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以后没人叫我的名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书后我在后宫医手遮天》最新章节。
“人呢?”一人问。
“走了吧。”少年望着空洞,低声说,“或许她根本不想被找到。”
另一人环视四周,忽然指着墙上那行字,声音发颤:“可这痕迹是真的……她存在过。”
“也许吧。”少年抬头看向林间,“但她选择了让我们忘记她。”
我藏身百步外的树影中,静静听着。
心湖无波,再无起伏。
原来最高级的逆袭,从来不是万人传颂、史册留名。
而是当你悄然退场,世人宁愿相信——那奇迹,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翻过年岁,春回大地。
我行至一处高原草甸,风从远方吹来,带着泥土与嫩芽的气息。
漫山遍野的野菊盛放,金黄一片,非人工栽种,随风自生。
不远处,一群牧童围坐嬉戏,笑声清脆。
他们玩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棋,用石子摆阵,口中念念有词:
“自救为先,信人为辅……迷障破则心灯明……”
我驻足远望,眉梢微动。
这规则,怎么如此熟悉?翻过年岁,春回大地。
我行至一处高原草甸,风从远方吹来,带着泥土与嫩芽的气息。
漫山遍野的野菊盛放,金黄一片,非人工栽种,随风自生——像谁在天地间撒下了一把光,落地便燃起了火。
不远处,一群牧童围坐嬉戏,笑声清脆,如露滴松针,敲碎了晨雾的寂静。
他们玩着一种棋,用石子摆阵,黑白交错,竟有几分眼熟。
再细看,心口猛地一颤:那不是棋,是《疫路图》的简化版!
棋盘以草地为纸,沟壑为界;黑子代表瘟病邪气,白子则是药性归经、针灸通络之法。
一个孩子落子太急,把“清热解毒”压在了“脾胃虚寒”之上,立刻被同伴拍腿喝止:
“你怎么忘了先问饮食史?!”
众人哄笑,如风穿林,簌簌不绝。
我坐在远处一块青石上喝水,陶罐粗陋,边缘磕出个缺口,却盛满了山泉。
指尖微凉,水珠顺着手腕滑下,像是时间无声地流走。
一只小狗不知从哪窜出来,毛茸茸的脑袋蹭着我的裤脚,尾巴摇得像要飞出去。
我低头看着它,忽然觉得这动作无比熟悉——多少年前,在皇宫偏殿的廊下,也曾有只跛脚的小犬这样仰头望着我,那时我还戴着金簪,穿着云锦裙,被人称作“江医妃”。
可现在,我只是个衣衫褪色、发如枯草的老妇人。
我伸手摸了摸小狗的头,掌心粗糙,却轻柔。
它眯起眼睛,呜呜低叫,像在回应某种久违的温暖。
那一刻,我的心软得几乎要化开。
原来不是我在抚摸它,是它在唤醒我——唤醒那个曾经拼尽全力想被看见、想留下痕迹的江灵犀。
而如今,她终于学会了如何悄无声息地存在,像空气,像阳光,像这些无人播种却年年盛开的野菊。
夜深时,我寻到一座废弃的烽燧台。
残垣断壁,孤峙于坡顶,像一根插进天际的锈剑。
风吹过空洞的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我燃起一小堆火,从怀里取出最后一样东西——一支断针。
银针折于中段,是我早年在宫中救治范景轩时所用,那一夜他高烧三日不退,御医束手,唯有我敢以“逆脉引毒”之术强行为之破局。
他醒来后第一句话竟是:“你这双手,若不救人,便是暴殄天物。”
我当时笑骂他胡言乱语,如今回想,那或许不是调笑,而是洞察。
他早就看透了我的执念:我想救一人,就想留名;救百人,就想立碑;穿书而来,更想改写命运,成为被铭记的主角。
可真正的医道,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光辉,而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
我凝视着那支断针,火焰映照下,它仍泛着冷冽的光。
本欲投入火中,让它归于尘烬——毕竟,我已经不需要标记自己曾来过了。
但手指终究停在半空。
最终,我缓缓收回手,从包袱里翻出一方旧布巾,将断针仔细裹好,放入烽燧台中央的凹槽之中。
又取炭笔,在残纸上写下几字:
“赠予明日之人。”
没有署名,也不需署名。
谁捡到,便是它的主人;谁读懂,便是它的传承。
翌日清晨,我悄然离去。
走出数十丈,忽觉身后有动静,回头望去——
只见一只苍鹰掠过塔顶,在空中盘旋一圈,仿佛巡视这片荒原上的某种契约。
它没落下来,也没追来,只是展翅一振,向着朝阳飞去。
重要的是,它不再属于我。
黎明破晓,我踏上最后一段山路。
东方渐白,云海翻涌,一轮红日跃出,光芒洒满千山万壑,仿佛整片大地都在苏醒。
就在此刻,远方隐隐传来钟声——十二口民生钟再次合鸣,穿越群峰而来,悠远而沉稳,像是大地在呼吸,历史在低语。
我停下脚步,不再前行,也不再回顾。
风吹散我的发髻,斗笠早已遗落某处驿站,药箱沉入某条河流,名字消散在每一场无人记载的救助里。
而在千里之外的共读堂,孩子们翻开崭新的练习册,今日课题是:《如何活得像一阵风》。
窗外,春风正把野菊种子吹向远方,落地生根,无人知晓,也无人需要知晓。
我继续南行,脚底磨出薄茧,衣衫早已褪成灰褐色。
沿溪而下,水声潺潺,忽闻前方有人语。
转过一道弯,见几间简陋帐篷散落在坡边,炊烟袅袅。
几个孩子围坐在火堆旁,手中拿着不同的草叶,正在争辩什么,神情认真得近乎虔诚。
我远远站着,没有靠近。
只静静看着那堆火,映着孩子们的脸庞,忽明忽暗。
他们手里握着的,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