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京官众相,皇明正统(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那些年间,无论是安抚边疆的军政要务,还是整顿吏治的朝堂改革,皆是成化皇帝携亲信势力亲力亲为,文官集团被排挤在决策核心之外,几乎难有置喙之机。
历史的轨迹在此刻暗流涌动。若不是后来继位的孝宗力挽狂澜,主动选择还政于文官。
恐怕早在一百多年前,这个曾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庞大集团,便会彻底沦为政治边缘势力,黯然退出明朝的权力舞台。
正因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成化皇帝在文人笔下渐成乖戾模样。
那些饱蘸墨汁的书册,刻意蒙尘他治世的锋芒:
三征建州女真时“犁庭扫穴”的雷霆手段,将建州势力碾碎成齑粉,使其蛰伏百年不得翻身,却被轻描淡写略过;
数度挥师北伐,打得鞑靼、瓦剌丢盔弃甲,一举收复沦陷多年的河套要地,让草原部族六十载不敢觊觎中原沃土,这般赫赫战功竟也被隐入历史尘埃;
更不提他接手英宗留下的危局时,百万流民揭竿而起,山河动荡如风中残烛,朱见深以雷霆手腕就地安置流民,设巡抚统管州县,谈笑间便将危局化作治世根基。
这些足以彪炳史册的功绩,在文人的春秋笔法下,都抵不过他与文官集团的那场权力之争,终究成了被选择性遗忘的历史注脚。
成化皇帝朱见深,以铁腕与仁心重塑大明格局。
他力排众议,为于谦等蒙冤大臣平反,恢复代宗帝号与祭祀,让历史的真相重见天日;
在吏治革新中,他大刀阔斧精简冗员,严查"杀良冒功"的丑恶行径,推行"朝觐考察法",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剔除官场积弊,令朝堂气象焕然一新。
军事上,他改革武举制度,广开求贤之路,为大明储备栋梁之材;
律法严明却不失宽厚,慎刑慎杀,彰显仁德;
经济领域,他减免百姓赋税,巧妙调整税收结构,削减有功名者的占田规模,设立"京通仓"平抑粮价,让民生得以休养生息。
朱见深更以远见卓识重视科技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完善内阁运行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面对御史台捕风捉影、构陷忠良的乱象,他果断制定律法约束,还朝堂一片清明。
这位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帝王,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方略,成就了一段被低估的盛世华章 。
成化年间的朝堂宛如一座密不透风的铁笼,东西两厂的密探化身暗夜幽灵,如附骨之疽般渗透朝野。
他们藏于市井巷陌、蛰伏于朱门府邸,文官集团的一言一行都在鹰犬的监视网中无所遁形。
在这令人窒息的高压之下,唯有将家国大义镌刻于心的清流,方能在暗流涌动的官场中寻得立足之地。
然而纵观满朝冠冕,这般刚正不阿的臣子,不过凤毛麟角。
那些甘愿沦为财阀傀儡、沉溺贪腐泥沼的官员,无一不撞碎在成化皇帝的雷霆手段之下。
抄家问斩的诏令如利剑高悬,震慑得朝堂鸦雀无声。
可这份威慑力非但没能换来臣服,反而在文官心底种下了恐惧与怨恨的毒种。
恨意如同荒野野草,遇风便疯长,从成化年间的隐忍蛰伏,悄然蔓延至嘉靖朝的君臣对峙。
再到万历年间的离心离德,成为贯穿百年的政治暗线,无声啃噬着王朝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