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孔明心法退子敬 子龙枪挑桂阳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说罢,取来两张纸条,各书“桂阳”二字,揉成纸团,置于案上。张飞抢先一步,抓起一个,摊开一看,却是个空白。赵云拿起剩下的一个,展开示众,赫然便是“桂阳”二字。

张飞气得哇哇大叫:“不算!不算!定是军师做了手脚!”

赵云微微一笑,也不与他争辩。

孔明笑道:“翼德休要胡闹。天意如此,非我偏私。”见张飞依旧不服,只得道:“也罢。子龙此去桂阳,只领三千精兵。翼德若是不服,亦可领三千兵马,另取他处。只是……”

张飞不等他说完,便拍着胸脯道:“好!我也不要军师相帮,更不要旁人辅助!只独领三千兵马,若取不下武陵太守金旋的人头,甘当军令!”

赵云亦朗声道:“云亦只领三千军前往桂阳。若不能兵不血刃,安抚百姓,取得城池,亦愿受军法处置!”

孔明见二人皆立下军令状,心中大喜,当即选派三千“聚气”境以上的精锐士卒,交付赵云,命其即刻进发桂阳。张飞兀自愤愤不平,被玄德瞪了一眼,方才悻悻退下。

赵云领了将令,不敢怠慢,引三千军马,一路旌旗招展,直奔桂阳郡而去。

早有探马飞报桂阳太守赵范。赵范亦是“聚气初入”的文官,听闻常山赵子龙亲率大军前来,早已吓得六神无主,慌忙召集帐下众文武商议对策。

其麾下管军校尉陈应、鲍隆二人,皆是桂阳岭南山乡的猎户出身,勇力过人。那陈应善使一手飞叉,角度刁钻,且淬有山林“瘴毒之气”,中者非死即残。鲍隆则天生神力,能开数百斤强弓,据说曾赤手空拳搏杀过两头吊睛猛虎,二人皆是“炼体大成”顶峰的修为,只差一步便能凝聚“气”感,踏入“聚气”之境。

二人自恃勇武,见赵范畏缩,便上前请命道:“太守休慌!他刘备兵马虽众,我二人愿为前部先锋,与那赵子龙会上一会!若不能胜,太守再降不迟!”

赵范却摇头道:“不可,不可!我素闻刘玄德乃大汉皇叔,仁德之名远播。其军师诸葛孔明,智计过人,有神鬼莫测之能,其‘心法’之术,据说能于无形中操控战局。关羽、张飞皆是‘显圣大成’的万人敌。如今领兵前来的赵子龙,当年在当阳长坂,于曹操百万大军之中冲杀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其‘常胜之意’早已名动天下。我桂阳弹丸之地,能有多少兵马抵挡?依我之见,不如早早献城投降,或可保全一方平安,免受‘战火煞气’荼毒。”

陈应却是不服,傲然道:“太守此言差矣!某虽不才,也愿与那赵子龙较量一番,看他究竟有何三头六臂!若末将不幸败阵,擒他不得,太守再降,亦不为迟!”

赵范见他执意如此,又恐违了众将士之心,引起哗变,只得勉强应允。

于是,陈应点起三千郡兵,出城三十里,列开阵势,迎战赵云。不多时,便见远处尘土飞扬,赵云率领的三千精兵已然杀到。两军对圆,陈应飞马而出,手持飞叉,厉声喝道。

赵云挺枪出马,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身银甲在阳光下熠?生辉,周身散发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与百战百胜的“常胜之意”。他朗声喝道:“吾乃大汉皇叔刘玄德麾下牙将赵云是也!我家主公辅佐刘琦公子,同领荆州,乃奉天命,顺民心。今特来此安抚百姓,汝身为桂阳守将,何敢螳臂当车,逆天而行!”

陈应被赵云气势所慑,心中先怯了三分,却兀自嘴硬骂道:“我等只知有曹丞相,奉大汉天子诏令,何曾听过什么刘备!少在此处妖言惑众!”

赵云闻言,虎目圆睁,不再多言,大喝一声,挺起龙胆亮银枪,骤马如风,直取陈应。陈应急忙捻起飞叉招架。两马相交,不过四五合,陈应便觉对方枪法精妙绝伦,每一招都蕴含着千变万化的“意”,其“气”更是雄浑霸道,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是对手?他自知不敌,急忙拨马便走,欲要逃回本阵。

赵云哪里肯放,纵马紧追不舍。陈应眼看赵云的坐骑越来越近,心中大慌,情急之下,回头猛地掷出手中飞叉,那飞叉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直取赵云面门,其上隐隐有黑色的“瘴毒之气”缠绕。

赵云冷哼一声,不慌不忙,猿臂轻舒,竟在电光火石之间探手抓住了那飞来的毒叉!随即手腕一抖,那毒叉以更快的速度、更刁钻的角度倒飞而回,直奔陈应咽喉!陈应骇得魂飞魄散,急忙伏鞍闪躲,堪堪避过。赵云的战马此时已然追到,不等陈应坐稳,赵云长臂一伸,如铁钳般抓住他的后颈,轻舒猿臂,便将他从马背上生擒过来,随手掷于地下,厉声喝令左右军士:“绑了!”

桂阳败兵见主将被擒,顿时作鸟兽散,四散奔逃。赵云也不追赶,押着陈应返回临时营寨,将其掷于帐下,厉声斥道:“无知匹夫,萤火之光,也敢与日月争辉!我念你尚有几分勇力,今不杀你,且放你回去,速速告知赵范,让他早日出城投降,莫要再做无谓抵抗,否则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陈应死里逃生,早已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有半句强辩,连连叩首谢罪,抱头鼠窜,逃回桂阳城中,将赵云的神威以及自己被擒的经过,对赵范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赵范听罢,脸色煞白,连连跺脚道:“我本就主张投降,是你等偏要逞强好胜,如今碰了一鼻子灰,反倒折了我桂阳的锐气!”说罢,怒斥陈应退下,不再迟疑,当即命人备好太守印绶,只带了十数名心腹骑兵,出城径投赵云大寨纳降。

赵云听闻赵范亲自前来投降,心中亦是欣慰,亲自出寨迎接,以宾客之礼相待,引入帐中,置酒款待。酒过三巡,赵范见赵云丰神俊朗,威而不怒,谈吐儒雅,与沙场上的威猛判若两人,心中更是敬佩,便主动攀谈起来。

“赵将军,”赵范起身敬酒道,“将军姓赵,某亦姓赵,说起来,五百年前或许真是一家人。听闻将军乃冀州真定人氏,某祖籍亦是真定,算来还是同乡。今日有缘相见,实乃三生有幸。倘若将军不嫌弃,范愿与将军结为异姓兄弟,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云见他言辞恳切,又同姓同乡,心中也生出几分亲近之感,当下大喜,二人各叙年庚。算下来,赵云比赵范年长四个月,赵范便当即拜赵云为兄。二人既是同乡,又同年同姓,一时间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直至晚宴散罢,赵范方才辞别,返回桂阳城中。次日,赵范大开城门,恭请赵云入城安抚百姓。赵云治军严明,只带了五十名亲兵随行,余部皆在城外扎营,秋毫无犯。城内居民见赵云如此仁义,又听闻其赫赫威名,皆焚香结彩,夹道欢迎。赵云一一抚慰,颁布安民告示,尽显“仁德之意”。

安民已毕,赵范力邀赵云至太守府衙赴宴。酒至半酣,赵范又神秘兮兮地邀请赵云进入后堂密室,说是要换上佳酿,与兄长促膝长谈。赵云略感酒意,也不疑有他,便随之前往。

进入后堂,只见陈设雅致,香气缭绕。赵范重新洗盏斟酒,二人又饮数杯。赵云已有些微醺之态。忽然,赵范拍了拍手,只见屏风后转出一名素衣女子,身姿曼妙,容貌秀丽,虽略施粉黛,却难掩其倾国倾城之色,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更添几分楚楚动人之态。那女子手捧酒壶,款款上前,为赵云斟酒。

赵云见状,酒意顿时醒了大半,忙起身问道:“贤弟,此位是……?”

赵范笑道:“兄长有所不知,此乃家嫂樊氏。”

赵云闻言,连忙整衣肃容,恭敬道:“原来是嫂夫人,子龙失敬了。”

那樊氏盈盈一拜,为赵云满上酒杯,自始至终,眼波流转,似有万语千言,却又低眉垂首,不发一言。赵范示意樊氏在旁落座。赵云急忙逊谢,表示不敢当。樊氏亦含羞辞退,退入后堂。

赵云待樊氏走后,略带责备地对赵范道:“贤弟,你我兄弟相称,何必劳动令嫂亲自出来奉酒?此非待客之道也。”

赵范嘿嘿一笑,凑近赵云,压低声音道:“兄长,实不相瞒,小弟此举,皆因有一桩天大的好事,欲与兄长玉成,还望兄长千万莫要推辞。”

赵云奇道:“哦?何事如此郑重?”

赵范道:“兄长可知,先兄亡故已有三载,家嫂一直寡居在家,终非长久之计。小弟也曾多次劝其改嫁,奈何家嫂心高气傲,曾言:‘若想我樊氏再嫁,需得寻那三件事齐全的当世英雄,我方肯委身。其一,此人需文武双全,名扬天下,非等闲之辈;其二,此人需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令人钦敬;其三,此人还需与我先夫同姓。’兄长你道,这天底下,哪里能寻到如此凑巧之人?然今日得见兄长,小弟才知,世间真有如此奇缘!兄长仪表堂堂,威震四海,又是‘赵’姓,与先兄同姓,岂非正应了家嫂之言?小弟斗胆,愿将家嫂许配与兄长为妻,并奉上丰厚嫁妆,结此累世之亲,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赵云闻听此言,勃然大怒,霍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厉声喝道:“赵范!我敬你与我同姓同乡,又主动献城归降,故与你兄弟相称!你却如此不识好歹,竟想出这等败坏人伦的龌龊之事!你嫂既是我嫂,我赵云岂能做出此等禽兽不如、玷污清名之举!”他一身“正气”勃发,强大的“意”威压而出,竟让赵范感到呼吸困难。

赵范被赵云一顿痛斥,羞惭满面,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亦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反唇相讥道:“我好心好意,将美貌家嫂许配与你,你却如此不识抬举,这般无礼!莫非以为我桂阳无人耶!”他说话间,已暗中对埋伏在后堂的亲信使了个眼色,目露凶光,竟起了加害赵云之心。

赵云何等警觉,早已察觉到赵范眼神中的杀机,以及周围隐隐传来的“煞气”波动。他冷哼一声,不待对方发难,抢先一步,一记铁拳挟着“崩山之意”,快如闪电,正中赵范胸口。赵范惨叫一声,如断线风筝般倒飞出去,撞翻了桌案。赵云则趁机大步流星,径直冲出府门,飞身上马,在桂阳军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已如一道旋风般冲出了桂阳城,返回了城外大营。

赵范被赵云一拳打得七荤八素,好半天才缓过气来,急忙唤来陈应、鲍隆二人商议。陈应道:“太守,那赵子龙性如烈火,此番激怒而去,定不会善罢甘休!我等不如趁其不备,先下手为强,与他决一死战!”

赵范心有余悸道:“只是……只是那赵子龙勇不可当,其‘显圣之气’沛然莫御,我等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啊!”

鲍隆在一旁献计道:“太守休慌。我有一计,可擒赵云。我与陈应,今夜便假装因太守欲行不轨之事而心生不满,前去投奔赵云。待取得其信任后,太守再亲率大军前来搦战。届时,我二人在阵前反戈一击,出其不意,定能将其生擒!”

陈应亦道:“此计甚妙!只是我二人前去诈降,须带些心腹人马,方能取信于他。”

鲍隆道:“不错,五百精骑足矣!”

当夜,陈应、鲍隆二人便带领五百名挑选出来的精锐骑兵,径直奔往赵云大营,声称前来投降。赵云早已料到赵范不会善罢甘休,见二人深夜来降,心中便知有诈,却也不点破,反而佯装大喜,命人将二人请入帐中。

陈应、鲍隆二人入帐,拜伏于地,痛哭流涕道:“赵将军明鉴!我家太守赵范,不识好歹,竟欲用美人计加害将军。他早已在后堂埋伏刀斧手,只待将军饮醉,便欲将您谋害,取下首级,前往许都曹丞相处邀功请赏!如此不仁不义之徒,我二人羞与为伍!况且,今日将军义正词严,怒斥其非,我等亦恐遭受连累,故特率部前来,真心归降将军,万望收录!”

赵云听罢,故作惊喜之状,连忙将二人扶起,设宴款待,与二人开怀畅饮,仿佛全无戒心。陈应、鲍隆二人见赵云如此轻易便相信了他们,心中暗喜,便放开酒量,与赵云推杯换盏。不多时,二人便酩酊大醉,被赵云命人扶下休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待二人熟睡之后,赵云立即擒拿其带来的五百名骑兵,分别审问。那些士卒哪里经得住盘问,很快便将赵范、陈应、鲍隆的奸计和盘托出。赵云冷笑一声,随即唤那五百名降卒入帐,各赐酒食压惊,朗声道:“欲加害于我者,乃陈应、鲍隆二人,与尔等无干!汝等若肯听我号令,助我破敌,非但无罪,反有重赏!”

众军士见赵云神威如狱,又施以恩惠,皆叩头拜谢,表示愿意听从调遣。赵云当即下令,将烂醉如泥的陈应、鲍隆二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随即,命那五百名降卒依旧打着陈、鲍二人的旗号,在前引路,自己则亲率一千精兵紧随其后,连夜杀向桂阳城。

到了桂阳城下,那五百名降卒依照赵云吩咐,高声叫门,声称:“陈、鲍二位将军已成功刺杀赵云,并夺其首级,特回城请太守定夺!”

城上守军听闻是自家将军得胜回营,又见火把之下,果然是陈应、鲍隆的兵马旗号,不敢怠慢,急忙禀报赵范。赵范正在府中焦急等待消息,听闻陈、鲍二人已得手,并斩了赵云,不由得大喜过望,急忙亲率亲兵出城迎接。

刚出城门,还未看清形势,便听一声霹雳般的断喝:“赵范狗贼,纳命来!”紧接着,火把齐明,赵云一身银甲,手持龙胆亮银枪,如天神下凡般出现在他面前!赵范吓得魂飞天外,双腿一软,险些跌下马来。赵云早已指挥左右军士一拥而上,将赵范及其亲兵尽数擒获。

赵云随即率兵入城,安抚百姓,查封府库,榜示罪行,桂阳一郡,兵不血刃,尽归刘备。赵云一面处理城中事务,一面派遣快马,飞报玄德、孔明。

玄德与孔明接报,得知赵云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桂阳,皆大欢喜,立即亲赴桂阳劳军。赵云将二人迎接入城,令人将五花大绑的赵范推至堂下。

孔明笑问赵范:“赵太守,事已至此,你还有何话可说?”

赵范面如死灰,只得将如何设计,如何欲以家嫂许配赵云,反遭斥责,以及如何派陈、鲍二人诈降等事,一五一十地招认了。

孔明听罢,转向赵云,含笑问道:“子龙将军,此事说来,亦不失为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将军何故如此坚拒,以致几乎酿成大祸?”

赵云正色道:“军师此言差矣!其一,赵范既与云结为兄弟,其嫂即我嫂,若娶之,则乱了人伦纲常,必为天下英雄所耻笑,此乃云万万不能接受者;其二,樊氏虽美,但其夫新丧不久,若逼其再嫁,有失妇道大节,非仁人君子所为;其三,赵范新降,其心难测,谁知其是否真心实意?万一其中有诈,以美色为饵,暗藏杀机,云若贪图美色,岂非自陷险境?主公新定江汉,基业未稳,‘王气’尚弱,正是用人之际,云安敢为一区区女色,而荒废主公匡扶汉室之大业哉!”

玄德闻言,抚掌大赞道:“子龙真丈夫也!深明大义,不为美色所惑,其‘忠勇之意’,足以彪炳千古!”遂下令释放赵范,念其同姓,且献城有功,仍命其为桂阳太守,戴罪立功。又重赏赵云金银布帛,以彰其功。

正在此时,一旁的张飞早已按捺不住,扯着嗓门大叫道:“哥哥!军师!偏袒!你们太偏袒子龙了!凭什么好事都让他占了!我老张也是‘显圣大成’的英雄,难道就只会吃干饭不成!不行!这次说什么也要让我去!只拨三千精兵与我,翼德愿立军令状,定要亲手活捉那武陵太守金旋,前来献功!若有半句虚言,甘受军法!”

孔明见他那股不服输的“悍勇之意”又上来了,不禁莞尔一笑,羽扇轻摇道:“翼德将军要去建功,自然是好事。只是,此番攻取武陵,亮有一事相求,不知将军可愿依从?”

正是:智将运筹帷幄中,猛将奋勇争先功。三分天下风云起,龙战于野各显能。

未知孔明要张飞依从何事,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