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联专家的皮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暴雨持续了三天。第四天清晨,齐振国被汽笛声惊醒。厂区专用线上,一列闷罐车正在卸货。谢苗诺夫站在雨棚下,亲自清点新到的钢轨。齐振国注意到他没用皮尺,而是徒手检查每根钢轨端部的淬火标记。
\"老齐!\"王铁柱气喘吁吁跑来,\"三号车间出事了!\"
德国进口的万吨水压机前,苏联技术员正与中方工人对峙。地上散落着断裂的转向架铸件,冷却的铁水像凝固的血迹。谢苗诺夫蹲在最大的一块碎片前,用放大镜检查断面。
\"浇铸温度低了20度。\"他站起来宣布,\"按照第378号工艺卡...\"
\"我们完全按规程操作!\"老铸工刘大锤突然扯开衣领,露出烫伤的胸膛,\"老子给张大帅修装甲列车时,这帮毛孩子还在玩泥巴!\"
谢苗诺夫脸色铁青。他慢慢展开皮尺,量了量碎片厚度,突然转向齐振国:\"去拿温度记录仪。\"
仪表室的锁被撬开了。记录纸带不翼而飞,只剩下仪表玻璃上用俄文刻的\"Вop(小偷)\"。谢苗诺夫一拳砸在铁柜上,勋章挂饰叮当作响。
当天下午,全厂苏联专家突然撤回宾馆。齐振国奉命去送技术资料时,看见伊万正在收拾行李。\"要打仗了?\"年轻助手苦笑,\"你们中国人...太骄傲。\"
深夜,齐振国被吉普车接到市委招待所。会议室烟雾缭绕,谢苗诺夫正在用俄语咆哮。桌上摊着那根有裂纹的钢轨,旁边是放大镜和化学试剂。
\"齐同志。\"市委书记打断翻译,\"专家说钢轨磷含量超标,是故意破坏。你怎么看?\"
齐振国摸了摸钢轨断面:\"苏联标准Гoct 354要求磷含量不超过0.05%。\"他拿起试剂瓶,\"但您用的检测方法是沙皇时代的...\"
谢苗诺夫突然摔碎茶杯。他扯开衬衫,露出胸膛上集中营的烙印:\"我在科雷马矿井见过真正的破坏分子!\"他颤抖着掏出皮尺扔在桌上,\"你们...不配用这个!\"
会议不欢而散。齐振国走到门口时,听见谢苗诺夫用俄语对翻译说:\"告诉中国人,明天我要检查所有援建设备的保管情况。\"
次日清晨,齐振国在档案室找到了1948年的满洲里铁路交接记录。泛黄的日文文件显示,那批\"ct45\"钢轨实际是昭和制钢所1945年的库存品,战后被苏军作为战利品运回。他刚要拍照,门锁转动——谢苗诺夫站在逆光中,皮尺垂在腿侧像条鞭子。
\"专家同志。\"齐振国举起文件,\"关于钢轨磷含量...\"
谢苗诺夫夺过文件扫了一眼,突然撕得粉碎。他喘着粗气,从公文包抽出份新文件拍在桌上:莫斯科命令他立即回国述职的调令。
\"你们赢了。\"苏联专家用皮尺敲打着档案柜,\"但记住——没有我们的钢轨,你们的火车永远跑不过乌拉尔山的风雪。\"
调令生效前的最后六小时,谢苗诺夫坚持要完成转向架验收。齐振国陪同他走进总装车间时,发现所有中国工人都默默摘下了帽子。
检测台上,新型转向架闪着蓝灰色光泽。谢苗诺夫掏出皮尺,却看见关键尺寸处都贴着中俄双语标签。他量了三次,最终在验收单上签了名。
\"为什么帮我?\"走向厂门的路上,谢苗诺夫突然问。齐振国指了指他胸前的卫国战争勋章:\"我父亲说过,真正铁路人的标准不在皮尺上。\"
谢苗诺夫愣了片刻,突然扯下勋章塞给齐振国:\"给你儿子...就说是个老顽固的道歉。\"他指向西伯利亚方向,\"你们将来的铁路...会到那里。\"
吉普车扬起的雪尘中,齐振国打开勋章盒——内衬里夹着张泛黄的相片:年轻的谢苗诺夫站在第聂伯河大桥上,背后是德军战俘在抢修铁路。
回到办公室,齐振国发现抽屉里多了卷米黄色皮尺。展开后,内侧赫然刻着两行小字:
\"Гoct
真正的标准在车轮与钢轨的亲吻中\"
窗外,一列试车的机车鸣笛驶过。车头挂着中苏两国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