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吃菜事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青之道法自然》最新章节。

不几日,便有旨下。

进,茅山怡和道长,葆真观妙先生,赐紫衣师名,见圣不拜。

进,丙乙先生御一品太医。

进,大相国寺和尚济行,相国寺方丈,赐紫衣师名。

如此,倒是一个一天云彩散。

这一通封赏的消息,传到永巷那李岩那里,便绘声绘色的与那童贯娓娓讲来。

童贯看他那满脸跑眉毛样子,也是一番惊喜。

听到最后,那童贯却是渐渐失了笑脸。

道了声:

“乏了……”

李岩闻声也是个省事,赶紧了挥手,遣退了众人,与童贯一个清净,自家便躬身侍立于身后。

此时的童贯虽是个闭眼假寐,心中却是一个纷纷扰扰不得安宁。

庆幸的是自家的主子幸得宋邸众人保护,此番也算是个有惊无险,能让他稍稍放下个心来。

然这朝堂失相,便如秦失其鹿。朝堂两党难免的又是一个凉水浇热油。

然,更让人担心的是后宫,里面也是有个不安分的主。那东平郡王也开始在百官之中露头露脚了。

接下难免看这一番朝野两党争夺,一地的鸡毛。且看谁人是那高材疾足者,抢了一个先登。

说这党争就不可避免了吗?

对不起,非但不可能避免,而且这玩意儿会愈演愈烈。

说起来,这北宋党争的起源也是个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宋之党争始于真宗的“寇丁之争”,也有人说是神宗年间的元丰、元佑。

然,深究下来,也是拜了那太祖“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所赐。

如此,在北宋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地位那叫一个空前绝后。对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宽松度已经到了“打不得也杀不得”的地步。

这人嘛,如果没了什么约束,仅靠道德和自我修养来自己约束自己,且是件不太靠谱的事。

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搁在我身上肯定是不行!

也别给我说什么“君子慎独”的话,自己约束?我倒是能借口一句“食色性也”的圣人之言,把自己弄的一个人神共愤。

有道是“无重法不足以震慑”。于是乎,这帮文人便是一个“你杀不得我我还怕你个鸟啊”!

其行为卑劣到以至于后世文人也为之侧目也。

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的赵翼,对宋亦有“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惟其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然,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

有了优厚的待遇,那就玩命的为国为民吧?

哈,人心如天渊,绝对是个沟壑难填。到了真宗后期,后宫各位的奶奶大妈,也纷纷自愿或佯装不自愿的,堂而皇之的“被”拉入到这轰轰烈烈的党争之中。

这就没法管了,皇帝也是人,总不能对他的“亲妈”“亲奶奶”下手吧?这事玩起来,别说被人戳脊梁骨,就是自己,这心理负担也是蛮大的。

于是乎,这掺加了前朝后宫的党争,到了这哲、徽二朝基本失控。

一切皆因这“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

反正你也不敢杀我,可着劲闹呗,输了便是换个地方做官,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赢了则是盆满钵满名垂青史。

于是乎这帮吃民脂民膏,喝了民血的“官闹”们,便是为了各自为了自身利益“各自勉其治行”。

倒是整天说皇帝的长短,心下埋怨了不应该花了本应该都是属于他们的钱。

家国天下?

什么家国天下?

我们是有傲骨的!我们是侍“道”的!不侍君的!

然,究竟这帮人具体是侍“道”?

那就有话可说了,反正天下的“道”多了去了,那得看心情了,就一条,那就是贵在掺合!

让童贯心闷之事,且不是崇恩宫那位颐养天年的皇嫂“太后”,也不是那朝堂之上跃跃欲试的两党群臣。

前几日得了密报:年下,京中有百姓于那仁和门外割地,行“吃菜事魔”之事,教外之人不可入内。

南教坊胡同,也有蓝帽者,秘密聚众拜祭。

那蓝帽者自是不用多说,于显德年间经丝绸之路入京,便聚居于此。到的现下也是个百年。虽,人数越来越多,倒也是个安分守己,一心只为赚钱。捕快一便是个事毕人散。

然这“吃菜事魔”且是个不敢小觑了它。这玩意儿一旦闹起来。前朝后宫来?那就是一个小儿科。

而且,“吃菜事魔”者已成割地之态。也就是说这地盘是我的,别人最好别进来。

毕竟,由着前朝后宫,两党三派无论怎么个闹,顶天了也就是个换皇帝,大家涛声依旧。

“吃菜事魔”?

那只能有一个结果,改朝换代!

那位说,这玩意儿有你说的那么邪行?

哈,这玩意儿自五代十国开始,历经两宋、元、明、清,横跨了我们这个文明的五个朝代,元、明、清三朝被他直接霍霍了一个半死不活。

说起这由“吃菜事魔”起家的方腊,究竟是单纯信仰,还是推翻“暴政”的的起义,到现在史学界还在争论不休。

不过说北宋积贫积弱虽是个现实,但也还没“暴政”到底层民众无法存活的地步。要不然,老百姓也不会任由它存活了三百多年。

直到现在还有学者红口白牙的说是“农民”起义?

理由是,是不是邪教暴乱,还是农民起义,且要看他们口号。方腊的起事口号是“光明与平等”。

看上去很高大上,不过真的有过或者曾经有过他们所谓的“平等”?

这话说出来还不如放屁呢,至少屁还有个臭味,证明他存在过。

因为,在绝大多数时间,你信我是为拯救苍生,我信你却是要图一己之利。大家打着同样的旗号,只不过是掩盖了各自的心怀鬼胎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了,纵观历史,哪次起义者不都说“要带着大家去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真正的革命和暴乱,首先要看的是不是有坚定的信仰,和说过的话算不算数。

也不知道这位学者说这“农民起义”四个字亏不亏心。

方腊起义本就是“明教”发起的。

说起“明教”大家都以为我看金庸的书多了,然,历史上的“明教”且不是他说的那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