况来源/稻盛和夫官网

这种虔诚背后,有对稻盛和夫能力的推崇。这位日本经营之神,在52岁前创立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78岁又临危受命,将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这些企业主大多来自传统制造、零售行业,面临着经营压力,他们希望效仿稻盛和夫的经营之法,让公司突围。

这种坚定践行背后,也藏着一种对员工掌控的野心。

加入盛和塾五年过去,强哥和老朱的企业效益暂时还未有明显起色。“没有说用了某一招,在我的企业里就力挽狂澜了”,老朱表示,但他不因此而感到泄气,认为能潜移默化让员工更团结,“现在公司还不用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有天需要攀登时,一定要步调一致”。

这也是强哥认为有必要借此强制统一员工思想的原因,他要让团队心往一处使。

在现场当志工时,强哥遇到过有其他公司员工现场直接摔凳子走人。“这要是我的员工,直接回去拿辞退单”,“不是不能容忍,是要坚决铲除”,强哥毫不掩饰一种排除“异己”的强硬态度,吐槽这类员工,“整个公司只有你是最聪明的吗?难道其他人都是傻蛋吗?”

在他看来,员工的异议,是一种“端起饭碗又要砸锅”的背叛。

老板们选择性忽视理论与现实间的裂缝,让稻盛哲学的落地,在高压下发生扭曲。刘月月是一家加入了盛和塾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她私底下和员工交流,发现大家观点一致,“就像是皇帝的新衣,大家知道领导喜欢什么、倾向什么,就表现出领导想要的状态。”

03

月薪3000工作量翻倍,“做什么事都要加钱,这哲学白读了”

稻盛和夫曾说,“我这一生所有的成功之道,都抵不过这八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这也是盛和塾的指导思想,推崇“员工第一”,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可当思想撞进现实,部分企业主正将哲学异化为单向索取的工具。

多位员工提到,他们推崇稻盛和夫的思想,盛和塾原本侧重为企业老板和管理者的学习,但在现在中国盛和塾的培训模式下,培训重点放在员工身上,强调员工奉献,对企业责任却含糊其辞。

在强哥看来,人心不足蛇吞象,“给了员工7000,他又想要9000,但在同行都拿5000薪资时候,他拿7000薪资的时候,怎么不说呢?”他认为员工不能指望老板多分钱,而是要让自己长本事,去年他就送给了一名业绩突出的老员工一辆宝马,“成长到副总裁,我作为老板肯定不会少”。

老朱认真思考过回馈员工的问题。作为在上海的小微企业,他的员工底薪+提成税前收入6000元-8000元,低于平均水平。公司没有更多利润来加薪,他做了一个折中,让员工回老家办公,“在三四线城市,这样的薪资和福利就不算差了。

但在一些员工的经历里,更多企业主没有加薪,反而是增加了工作任务。

在老板反复提及“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后,00后张果的工作清单不断拉长,她原本只是客服,后来要帮公司运营互联网账号、拍摄视频,工作变成了客服+新媒体运营+剪辑+拍摄+写脚本+文员。

她的KPI考核也变得更细致,比如旺旺回复要20秒以内,视频过审40条,15条视频停留时长达15秒,抖音视频点赞量要有20条达到10个赞,抖音涨粉1200,以及一个月发90条朋友圈,加私域人数到20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