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三天三夜,老周头救活生产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世红缨,戏台女侠的逆命之路》最新章节。

所有人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完了!”大刘眼前一黑,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赵丽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

“怎么回事?”老周猛地扑到AoI操作台前,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那个报错的放大图像。图像显示,一个电容偏移了焊盘。

“是…是那个旧头子…动作太慢…惯性没补偿好…晃了一下?”旁边负责AoI的技术员声音带着哭腔。

老周没说话,眉头拧成了死疙瘩,飞快地调出刚才贴砖头的动作轨迹数据和反馈补偿记录,眼睛像扫描仪一样快速扫过。

“不对!”他猛地一拍桌子,“不是惯性!是坐标!原始坐标点被覆盖了!谁动过基础坐标文件?!”

角落里一个年轻的技术员脸唰地白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昨天调试的时候…好像…好像不小心点了一下保存…”

“胡闹!”老周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但也顾不上骂人,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同穿花蝴蝶,迅速调出备份文件覆盖回去,“重新校准!快!”

第二次启动。气氛比第一次更加凝重,空气仿佛变成了粘稠的胶水,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力。机器的嗡鸣声似乎也透着紧张。

铁砖头再次笨拙地移动起来。这一次,动作似乎更慢、更谨慎了。

每一颗元件的落下,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焊工老李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胸口,仿佛那颗心随时会跳出来。小张紧紧咬着下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贴装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爬行。

终于,又一块基板贴装完毕,缓缓滑向AoI的入口。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死死地锁定了那块承载着希望的绿色板子。

基本进入检测区。扫描光源亮起。屏幕上,绿色的框框飞速跳动,覆盖着焊点和元件的位置。

一秒…两秒…三秒…

没有刺眼的红色叉叉!没有刺耳的警报!

屏幕上,绿色的“pASS”字样,如同久旱后的甘霖,清晰而稳定地跳了出来!

“过了!过了!AoI过了!”负责看屏幕的技术员第一个蹦了起来,狂喜地大喊,声音劈了叉。

“什么?过了?!”大刘猛地睁开眼,难以置信地看向屏幕,当那清晰的“pASS”映入眼帘时,他整个人像是被巨大的电流击中,先是一僵,随即巨大的狂喜从脚底板直冲头顶,一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我的老天爷啊!真…真成了?!”焊工老李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得龇牙咧嘴,却笑得像个孩子。

“周师傅!周师傅!我们成了!”小张激动地冲过去,想抱老周,又怕弄脏他,在原地手足无措地蹦跶。

赵丽紧绷的身体骤然一松,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她死死咬住嘴唇,才没让那汹涌的情绪决堤。她看着那块顺利通过AoI、缓缓流向回流焊炉的基板,又看向那个依旧佝偻着背、死死盯着主控屏幕数据流的老周师傅。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的绿色数据和曲线,映在他布满血丝却熠熠生辉的瞳孔里,像跳动的火焰。

老周没动,也没回应周围的欢呼。他布满油污和皱纹的脸绷得紧紧的,只有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激荡。他紧盯着那块基板流进回流焊炉,炽热的红光透过观察窗映亮了他的脸。炉子出口,基板带着滚烫的热气和饱满光亮的焊点滑了出来,再次进入最终检测。

屏幕上,绿色的“pASS”再次坚定地亮起!

直到这一刻,老周那如同弓弦般紧绷的身体才猛地松弛下来,肩膀垮塌下去。他长长地、无声地、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这口气仿佛憋了三天三夜,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也带着千斤重担卸下后的虚脱。他抬手想摘掉头上的防静电帽,手却抖得厉害,试了两次才成功。花白凌乱的头发被汗水浸透,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他扶着冰冷的机器外壳,慢慢地、慢慢地转过身。那张被机油、汗水和疲惫刻满沟壑的脸上,挤出一个极其难看、却又无比灿烂的笑容,露出豁了的门牙。他看向赵丽,声音嘶哑干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

“赵总…这条线…活了!能干活了!”

“好!好!好!”赵丽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她大步走上前,无视老周满身的油污,用力握住了他那双布满老茧、沾满机油、此刻仍在微微颤抖的大手。那双手粗糙得像砂纸,却传递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实和滚烫的温度。

“周师傅!您是咱们厂的定海神针!这条命,是您救回来的!”赵丽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骤然安静下来的车间。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所有人的心上。

车间里死寂了一瞬。

随即,“轰”的一声,压抑了三天三夜的狂喜、激动、后怕和自豪,如同火山般猛烈爆发出来!

“周师傅万岁!”

“成了!我们成了!”

“咱们自己的线!真转起来了!”

巨大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车间的顶棚。工人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互相捶打着后背,有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大刘冲过来,一把狠狠抱住老周,力气大得差点把老头勒背过气去:“周师傅!您老神了!真神了!这‘土方子’绝了!”

老周被大刘勒得直翻白眼,拍着他的背,笑骂:“松…松手!臭小子!想勒死我这把老骨头啊!”

小张和其他几个年轻技术员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脸上全是崇拜:“师傅!您怎么想到的啊!”“太牛了!这缓冲做得绝了!”“跟您一比,我们学的那些理论都成纸片子了!”

焊工老李挤过来,嗓门最大:“老周头!今晚必须得喝一顿!我请!谁不喝趴下谁孙子!”

车间里一片欢腾,劫后余生的狂喜驱散了所有疲惫。崭新的设备在欢呼声中运转着,虽然速度不快,旧铁片头的动作也带着一种老迈的滞涩,但每一次精准的落下,都仿佛踏在坚实的大地上。传送带平稳地送走一块块贴装好的基板,流向下一个工序,发出规律的、令人心安的嗡鸣。

赵丽看着眼前这沸腾的景象,看着那条在简陋改造下顽强“活”过来的生产线,看着工人们脸上洋溢的激动和自豪,看着老周师傅在众人簇拥下那疲惫却无比满足的笑容,一直强压在眼底的热意再也控制不住。她悄悄别过脸,抬起手,用袖子飞快地、狠狠地抹了一下眼角。

再转回头时,她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但眼底深处那簇被绝望几乎扑灭的火苗,此刻已重新燃起,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亮,更旺。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嘈杂的力量,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好了!都别光顾着乐!”赵丽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脸,“机器是转起来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周师傅带着大家拼出来的这条‘土’线,是咱们的命根子!接下来的任务更重!”

她指向那条正在运行的“钢铁长龙”,旧铁片头在它粗犷的框架内缓慢而稳定地工作着:“产能!这是我们现在的短板!大刘!”

“在!”大刘立刻挺直腰板,脸上的狂喜还没褪去。

“你亲自盯!马上梳理我们手里所有订单!按产品复杂程度和利润重新排序!能在这条线上生产的,优先排期!那些必须高速头才能做的高精尖订单…”赵丽顿了一下,眼神锐利,“去找代工厂谈!姿态放低点,该认的账认!但价格必须守住底线!告诉他们,这是过渡!三个月!最多三个月,我们要拿回来!”

“明白!赵姐!”大刘重重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干劲。

赵丽的目光又投向老周和他身边那几个同样熬得眼睛通红的技术骨干:“周师傅,还有你们几位,这几天辛苦了。给你们放一天假,回去好好睡一觉!”

“放假?”老周一听就急了,眉毛一竖,“放啥假?这改造刚上马,磨合期最要紧!万一哪个参数没调好,哪个螺丝松了,出点岔子咋整?不行!我得看着!”他倔强地梗着脖子,那架势,谁要让他离开车间就跟谁急。

旁边几个徒弟也纷纷表示:“对,赵总,我们不累!”“就是,得盯着才放心!”

赵丽看着这群倔强的技术工人,心头一暖,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不容商量的关切:“那就轮班!周师傅,您必须回去休息!这是命令!大刘,你安排人,三班倒,给我把人盯住了!这条线,现在比金子还金贵,绝不能出半点闪失!”

“得令!”大刘拍着胸脯保证。

赵丽的目光最后落向采购经理老马,他正缩在人群后面,脸上还带着前几天通报噩耗时的羞愧和忐忑。

“老马!”

老马一个激灵,赶紧上前一步:“赵…赵总!”

“供应商那头,死盯!”赵丽的声音斩钉截铁,“该催催!该压压!火烧眉毛的时候他们掉链子,现在咱们自己趟出一条血路了,该他们给说法了!高速贴片头的替代方案,继续给我找!国内没有就找国外!价格贵点也认!但记住,再也不能把命门攥在别人手里了!这次是教训,血的教训!”

“是!赵总!我一定盯死!您放心!”老马用力点头,像是要把功补过。

赵丽环视着重新焕发生机的车间,看着那条在略显笨拙却异常坚定的节奏中运行的生产线,看着一张张虽然疲惫却充满希望的脸庞,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松香、机油、汗水和金属的味道,此刻却显得无比踏实。

她走到那条崭新的、挂着“第一生产中心”牌子的生产线旁,伸出手,轻轻拂过冰冷的、带着机器运转余温的金属外壳。指尖传来的细微震动,沉稳有力,如同脚下这片重新站稳的土地传来的脉动。

“都听见了?”赵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开,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各就各位!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