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二狐戏忠臣(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最新章节。

他话语平和,却自有一股力量,“此次追随大殿下办理此事,更是亲眼所见殿下为民之心,拳拳可见。

殿下能于细微处见民生,于艰难中辟蹊径,此等胸怀与实干,方是晚辈愿意竭力追随的原因。”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为民”理念与沈怀民的“实干”形象衔接起来,听起来自然而然,毫无刻意之感。

苏勤听了,不住点头,显然对此番言论极为受用,但随即又叹了口气:

“大皇子殿下……确有才干,只是……唉……”

他想到了那件让朝野非议的事,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

周桐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用一种带着点“纯粹”和“固执”的语气,开始潜移默化地输出自己的观念:

“苏大人,晚辈入仕不长,或许想法稚嫩。但在晚辈看来,评判一人,不应只看其一时一事,亦或听信外界流言。

晚辈只认一个道理:

若此人行事,是真心为民请命,为国谋利,那他便值得晚辈敬重,值得晚辈为之奔走效力。

大殿下此事,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晚辈只见其行,不问其他。”

他最后甚至引了一句应景的诗文,画龙点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晚辈虽不敢自比先贤,然此心同然。”

这番话,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只看实事、心怀赤诚的“白纸”般的青年,极大地博取了苏勤的好感。

苏勤看着眼前这“心思纯粹”、“勇于任事”的年轻人,眼中的欣赏几乎要溢出来,只觉得此子不仅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心性正直,实在是个可造之材。

两人越聊越投机,苏勤甚至主动邀请道:

“周小友,待此事忙完,若有闲暇,不妨来寒舍坐坐。小女在家中也时常诵读你的诗作,对你颇为仰慕,一直想与你探讨诗词之道。”

周桐心中暗叫“又来了”,面上却依旧是那副谦逊守礼的模样:

“苏大人厚爱,晚辈惶恐。待此间事务稍定,若大人与小姐不嫌晚辈叨扰,即可书信一封,晚辈定当登门求教。”

到了选址的旧窑厂,周桐立刻投入工作。

他亲自上前,与那些被召集来的经验丰富的炭匠们围在一起,蹲在地上,拿着树枝或炭块,一边画图一边讲解蜂窝煤的原理、配比、制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他言语通俗,不时还比划着,确保每个工匠都能听懂。遇到工匠提出疑问,他也耐心解答,甚至现场找来材料进行简单的演示。

苏勤在一旁默默看着,只见周桐与那些满身灰屑的工匠打成一片,毫无架子,讲解起来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心中对他的赞赏更是达到了顶点,默默将周桐的言行举止都记在心里。

很快,户部协调的人员和物资也陆续到位。

和珅亲自过来督阵,与周桐、苏勤一同在现场协调。

户部拨付的工钱颇为丰厚,选址和技术指导也迅速落实。

更让那些工匠和民夫们感动的是,户部还贴心地送来了热腾腾的吃食和驱寒的姜汤,待遇之好,让他们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周桐与和珅二人更是“身先士卒”,在现场忙前忙后,指挥若定,时不时还亲自动手帮忙搬点轻便东西,或是检查物料质量,显得格外“卖力”。

苏勤这个老实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几次想上前搭把手,做点什么,却被周桐与和珅异口同声地劝住:

“苏大人,您是一部之主,坐镇指挥即可,这些粗活岂敢劳动您?”

“是啊苏大人,您就看着,把握大局就好,具体杂事交给我们!”

尤其是到了午膳时分,周桐与和珅直接就在工地旁边,和工匠们一样,捧着大碗,就着简单的饭菜吃了起来,毫无怨言。

这让苏勤内心更是焦灼不已,深深觉得自己这个工部尚书仿佛没出什么力,完全是坐享其成,实在有愧圣恩。

事实上,这正是这一大一小狐狸想要的结果。

他们表现得越是“辛苦卖力”,苏勤这个责任感极强的老实人就越会觉得过意不去,从而主动承担起更多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

只要把这开头最忙乱的阶段撑过去,把框架搭好,人员安排好,后续那些繁琐的日常监督、进度检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交给这位尽职尽责的苏尚书了。

他们只需偶尔过来“巡视”一圈,再送些慰问品,不仅轻松,还能落下人情,岂不美哉?

周桐与和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一闪而过的、心照不宣的“老谋深算”。

忙活到下午,初步的各项工作都已安排就绪,步入正轨。

苏勤看着终于有了雏形的场地和干劲十足的工匠,对周桐与和珅拱手道:“二位大人今日辛苦了!”

周桐轻轻掸了掸白色袍袖上并不明显的灰尘(刻意保持的优雅),语气恳切道:

“苏大人言重了。我等做得快一分,或许就能让百姓在这寒冬里早一日少受些冻馁之苦。

接下来,晚辈与和大人还需遵照殿下吩咐,去长阳城内外各处探查民情,了解百姓用炭的具体困难,以便后续推广能更贴合实际。”

和珅立刻默契地补充道:

“正是如此。所以这工地的后续建造、人员调度、日常管理,恐怕就要多多劳烦苏大人您费心了。我与周老弟需得在外奔波,难以日日在此盯守。”

苏勤一听,果然毫不犹豫地一口应承下来,拍着胸脯保证:

“二位放心!此地一切,尽管交给下官!本官向你们保证,定会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绝不出任何纰漏!你们尽管去忙你们的事!”

周桐还特别“贴心”地提醒道:

“苏大人,您也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保暖。这工地风寒,万一感染了风寒,或是累坏了身子,可就得不偿失了。

尽量多让下人们分担些,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这番“关切”之语,听在老实人苏勤耳中,简直是感动得无以复加,只觉得这位周小友不仅能力出众,心地更是善良体贴,连忙摆手道:

“一定一定!周小友放心,下官晓得了!”

周桐与和珅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苏勤,登上了回程的马车。

马车帘子一放下,隔绝了外面的视线,两人几乎同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脸上都露出了那种“奸计得逞”后心照不宣的笑容。

和珅揉着自己有些酸软的胳膊,笑道:

“周老弟,没看出来啊,你今天这‘躬亲示范’、‘体恤下情’的戏码,演得可是格外卖力,连老哥我都快被感动了。”

周桐毫无形象地瘫在软垫上,懒洋洋地回道:

“彼此彼此,和大人您那‘统筹调度’、‘保障后勤’的架势,不也是做得滴水不漏,一副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的模样?我看苏大人看您的眼神,都带着敬佩呢。”

两人相视,再次无声地笑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同道中人”的默契。

和珅心情颇佳,主动提议道:

“这两日若没什么紧要事,老弟不妨来我户部衙门坐坐,喝杯茶。到时候老哥我做东,带你在长阳城里逛逛,寻些地道的吃食美味,一并带回去给弟妹尝尝鲜。”

周桐眼睛一亮,立刻接口:

“那敢情好!和大人推荐的地方,定然错不了!”

两人脸上同时露出了那种“合作愉快”、“未来可期”的、带着点算计又透着几分真诚的复杂笑容。

马车晃晃悠悠,载着两只刚刚成功“忽悠”了一位老实尚书、准备开启下一步“偷懒”大计的狐狸,驶离了工部。

而与此同时,工部衙门的值房里,刚刚送走两人的苏勤苏尚书,正对着初步的方案图纸和人员名单,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他唤来书吏,神情肃穆地吩咐:

“去,将本官未来三日的行程重新安排,非紧急事务一律后延。本官要亲自驻守窑厂工地,监督进度,定要将陛下交办的这利民之事,办得漂漂亮亮!”

可怜的老实人,丝毫不知自己即将开启的,是一段怎样的“加班加点”之旅。

与马车里那两只狐狸的悠闲惬意,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