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他们不用仪器收,靠人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最新章节。
整个屋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
就在这寂静之中,奇迹发生了。
众人隐约听见,从远处地下传来一阵微弱的回响——那声音低沉而浑厚,像是古老的钟声,又像是地底深处的某种神秘呼吸。
“咚……咚……咚……”
声音虽然微弱,却清晰可辨,仿佛就在耳边。
“那是……”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
周正礼凑到年轻技工耳边,低声解释道:“老辈人叫‘通筋’,一整片街区的地底结构,就像一张绷紧的网,敲一处,处处知。”
于佳佳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知道,真正的重头戏,要开始了。
为了验证赵工和周正礼的说法,于佳佳联合陈砚田,设计了一个大胆的实验。
他们选择在全市五个不同的老旧街区,同时进行“三级地”操作,并利用市里的传感网络,采集地下传导的数据。
陈砚田是市规划院的副总工,也是个技术控,对这种新奇的实验充满了兴趣。
他立刻调集了院里的技术骨干,配合于佳佳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实验结果,令人震撼。
在五个街区中,有三个节点之间,竟然出现了明显的延迟传导现象。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波动路径,竟然完美地避开了已知的地质断裂带。
“这不可能!”陈砚田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图,忍不住惊呼出声,“这完全不符合科学原理!”
更诡异的是,信号的衰减率,远远低于理论值。
这就好像地下存在着某种“低阻通道”,让声音可以毫无阻碍地传播。
于佳佳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脑海中灵光一闪。
她突然想起,秦峰曾经跟她说过,麦窝社区最早的那批用户,都是些对玄学、灵异感兴趣的家伙。
难道,这“听土法”真的有什么玄机不成?
陈砚田是个严谨的工程师,不相信什么玄学。
他认为,这一定是某种技术原因造成的。
他开始翻查市规划院的历史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砚田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档案。
那是一份七十年代的通信电缆铺设图。
图纸显示,当年为了节省成本,也为了保护电缆免受外界干扰,工程队曾利用废弃的防空洞,作为天然的屏蔽层。
而这些防空洞的走向,竟然与今天“回响路径”高度重合!
“原来如此!”陈砚田恍然大悟,“是防空洞!是那些废弃的防空洞,形成了天然的低阻通道,让声音可以传播得更远!”
就在这时,周正礼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我想起来了!1976年地震之后,京西地质队曾经组织过一次‘人工震源普查’,用夯锤定点敲击地面,绘制地下连续性图谱。”
“人工震源普查?”于佳佳一脸疑惑。
“没错。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地质队员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用大锤敲击地面,然后根据地面的震动情况,来判断地下的地质结构。”
“那跟赵工有什么关系?”于佳佳追问道。
“赵工的哥哥,当年就是京西地质队的外业组成员!”周正礼激动地说道,“他们兄弟俩,都是‘听土法’的高手!”
周正礼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一个老旧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纸页已经泛黄,边缘也有些破损,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文字。
“这是……”于佳佳好奇地凑上前去。
“这是当年地质队的记录笔记。”周正礼解释道,“他们不用仪器收,靠人记——谁踩哪块砖头颤得久,谁耳朵灵就趴地上听。”
于佳佳仔细地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
只见上面详细地记录着“震感分级”、“余韵长短”、“脚底发麻区域”等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地质队员们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的。
于佳佳猛然醒悟。
所谓“听土法”,根本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一套被遗忘的人体传感器网络!
它利用人体对震动的敏感性,来感知地下的地质结构。
这是一种古老而智慧的技术,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被人们遗忘了。
于佳佳意识到,她找到了“听土法”的科学依据,也找到了让它重见天日的钥匙。
她决定重启这项技术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她想把“听土法”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卡在了“无标准化流程”这一关。
非遗申报,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
而“听土法”的核心,在于人的感知,这如何标准化呢?
就在于佳佳一筹莫展之际,姚小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佳佳姐,不如我们拍一部沉浸式纪录片,让观众亲身体验‘听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