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九江应对,龙舟盛事(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方正化扒着远望筒的铜沿儿,眯眼望向血色弥漫的战场。

虽说没杀得酣畅淋漓,但瞧着多尔衮行营周遭横七竖八的敌尸,心里也算熨帖——

尤其那道正对山岭的方向,敌兵像割麦子似的倒了一片,枪管发热的连珠铳功不可没。

一百二十箱里的一千二百框铳弹砸得山岭腾起青烟,六万枚铅丸咬穿甲胄的声响犹自回荡在耳道。

加农钢炮震得地皮发颤,二十轮齐射掀进千枚铁丸,惊得林子里的号枭扑棱着掠过硝烟。

十一枚离合地雷在马蹄下炸成齑粉,黑红色的血沫子溅得离着三里地的中军帐帷子都发黏。

方正化捏着远望筒的手指突然顿住——十万两雪花银就这么打了水漂?

那些白花花的纹银熔了能铸半座张家口堡,此刻却化作青烟、化作血水,顺着山沟沟渗进了黑土地里。

他喉结滚动,盯着远望筒里星星点点的火把,忽然觉得后槽牙酸得厉害,仿佛嚼碎了十斤带皮的青杏。

怪不得曹化淳从兴和回来后,整日里长吁短叹——

如今自己打了几场仗,只见粮秣兵器像流水般往外淌,却连个铜板的进项都没见着,这仗入不敷出,主子会不会扣咱家的功勋啊?

可眼下这战场,比乱葬岗子还难拾掇。

头回打扫通道时,好歹捡了几杆锈枪和几张缺角的皮甲,到第二回再去,尸身叠得比城墙还高,脚都没处下。

第三回更绝,一场震天雷的盛宴,刀枪剑戟全埋进了泥汤里,哪怕扒拉三天,或许连个枪头都没法摸着。

至于第四回……方正化望着远处阴沉沉的山梁,手里的马鞭无意识地敲着靴筒——

就算有胆子摸下山,谁知道多尔衮那老狐狸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风卷着残旗掠过耳畔,他忽然觉得这仗打得忒憋屈,活像拿金叶子往粪坑里扔,听个响儿都难。

多尔衮的马队到底还是折返了,只不过是在一日后。

毕竟行营里堆着半人高的军册密报,粮草辎重扔得满地都是——

真要撒手不管,八旗儿郎怕是没走到榆木川就得啃树皮。

头批哨探像耗子似的溜进战场,背着文书匣子、扛着粮袋连滚带爬往回跑。

直到探马爬上山岭后,见到折断的树木,早已没有人存在,才去回报,明军早已撤走,大营里才敢倾巢而出。

数百号旗兵举着灯笼涌进山谷时,月光正把遍地狼藉照得发白,连多尔衮的鎏金马鞍都滚落在血泥里,方才确定明军根本就没有下山打扫战场。

士兵们扒开焦土找同袍,却翻出半截尸体,另一半怎么也无法找到。

有人抱着烧掉一半的粮车号啕大哭,有人对着战马尸体发怔。

夜风卷着撕碎的军旗掠过山坡,旗角扫过某具尸体腰间的荷包,露出半截磨得发亮的银锁——

那是临出征时额娘塞给他的"长命百岁"。

哭声混着咬牙切齿的咒骂在山谷里回荡,比夜枭的啼叫还要瘆人……

三月十七日拟就给左良玉的圣旨,次日方送出。

原六日可抵九江城府的八百里加急,因驿站裁撤竟耗双倍时辰,直至三月三十日才磕磕绊绊送到。

左良玉捏着明黄圣旨三叩九拜,眼角却不住往传旨太监身上扫。

假作关切宫中琐事,实则想探些虚实——哪料问得口干舌燥,太监只知道诺诺称是,连乾清宫近日换了几盆水仙都答不上来。

原来王承恩早留了心眼,偏不遣司礼监亲信,偏走外卫调的无名小卒,任他左良玉磨破嘴皮子,也撬不出半分宫闱秘事。

传旨太监前脚刚走,左良玉后脚就召来儿子左梦庚、监军御史黄澍、副将马士秀和总督袁继咸密议。

明黄圣旨往檀木桌上一摊,几双眼睛便凑了上去。

待众人看完,左良玉捻着胡须扫过众人:

"诸位怎么说?"

左梦庚率先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