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公元前1437年之南亚次大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就是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吠陀时期”的时代。
吠陀,这一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宗教文献,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古印度人民的精神世界,其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即使在今天,印度教徒在出生、婚姻和死亡等重要的生活仪式上,仍然严格遵循古老的吠陀仪式,这无疑是对吠陀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吠陀文献的编者们自称为“雅利安”,这个词在印欧语系中的意思是“高贵的人”。
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之间的原始印欧人部落集团,他们的一部分进入了伊朗高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他们的出现,为古印度的历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另一支雅利安人通过古印度西北部的山口入侵到了古印度地区。
他们的入侵,无疑给古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推动了古印度的历史进程。
雅利安人是当今大部分欧洲人、美洲白人和欧洲殖民者以及波斯人和属于上层种姓的印度教徒的祖先。
他们的起源地大概位于多瑙河和南俄罗斯地区,并从这里分散开来。
他们的迁徙,不仅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原始雅利安人的组织形式是流动性比较强的游牧部落,从15世纪以前一部分雅利安人就开始离开印欧草原,来到伊朗。
印度北部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屏障,但印度西北与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山低而且山路比较平阔,为外族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其中又有一部分人继续经阿富汗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在历史上,他们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从这时期开始到公元前6世纪,史称吠陀时期。
在《梨俱吠陀》中,雅利安人把他们的对手称为“达萨”,意为“敌人”,是黑皮肤、低鼻子、说邪恶语言、不事祭祀的人。
这可能是后期哈拉帕文化的幸存者的达罗毗荼人。
他们主要生活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
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远远超过生活不安定的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一支好战的游牧民族,他们首先占领了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
这些高大的雅利安人擅长骑马和驾马拉战车,他们在战斗中冲锋陷阵。
他们的马匹强壮有力,蹄声如雷,仿佛在战场上奏响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他们驾驶着马拉战车,速度迅猛,犹如闪电划过天空。他们的战士们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和弓箭,勇猛无畏地冲向敌人。
他们的战斗力强大无比,远超过那些爱好和平且不善于战斗的达罗毗荼人。
因此,这些原有的居民要么被杀戮,要么被迫离开,要么沦为奴隶。
印度河文明的伟大中心成为了雅利安人激烈崇拜因陀罗的战场。
在《梨俱吠陀》中,雅利安人的战神因陀罗被称为“城市的摧毁者”,他以收集敌人的首级为荣,或者摧毁城堡,夷平敌人的住地。
他的行动使尘世万物震撼,挫败了达萨的气焰,将他们驱散。他的威名传遍大地,让敌人闻风丧胆。
雅利安人不断对达萨进行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成为印度河中上游和恒河上游的主人翁。
然而,雅利安人是生活不定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很难产生高度的文明。
他们的帐篷搭建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
他们依靠放牧为生,每天清晨,他们会带着牲畜走出帐篷,迎接朝阳的第一缕阳光。
他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感受着大地的气息和生命的脉动。
雅利安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简单而美好的事物。他们用木柴生火取暖,用木碗盛装食物。
他们穿着羊毛织成的衣物,感受着柔软的触感。他们品尝着牛奶和奶酪的美味,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夜晚降临时,他们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英雄的故事。
他们的歌声回荡在大草原上,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