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宝成线的秦岭隧道(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1956年3月,秦岭深处的爆破声惊醒了早春的山谷。
齐振国站在半山腰的临时观测台上,手中的地质锤在岩壁上敲出沉闷的回响。脚下三百米处,苏联专家伊万诺夫正对着爆破图纸大发雷霆:\"这花岗岩的莫氏硬度超7级!你们中国人管这叫'中等岩层'?\"
\"我们祖先修栈道时,\"齐振国指向对面绝壁上若隐若现的汉代凿痕,\"也没用苏联的'岩石可钻性分级表'。\"
一阵刺耳的哨声打断争论。隧道口涌出灰头土脸的工人们,他们推着的矿车里除了碎石,还有三具盖着白布的尸体——今天的哑炮意外引爆了。
技术员小李递上伤亡报告时,齐振国注意到他的钢笔在\"岩层含水量\"一栏反复涂改。报告边缘还粘着片新鲜的苔藓,这在干燥的秦岭北麓极不寻常。
深夜的工棚里,油灯将齐振国的影子投在隧道剖面图上。林秀兰端着药箱进来,发现丈夫正用父亲留下的铜制道钉在图纸上比划。
\"今天又伤七个。\"她解开齐振国手上的绷带,露出被岩屑割裂的虎口,\"苏联人给的止血粉不够用了。\"
\"因为他们在按乌拉尔山脉的岩层配药。\"齐振国突然将道钉扎进地图某处,\"但秦岭的石头里含某种矿物,伤口会溃烂。\"
林秀兰的镊子停在半空。她想起白天换药时,伤员创口都泛着诡异的蓝绿色。从药箱底层取出试管,她收集的脓液在灯光下微微发荧光。
帐篷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不请自来,手里拎着半瓶伏特加:\"齐,明天改用新爆破方案。\"他摊开的图纸上标注着加大30%的炸药量。
\"那会引发岩爆。\"齐振国指着地图上汉代栈道的走向,\"古人选线是有道理的。\"
伊万诺夫嗤笑着将酒瓶砸在桌上:\"你们祖先有tNt吗?\"酒液浸透了图纸,显出一道被铅笔反复描过的痕迹——那正是齐振国父亲1936年勘测的旧线位。
次日的爆破准备会上,争执达到了顶点。
\"按这个装药量,\"齐振国摔出计算本,\"会震松山顶的冰川沉积层!\"
伊万诺夫直接撕了那页纸:\"你们中国人就会打算盘!\"他展示着带来的新设备——德国产的 seismograph(地震仪),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突然,隧道里传来急促的哨声。值班工程师冲进来报告:\"西口掘进面渗水!已经淹到腰了!\"
齐振国抓起安全帽就跑。穿过三百米长的临时支洞时,他摸到岩壁上的渗水带着硫磺味——这不是普通的地下水,而是古老地层中的热液。
爆破面已成一片汪洋。漂浮的工具箱间,几个工人正奋力打捞被淹的钻机。齐振国蹚进齐胸的水中,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住。捞起来一看,是半截汉代铁凿,断口处还闪着青铜光泽。
\"停止掘进!\"他对着对讲机大喊,\"这下面是——\"
轰隆一声巨响,隧道顶壁裂开狰狞的缝隙。亿万年的地下水喷涌而出,瞬间将所有人冲得东倒西歪。在浑浊的激流中,齐振国最后看到的,是岩缝中露出的某种金属矿脉,在头灯光线下泛着妖异的蓝绿色。
透水事故后的第七天,齐振国在临时医院醒来时,发现枕边放着块泛着铜绿的矿石。
\"醒了?\"林秀兰正给伤员换药,纱布上浸着种褐色药粉,\"这是药农张伯的秘方,用华山参和岩黄连配的。\"
齐振国握紧那块矿石,掌心传来刺痛——矿石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像是被强酸腐蚀过。他忽然想起父亲日记里提到的\"秦铜\",一种含砷量极高的古铜矿。
帐篷外传来争吵声。伊万诺夫正对着施工图咆哮:\"必须上冻结法!用苏联的液氮设备——\"
\"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岩层断裂。\"老药农张伯蹲在地上,用烟袋锅划着某种古老的星象图,\"惊蛰后地气上行,这时候打隧道要顺龙脉...\"
苏联专家一把掀翻图纸:\"你们就继续信风水吧!\"
齐振国挣扎着下床,在倾倒的图纸上看到个红圈——正是透水事故的位置,与张伯星象图上某个\"地脉节点\"完全重合。
深夜的库房里,齐振国用手电筒检查那台德国地震仪。金属外壳上刻着\"berlin 1938\"的字样,旋钮旁还有未擦净的血迹。
\"这玩意来历不正。\"王铁柱递过扳手,\"苏联人说是战利品,但我在朝鲜见过美军用同款。\"
拆开底板时,几张发黄的纸条飘落。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1943年德军在阿尔卑斯山隧道的数据,最后一页写着:\"含砷岩层引发集体中毒——封闭北口。\"
齐振国的目光移向墙角。那里堆着从隧道里捞出的汉代铁器,每件都覆着蓝绿色锈蚀。他拿起洛阳铲在墙上刮了几下,掉落的岩粉在试管里与醋酸反应,冒出带着蒜味的烟雾。
\"砷化铜...\"他猛地推开窗户,对面山崖上的汉代矿洞像无数双眼睛。
次日的抢险会议上,火药味比矿井还浓。
\"立即停止冻结法!\"齐振国摔下检测报告,\"岩层含砷量超标47倍,遇液氮会生成剧毒气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