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谁都没说是我说的(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韶华》最新章节。

他被问得不耐烦,大手一挥:“哪有什么理?就是看着顺手,剪着痛快,就这么简单!”

回家的路上,沈建国把这事当笑话讲给儿子听,末了还笑骂一句:“你小子现在是出息了,连剪个破瓶子都能被人当祖师爷供着了。”

沈星河只是低着头走路,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他心里明白,有些影响,恰恰是在别人以为自己仅仅是在模仿的时候发生的。

当他们不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凭着感觉去“顺手”创造时,其实早已超越了模仿本身。

午后的天空说变就变,刚刚还晴朗的天空转眼就阴云密布,眼看又是一场大雨。

巷子里各家阳台上刚晾出去的衣物被褥再次面临被淋湿的危机。

就在主妇们手忙脚乱地准备收衣服时,却见沈星河不慌不忙地从家里取出几根黑色的弹性绳,熟练地绑在自家晾衣架的两端,然后扯过一张巨大的塑料布,往绳子上一搭,一个可以根据风雨大小随时收缩或展开的“风雨夹层”便形成了。

这番操作看得邻居们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沈星河回到家门口,抬头一望,不由得再次愣住了。

只见整条小巷的阳台上,几乎都出现了类似他家那样的“夹层”结构,只是材料五花八门,有用旧渔网的,有用破窗帘的,有用包装薄膜的,甚至还有人用的是孩子不玩的风筝线和旧蚊帐。

一位大娘正倚在阳台上,见他回来,热情地冲他招呼:“小沈啊,多亏了你那个‘夹云架’,可算救了我家这条快晒干的被单!”

“夹云架?”沈星河又是一愣。

这个他自己都未曾命名过的简易装置,竟然在短短一个下午的口耳相传中,就已经拥有了如此诗意又贴切的名字。

他站在自家门口,望着那一片在晚风中轻轻晃动的、材质各异的织物,忽然觉得,语言本身,或许比任何精密的计划都更擅长生长和进化。

深夜,雷雨交加。

巷子最深处的一面老墙年久失修,一道裂缝在暴雨的冲刷下开始加剧渗水,混着泥浆的雨水汩汩流出,眼看就要漫进旁边的住户家里。

沈星河打着伞,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现场,准备查看情况。

可当他走近时,却发现已经有三个人在那里忙碌了。

李家的年轻小伙正用一堆旧棉布和毛巾巧妙地引导水流,将水引向排水沟;王婆不知何时已经煮好了一大锅热姜茶,正挨个递给在场的人驱寒;那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媳妇则打着一把大伞,另一只手举着手电筒,为忙碌的众人提供照明。

他们看到沈星河来了,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意外或依赖,只是像看到另一个前来帮忙的普通邻居一样,平淡地招呼了一句。

李家小伙指了指脚边一桶刚和好的水泥砂浆,头也不抬地问:“沈叔,您来看看,这灰配得对不对?”

沈星河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砂浆,仔细看了看湿度和配比,然后点了点头:“可以,正好。”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众人便继续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再也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仿佛他的到来,只是为这场自发的救援增加了一个普通的人手,而不是迎来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专家”。

那一瞬间,沈星河的心头忽然涌上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的轻松感。

他终于不必再扮演那个无所不能的“沈师傅”了,他只是巷子里一个普通的居民,是这双手中的一双。

雨声淅淅沥沥,敲打在雨伞、墙面和每个人的身上,像无数只细小的手,正在这片黑暗中,默默地、共同地修补着生活的缝隙。

日子就在这雨水和晴空间交替着滑过,寒露已过,初冬的脚步悄然临近。

天气出人意料地连续晴暖了好些天,阳光慷慨地洒满小巷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却在邻里间悄悄蔓延开来。

巷子里那些曾经在晴天里迎风招展、五花八门的晾衣绳,不知从何时起,竟一反常态,日渐稀疏起来。

仿佛那些五颜六色的被单、衣衫,都一夜之间找到了比阳光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