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集:老人的照料(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阿禾听了,高兴得赶紧跑回颐老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人们。“掌柜的说了,咱们编的草绳一文钱一根,以后咱们编多少,他们收多少!”

老人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张阿伯手里拿着刚编好的草绳,激动地说:“没想到咱们这些老骨头,还能赚钱!”赵爷爷也笑着说:“以后我每天多编几根,攒点钱,给重孙子买个拨浪鼓。”

从那以后,老人们编草绳更起劲了。每天吃完早饭,就坐在屋里或凉棚下编草绳,有的老人手指疼了,就歇一会儿,喝点茶,然后接着编。阿禾每天都会来看看,帮着整理编好的草绳,还教大家编新的花样,比如在草绳上编个小疙瘩,这样捆锦缎更牢固。

有一次,李婶来做饭,看见老人们都在编草绳,就说:“我家有不少旧布料,我剪剪,给你们做个护指吧,这样编草绳手指就不疼了。”第二天,李婶就带来了几个用旧布料做的护指,分给老人们。“你们试试,戴着这个编草绳,手指就不磨了。”老人们戴上护指,果然舒服多了,编草绳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月底的时候,阿禾把攒下的草绳都拿去织坊卖了,一共卖了五十文钱。她拿着钱回到颐老院,把钱分给老人们。张阿伯编了十五根,得了十五文钱;赵爷爷编了十二根,得了十二文钱;王婆婆编了八根,得了八文钱……老人们拿着钱,都笑得合不拢嘴。

王婆婆拿着八文钱,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说:“我要把这钱存起来,等孙子回来,给孙子买块好布料做衣裳。”张阿伯拿着十五文钱,笑着说:“我要去市集买斤肉,晚上给你们炖肉吃!”

第二天,张阿伯真的去市集买了斤肉,还买了些萝卜和土豆,让当天做饭的刘婶帮忙炖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屋里飘着肉香,老人们都围着桌子,等着吃肉。刘婶把炖好的肉端上来,分成一碗碗,给每个老人都盛了一大块。

“大家快吃,这是张伯买的肉,让咱们一起尝尝!”刘婶笑着说。老人们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肉,都赞不绝口。“这肉炖得真烂,好吃!”王婆婆说。赵爷爷也点点头:“还是张伯有心,让咱们都沾光了。”

张阿伯看着大家吃得高兴,心里也暖暖的:“以后咱们多编草绳,多赚钱,想吃肉了,咱们就买!”

除了编草绳,阿禾还教老人们做些别的手工,比如用稻草编小篮子,用布条编小荷包。这些小物件虽然不值多少钱,却能让老人们的日子更充实。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村里考察,看见老人们编的草绳和小篮子,就说:“这些手工做得真好看,要是拿到市集上去卖,肯定受欢迎。”

秦斩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和阿禾商量,在市集上摆个小摊,卖老人们做的手工。阿禾说:“好啊,这样不仅能让老人们多赚点钱,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颐老院。”

周末的时候,阿禾和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在市集上摆了个小摊,上面放着老人们编的草绳、小篮子和小荷包。路过的人看见了,都觉得这些手工做得好看,纷纷来买。有的买草绳捆东西,有的买小篮子装菜,有的买小荷包给孩子玩。一天下来,卖了三十多文钱,阿禾把钱带回颐老院,分给老人们,老人们都高兴得不得了。

第五章 远方的牵挂

日子一天天过去,颐老院的日子越来越热闹。老人们不仅能一起吃饭、聊天、编草绳,还能听到外面的新鲜事,感受到村里人的关心。可有时候,老人们还是会想念在外的子女,尤其是到了傍晚,看着夕阳西下,就会想起子女小时候的样子。

张阿伯最想念儿子小张,儿子跟着商队去西域快三个月了,只托人带过两封信,说一切都好,让他不用担心。可张阿伯还是忍不住牵挂,每天都要问小石头:“石头,今天的报纸上有没有说西域商队的事?”

有一天,小石头读报纸的时候,忽然眼睛一亮:“张伯,有西域商队的消息!报纸上说,有一支来自楚地的商队,从西域回来了,带来了好多香料和葡萄种子,还说商队里有个叫小张的年轻人,很能干,帮着商队谈成了好几笔生意!”

张阿伯听了,激动得一下子站起来,手里的草绳都掉在了地上:“真的?报纸上真的提到小张了?”小石头点点头,把报纸递给他:“张伯,您看,这里写着呢!”张阿伯虽然不认多少字,却盯着报纸上的“小张”两个字,看了半天,眼里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儿子有出息了!”张阿伯抹了抹眼泪,笑着说,“等他回来,我一定要好好跟他说说颐老院的事,让他放心,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没过几天,小张真的跟着商队回来了。他一进村子,就直奔颐老院,老远就看见父亲坐在凉棚下编草绳。“爹!”小张喊了一声,快步跑过去。张阿伯抬起头,看见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紧紧地抱住儿子。

“爹,您瘦了吗?”小张上下打量着父亲,“我在西域的时候,总担心您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没想到村里建了颐老院,您在这里过得这么好!”张阿伯笑着说:“是啊,多亏了秦斩,建了这颐老院,我每天都能吃热饭,还能和老伙计们下棋、编草绳,一点都不孤单。”

小张在颐老院待了一下午,听父亲说颐老院的事,看老人们下棋、编草绳,还尝了李婶做的晚饭。“这饭真好吃,比我在西域吃的干粮强多了!”小张笑着说,“爹,您在这里我就放心了,以后我跟着商队出去,再也不用牵挂您了。”

王婆婆的孙子也回来了,他在织坊赶完了那批楚锦,特意请假回来看奶奶。他一到颐老院,就看见奶奶坐在屋里编草绳,手里还戴着李婶做的护指。“奶奶!”孙子喊了一声,跑过去抱住奶奶。

王婆婆看见孙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我的乖孙子,你可回来了!奶奶给你攒了八文钱,是编草绳赚的,你拿着,去买块好布料做衣裳。”孙子接过钱,眼里有些湿润:“奶奶,您别这么辛苦,我在织坊赚钱了,以后我给您买衣裳。”

赵爷爷的孙女儿也来了,她给爷爷带来了织坊新织的楚锦,上面绣着稻鱼纹,特别好看。“爷爷,这是我织的,您看看好不好看?”孙女儿笑着说。赵爷爷拿着楚锦,摸了摸,笑着说:“好看,真好看!我孙女有出息了,会织这么好看的锦缎了。”

那段时间,颐老院特别热闹,很多在外的子女都回来了,来看望家里的老人,还带来了礼物。他们看着老人们在颐老院过得开心,都很感激秦斩:“秦斩啊,多亏了你建了这颐老院,让我们在外干活也能放心。”

秦斩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老人们过得好,咱们村里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第六章 咸阳来的考察官

颐老院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郡里,郡里又上报给了咸阳。咸阳的民政官听说楚地有个村级颐老院,运营得很好,就决定亲自来考察。

考察官来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秦斩带着老支书、张阿伯、王婆婆等人,在村口迎接。考察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看起来很和蔼。

“秦斩大人,久仰大名!”考察官握着秦斩的手,笑着说,“早就听说你在楚地做了不少实事,今天特意来看看这颐老院。”

“大人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秦斩笑着说,“大人,咱们先去颐老院看看吧,老人们都在等着呢。”

一行人往颐老院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老人们的笑声。考察官走进院子,看见老人们有的在凉棚下下棋,有的在屋里编草绳,有的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脸上都带着笑容。院子里的葡萄架爬满了藤,青菜苗长得绿油油的,屋里飘出饭菜的香味,一派温馨的景象。

“这院子真不错,干净、整洁,还有生气。”考察官笑着说,走到凉棚下,看着张阿伯和赵爷爷下棋。“两位老人家,在下棋呢?”考察官问。张阿伯抬起头,笑着说:“是啊,大人,您要不要来一局?”考察官笑着摇摇头:“不了,我看你们下就好。”

一行人又走进屋里,看见方桌上摆着刚做好的饭菜,有炒青菜、蒸鸡蛋、豆腐汤,还有一碗红烧肉。“这是今天的午饭?”考察官问。李婶笑着点点头:“是啊,大人,老人们牙口不好,我把菜炖得烂一点,饭煮得软一点。”考察官尝了一口豆腐汤,点点头:“味道不错,很合老人们的口味。”

阿禾正好在屋里整理草绳,看见考察官,赶紧走过来:“大人,这是老人们编的草绳,织坊收了,还能卖钱呢。”考察官拿起一根草绳,看了看,笑着说:“编得真结实,老人们还能靠这个赚钱,不错,不错。”

医工正好今天来问诊,背着药箱走进来。“大人,我是郡里的医工,每隔三天来一次,给老人们问诊、量体温。”医工说。考察官点点头:“做得好,老人们的健康最重要,有你在,他们就能安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考察官在颐老院待了一个上午,和老人们聊了天,看了老人们的生活,还看了颐老院的账目。“秦斩大人,”考察官说,“这颐老院运营得很好,覆盖了村里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日常照料覆盖率达100%,还能让老人们靠编草绳赚钱,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值得在全国推广。”

秦斩听了,心里很高兴:“谢谢大人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把颐老院办得更好。”

考察官临走的时候,对秦斩说:“我会把这里的情况上报给朝廷,让朝廷把‘乡村养老服务’作为试点,在全国推广。你们楚地的颐老院,就是典范!”

当天晚上,系统提示弹出:“楚地村级颐老院运营,覆盖60岁以上老人120名,老人日常照料覆盖率达100%,解锁‘乡村养老服务’试点,获咸阳民政官考察认可。”

秦斩看着系统提示,又看了看颐老院的方向,那里的灯还亮着,隐约能听见老人们的笑声和编草绳的沙沙声。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颐老院出现在大秦的乡村里,让更多的老人能安享晚年。

颐老院的院子里,葡萄架下的石桌上,还放着张阿伯和赵爷爷没下完的棋,旁边的竹筐里,装满了老人们编好的草绳,散发着稻草的清香。月光洒在院子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银辉,格外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