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蒙人凋零,满旗遇袭(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虽说四面城墙各架着一尊红夷大炮,却跟供在神龛里的泥胎似的——号称最远射程三千二百步。

可炮身锈迹比膛线还深,有效射程勉强撑到两千步,若真遇上阴雨天气,能打出一千五百步就算祖宗保佑。

也难怪孔有德每次说起京城的火炮,都要捏着鼻子冷笑:

"怕是把炮口对准紫禁城,都打不到金銮殿的琉璃瓦。"

如今明军突然祭出有效射程六千步的火炮,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让清军肝胆俱寒的。

是这些铁家伙竟能被扛上陡峭山岭——炮身必然轻如鹿骨,炮体必然小如牛犊,或许连炮弹都只有拳头大小。

但比体积更可怖的,是那根本不需冷却的炮管:

当清军还在手忙脚乱地给发烫的炮身浇水时,明军的第二轮炮雨已呼啸而至,如群鸦扑食般砸穿军帐的牛皮。

多尔衮攥着染血的帅旗,望着遍地被炮火惊疯的战马,只觉喉头腥甜——若连胯下坐骑都被炸成肉泥,八旗铁骑赖以纵横的野战优势,岂不是被生生剜去了脊梁?

当士兵们不得不像地鼠般缩在盾车下苟活,当曾经令敌胆寒的"满万不可敌"成了笑话,这场仗,究竟该怎么打下去?

实则清军对明军火炮的猜测有误:

陈版组炮因膛线构造缘故极易发热,平均发射五轮便需静置半个时辰散热;

鲁版稍好,勉强支撑十轮才需停歇。之所以让清军误以为能连续轰击,全因火炮轮射的巧思。

方正化以两两交替发射的方式,待前两座炮管灼热时,后两座已完成装填,恰借换炮间隙使前炮散热,故而十二枚炮弹如连珠般落向敌阵,看似毫无间歇。

至于山崖上的火炮,则因地势限制采用自由射击,并非持续连发。

科尔沁旗之所以伤亡惨重,实则与“胡椒烟”脱不了干系。

当炮弹裹挟着辛辣烟雾破空而来时,十骑并列的冲锋阵型恰成了致命陷阱——前排战马被铁弹击穿的瞬间。

尸身因爆炸冲击力骤止,后排骑兵却仍在加速前冲,如楔子般撞进血肉横飞的漩涡里。

第二次驱使奴隶打头阵的计划更成了催命符:

非但没软化明军防线,仁慈煤烟反而在通道内形成无味的雾障,奴隶们成片昏倒在马蹄下。

惊惶的战马被身体绊倒后嘶鸣人立,扬起的烟尘混着胡椒辛辣,让整条峡谷成了窒息的熔炉。

骑兵们想撤却被溃兵堵住退路,想冲又被惊马撞得人仰马翻,昏倒的躯体叠着炸死的尸身。

活着的人在马蹄与炮石间挣扎,受惊的战马甩着口鼻里的血沫横冲直撞,将更多人卷入这无解的死亡循环。

最终,通道里的人马像被捣毁的蚁巢般崩塌,活着的与死去的绞成一团,连突围的缝隙都被血肉填满。

第三次则是震天雷的杀招——山体在巨响中如豆腐般崩裂,碎石混着泥土如黑色浪潮般翻涌而下。

本就踩着尸堆行进的骑兵连马蹄都难以拔出,更遑论加速突围。

惊天动地的爆响震得人耳内渗血,战马前蹄腾空后重重砸在石堆上,骑士们像断线木偶般被甩落,太阳穴突突直跳间已辨不清方向。

倒地者刚挣扎着抬头,就被后续滚落的人马再次撞翻,碎石夹着血腥味灌进喉咙。

活着的人被压在层层叠叠的躯体下,听着头顶闷雷般的滑坡声,连抬手护头的力气都被挤压殆尽。

这哪里是战场,分明是老天爷亲手掀翻的坟场,人越多,便越像往石棺里填的活祭品,连呼救都被埋进了轰隆隆的山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