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分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成败家女?我拒绝摆烂带飞全家》最新章节。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人开始迟疑地挪动脚步。
“有修路修渠经验,或愿出力者,站至东侧!”
又一部分人开始张望,寻找方向。
“其余老弱妇孺伤病者,”沈嘉岁的目光扫过那些抱着孩子、搀扶着老人、脸色蜡黄的身影,“留在原地中央!”
指令明确,短暂的沉默后,流民群中,一个身材敦实的汉子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高高地举起了他那布满老茧的手。
“县…县主大人!小的斗胆问一句……”他咽了口唾沫,喉咙滚动了一下,“我们干活,有工钱拿吗?”
这句话不啻于在滚油里泼进一瓢冷水。
“嘶——”周围瞬间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王石头,你找死啊!”他旁边一个老汉猛地拽了他一把,脸都吓白了,压着嗓子低吼,“昨日燕县尉只说了管两顿饱饭!你怎敢得寸进尺!”
“就是!能活命就不错了!还敢要钱?”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惊恐地瞪着他,仿佛他犯了天大的忌讳,“县主菩萨心肠收留我们,给口饭吃是天大的恩德了!你还敢提钱?”
“快闭嘴!别连累了大家!”几个离得近的汉子也纷纷出声斥责,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责怪,生怕这个莽汉触怒了贵人,连累所有人再次被驱逐。
王石头黝黑的脸涨得发紫,举着的手慢慢往下缩,眼中刚升起的一点光迅速黯淡下去。
“肃静!”
燕回时沉声一喝,如同闷雷滚过,嘈杂的斥责声戛然而止。
所有目光都惊恐地聚焦到高台上。
沈嘉岁抬起手,并非斥责,而是向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
她的目光落在王石头身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带着一丝极淡的赞许。
“有疑问,敢直言,是好事。日后做事,不明之处,皆可问。不必心存畏惧。”
这出乎意料的肯定,让王石头猛地抬起头,黯淡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一点火星,也让台下所有流民紧绷的心弦稍稍松动了一丝。
接着,沈嘉岁话锋一转:
“凡今日起,为新昌出力者,无论挖煤、修路、修渠,皆按新昌县工役常例,每日工钱二十五文!”
二十五文!
“做得好,额外有赏!”沈嘉岁的声音继续响起,盖过了台下骤然升起的嗡嗡声,“每日管两顿饱饭,住宿之地,需你们自行解决!”
“二十五文?!”
“天爷啊!我…我没听错吧?”
“还管两顿饭?还有赏钱?”
“有活路了!爹!娘!儿能活了!能活了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家乡的方向咚咚磕头。
人群彻底沸腾了!
“肃静!”燕回时再次暴喝。
沈嘉岁的声音紧接着响起:“现在,分成三列!”
西侧空地瞬间被人潮填满,那是人数最庞大的一群,几乎占了流民的大半。
青壮的汉子居多,他们大多皮肤黝黑,骨架粗大。
煤矿虽苦,但位置固定,意味着不用再漂泊。
令人意外的是,其中竟夹杂着不少年轻健壮的妇人。她们大多沉默,眼神却异常坚定,紧紧拉着身边半大孩子的手,或是背着更小的幼儿。
对她们而言,能在一个地方稳定地干活,能有口饭吃,能有几个铜板攥在手里,就是乱世里最大的安稳。
她们挤在男人堆里,毫不示弱。
东侧的人流同样可观,虽不及西侧密集,却更为精干。
他们大多有些年纪,皮肤粗糙,手上布满老茧,不少人低声交谈着。
显然,他们曾在家乡服过力役,懂得修路修渠的门道。
他们选择这里,除了对工钱的渴望,更多了几分跃跃欲试。
县主说了,做得好有额外奖励,这正是他们展现本事的机会。
留在原地中央的,只剩下稀稀拉拉的三四百人。
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骨瘦如柴的妇人,还有十几个明显带着伤病的汉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妇人抱着个不断咳嗽的孩子,茫然无措地站着,眼神空洞。另一个断了腿的男人,靠着一根木棍勉强支撑,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灰败和绝望。
他们是这四千流民里最孱弱的部分,像被大浪冲刷后留在沙滩上的枯枝败叶。
“沈盛!”沈嘉岁唤道。
“卑职在!”管事沈盛立刻躬身。
“西侧、东侧,所有能出力的,”沈嘉岁手一挥,指向那黑压压的三千多青壮,“即刻登记名册,编列队伍,今日便开工!不得延误!”
“是!县主!”沈盛精神一振,转身面向那庞大的人群,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吼道:“西侧挖煤的,东侧修路修渠的,都跟我来!登记名册,领今日的派工签子,快!”
人群再次爆发出巨大的应和声,如同决堤的洪水,轰然涌向沈盛和他身后几个捧着笔墨名册和签筒的县衙书吏。
尘土被无数双脚踢腾起来,在初升的阳光下弥漫成一片雾霭。
高台下,喧嚣渐渐远去。
沈盛带着那三千多青壮流民,涌向登记点和工地的方向。
原地中央,那三四百名老弱病残妇孺,互相搀扶着,茫然地望着高台。
怀抱孩童的妇人无声流泪,断了腿的男人用木棍支撑着身体,努力不让自己倒下。
沈嘉岁走下高台,燕回时紧随其后,护卫在她左右。
她径直走到这群最孱弱的人面前,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写满苦难的脸。
“听好,家中尚有男人在方才的队伍里做活的,站到西边去。”她抬手一指西侧空地。
人群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一些抱着孩子的妇人,搀扶着老人的妇人,犹豫着,互相看了看,慢慢挪动脚步,在西侧聚拢起来,大约有一百多人。
“家中再无男丁劳力,只剩老弱病残,无依无靠的,”沈嘉岁的目光落在剩下的人身上,“留在原地,东侧。”
剩下的两百多人,眼神更加黯淡。
沈嘉岁走到这更小的也更绝望的人群前。
她的目光锐利了几分:“你们当中,可有人识文断字?读过书的,站出来。”
一片死寂。
许多人下意识地低下头,过了好一会儿,人群后方,才迟疑地举起一只手。
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
四个妇人,从人群里慢慢走出来。她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身形姿态,隐隐透出与周围流民截然不同的气质。
她们低着头,不敢看沈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