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京官众相,皇明正统(二)(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钦天监众人追随汤若望奔赴皇庄,翰林院那些养尊处优的"富贵老爷们",此刻正为争抢田产地业争得面红耳赤,衙署内仅剩零星人影留守。
宗人府早已名存实亡,众人皆滞留中都,不闻京师风云;
太常寺、太仆寺等四寺,满打满算不过百余人,连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
国子监内,学生与教职人员加起来堪堪百人,琅琅书声不复往昔。
顺天府下属州县,一百余官员带着三百多吏员,勉强支撑着地方事务。
至于通政使司、锦衣卫,早已自顾不暇,各卫营更是深陷军务泥潭,无力分神他顾。
整个朝廷中枢,犹如风烛残年的老者,在乱世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摇摇欲坠。
在满目疮痍的朝堂废墟上,御史们却如暗夜里骤然点亮的火把,眼底跳动着灼人的光焰。
一千余人的队伍,在他们看来并非单薄的残阵,而是足以撬动乾坤的奇兵。
"台阁六部成了空架子又怎样!"
忽有御史重重拍案而起,震得茶盏中的残茶泼溅而出,
"今日偏要以这千人之众,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言如星火坠入枯柴堆,瞬间点燃满堂热血。轰然应和声中,御史们衣袍猎猎,獬豸补服上的兽纹仿佛也在昂首咆哮。
声浪掀翻檐角残雪,似要在这暮气沉沉的朝堂穹顶,生生撕开一道照进天光的裂痕。
海子淀皇庄深处,蝉鸣裹挟着蒸腾暑气,顺着雕花木窗的缝隙肆意流淌。
朱有建全然不知,怀中那只正慵懒打盹的猫儿,早已在都察院御史们的唇齿间,幻化成惑乱圣心的妖物,甚至被传作万贞儿转世。
此刻的他伏案执笔如飞,夏日的烈阳透过窗纱,将炽热化作细碎金粉,轻柔地铺洒在案头即将完成的简化版《千字文》上。
那些曾如盘根错节般繁复的笔画,在他笔下化作灵动流畅的符号,墨迹未散,他又迫不及待地翻开《山海经》。
凭借精湛的绘图技艺,书中的奇珍异兽腾跃纸面,神秘山川的轮廓跃然眼前,就连厚重的繁体书页,也在他的笔下悄然蜕变为简洁易懂的文字。
"待琢磨出读半边的造字妙法..."
朱有建将笔杆抵在下颌,眸中跃动的炽热光芒,似已穿透时空,望见自己翻阅《永乐大典》的模样。
可当目光扫过六十卷目录、两万三千卷正文的记载,即便只圈定科技类目,两千余卷、三百余万字与二十万幅图绘,也如横亘天际的险峻山脉,瞬间压得人喘不过气。
皇帝还沉浸在文字革新的狂喜中,却不知都察院的暗流已翻涌成浪,即将将他与怀中爱猫吞噬。
烛光摇曳的书案前,朱有建全然不觉山雨欲来。
他指尖摩挲着竹简拓本,对历史典籍的认知尚停留在天真臆想中。
在他眼里,古人以竹简承载的知识不过寥寥十万言,仿佛只要挥手就能将千年毫泼墨,文明尽数收于掌心。
殊不知,这场文字游戏的背后,正酝酿着足以颠覆朝局的惊涛骇浪。
他又怎会知晓,那浩渺如繁星的历史典籍,远非他脑海中臆想的那般浅显。
竹简上的每一个字符,皆似承载岁月沧桑的时光胶囊,满盈着先人的智慧光芒,哪里是他轻易认定的区区十万字所能涵盖。
那看似单薄的竹简,实则是通往千年历史深处的厚重门扉,每一道刻痕都是时光的烙印。
可他依旧怀揣着单纯的自信,似不知危险临近的懵懂孩童。
在知识的漫漫长路上,他如一叶孤舟,毫无察觉地前行着。
殊不知,那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正涌动着足以颠覆一切的暗流,一场暴风雨已在不远处蓄势待发。
只等时机成熟,便要将他从那虚幻的美梦中狠狠拽入现实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