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公元前657年之东周列国(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

“杞人忧天”这一成语源自《列子·天瑞》中的一个典故,讲述的是杞国有一个人,他总是担心天空会崩塌,大地会坠落,这种无端的忧虑使他日夜难安,甚至影响了他的饮食和睡眠。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那些对未来过分担忧,而这种担忧又往往是没有必要的。

公元前687年的夏天,六月的一个夜晚,辛卯日,发生了一件震惊杞国的天象。

那晚,天空中的恒星突然消失不见,紧接着,一场壮观的流星雨降临。

流星如同雨点般密集地划过夜空,照亮了整个天际。这场流星雨不仅仅是一场美丽的天文现象,它对杞国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杞国的居民们惊恐地看着天空中的流星雨,他们无法理解这种自然现象,只能将其归咎于天神的愤怒或是不祥的预兆。

随着流星的坠落,杞国的许多房屋被砸毁,大火随之燃起,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个月,给杞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场灾难的发生,使得杞国的人们更加坚信“杞人忧天”并非无的放矢。他们认为,这场灾难正是他们长期担忧的天灾人祸的具体体现。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流星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国家的兴衰并无直接关联。但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迷信成分。

在周朝早期,杞国的封地位于现在的河南杞县,它曾是当时八大公国之一,杞国的国君姓姒,传说是大禹的直系后代,享有尊贵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杞国逐渐被卷入了一场叛乱,它的地位也随之降为伯爵。接踵而至的,是来自宋国、淮夷、徐国等多方势力的欺凌和侵犯。

为了保护杞国的百姓,周天子决定将杞国的封地迁移到了新泰、宁阳地区,希望他们能在新的土地上重建家园。

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国一带,开始了新的篇章。因此,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据《魏书.淳于诞传》记载,淳于国位于今天的泰安地区,西周时属鲁地,春秋战国时期则是齐鲁交错的地带。秦朝时期,这里设立了博阳县(今泰安旧县),属于泰山郡。

在杞国的境内,即现在新泰市(原属泰安市)的范围内,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天灾。其中最为人们所记忆犹新的是公元前687年的夏天那次陨石坠落事件,至今仍留有遗迹。

此外,还有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梁父山的山崩,天崩地裂,仿佛天塌地陷一般。面对这样巨大的自然灾难,杞国的人民怎能不忧心忡忡?

鲁国,作为杞国的邻国,目睹了这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但由于自身未受影响,鲁国得以作为旁观者记录下这一事件。

对杞国而言,这场陨石雨无异于灾难性的打击。国土本就不广,一场超大规模的陨石雨使得国土损毁严重,国民死伤无数,堪称无妄之灾。

在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杞国不得不再次迁移。公元前646年,杞国先是离开了宁阳地区,迁往山东昌乐缘陵。

公元前544年,杞国又迁至坊子、安丘一带,即现在的安丘东北的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

杞国的人民在苦难中不断迁徙,寻找新的安身之地,希望在新的土地上重新开始,重建他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