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他喃喃重复着“无敌”
二字,情绪渐渐平稳。
此情此景,他相信自己永远无法忘怀:李武挥鞭策马,坦然面对万千敌军的凛然模样。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朱高煦此后的戎马生涯中,每遇危局,总会默念这两个字——那是李武赋予他的信念。
与此同时,李武并未继续关注朱高煦,只是稍作安抚便将注意力转向更关键之事。
他早已嘱咐张武的百户长,务必密切守护朱高煦的安全,无论发生何事,都要确保他安然无恙。
待发现朱高煦情绪渐趋稳定后,李武便重新聚焦于战场。
然而,当他凝神观察时,眉头悄然蹙起。
阿扎失里正准备撤离。
察觉局势不利,阿扎失里显然不愿恋战,甚至有弃卒保帅之意,试图抽调主力脱离战场。
“混账!”
李武低声咒骂。
谁稀罕他的“壮士断腕”
?!
若任由阿扎失里逃逸,原本的十成胜算恐怕只剩两成。
李武眉心越锁越紧,心中权衡各方部署,却苦于当前策略难以困住敌人。
如今唯有命令左右翼骑兵出击,强行阻截,否则对方定会从容脱身。
想到这里,李武愈发焦躁。
传令兵究竟去了哪里?为何迟迟未归?!
正此时,信使疾驰而至,李武心下稍安。
军中高手如云,他的些许沙场经验算不得什么,旁人自是更胜一筹。
信使靠近李武。
“帅令,命李武部即刻进发,截住敌军主力。”
李武接令。
随即拉紧缰绳,战马长啸昂首,李武目光扫过众人,朱高煦、张武、柳升等人尽在眼前,他嘴角微扬,忽而神色转为凶狠。
“随我冲锋!”
话音刚落,他手中马鞭已然落下,松开缰绳,战马疾驰而出。
张武等人亦扬鞭紧随其后。
千骑奔腾,气势磅礴。
如一支锐利之箭,直刺阿扎失里主力。
先是两轮弓矢齐射,继而每人换上三眼铳,待铳中弹丸耗尽,李武一马当先闯入阿扎失里主力之中。
他高举三眼铳,仿若巨锤,砸向一人头顶,顿时脑浆四溅,尸横当场。
然而,阿扎失里岂是易与之辈?主力依然稳固,数支骑兵迅速转向,纠缠住李武等人,欲为大军脱身争取机会。
战局瞬时化作血腥绞盘。
鲜血漫空飞洒。
时光缓缓流逝。
此役,李武未能尽兴,因他需兼顾朱高煦安危。
朱高煦果然勇猛,未让李武失望。
年少便于战场杀得兴起。
这让李武疑惑,王府究竟如何教导,竟使得朱高煦临危不惧。
渐渐地,中军全力推进。
但阿扎失里一心求脱,屡次舍卒保车,终带领主力遁出战场,李武等人再次追击。
事实证明,蒙古人若要逃逸,无后方阻截,实难拦截。
气得朱棣暴跳如雷。
朱棣果断采取轮番换队昼夜追击之法,每轮李武部一阵,再换另一队继续。
接连追击五日,最终还是失去了阿扎失里的踪迹。
……
追兵陆续回营驻扎,这场战事才暂告一段落。
四百二十三
经过这场追逐之战,朱高煦变得成熟了许多。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要一离开战场,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整个人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
而如今,他已经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李武细细观察着朱高煦,还好,尽管受了些伤,但都是些小伤。
这一切都多亏了周围人的密切注视。
接着,李武便将注意力转向了此次战事。
实话说,李武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阿扎失里虽然被打得狼狈不堪,但他的主力部队毫发无损。
李武他们全力以赴,也不过消灭了他三成的兵力。
主要原因是黑山岭这个地方不利于全面作战,大军无法展开阵势,也无法实施两翼包抄。
再想想,大明动用了十万大军,仅仅是为了对付阿扎失里的三成兵力,就算算上辎重粮草,这笔买卖还是亏了。
更不用说,等阿扎失里大军撤走后,他又会卷土重来,继续在这片草原上称王称霸。
想到这里,李武的脸色沉了下来。
只可惜,之前得知阿扎失里设伏的消息时,他们其实有机会将其一举擒获。
李武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此时的朱高煦正兴高采烈地跟曹小满吹嘘,说自己杀了多少敌人,而曹小满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也吹自己杀了多少。
李武懒得理会他们,独自一人走出营帐,去探望受伤的士兵。
又过了两天。
这一天,中军召开会议,朱棣竟然派人来传李武,让他到中军参加会议。
李武感到十分意外,于是赶紧准备了一下,赶往中军。
刚到中军,这里的气氛就显得更加热烈了。
许多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这一幕让旁边的朱高煦很不高兴,他在李武耳边低声抱怨道:“怎么看起来比我们前军还高兴?好像他们打了大胜仗似的。”
“你瞎说什么?”
李武瞪了朱高煦一眼。
朱高煦跟着李武这么久了,确实对他心生敬意,但此刻仍忍不住嘟囔道:“我说的没错啊。
这次我们前军、前锋营和骑兵营都吃了不少苦头,他们中军只是参与了几次追击。
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人,还没来得及庆祝,他们倒先高兴起来了。”
李武立刻停住脚步,眼神冰冷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被李武这副模样吓住了,“好好好,我不说了。”
可转过头又低声嘀咕道:“等哪天我带的兵比你还多,肯定不会像你这样,连实话都不让人说。”
李武深吸一口气,心中明白朱高煦所言属实,但即便这是事实,在战事未结束之前,这种话也不能随便出口。
军中最为忌讳的就是争功之事。
他原以为战事尚未结束,可其他人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议事刚开始,李武便大吃一惊——居然在讨论班师回朝的问题。
这就打算走了?
李武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阴沉。
他听着众将发言,越听越觉得无趣。
他们的话大致相同:阿扎失里已经逃窜,继续追击意义不大,不如尽早班师以节省粮草。
道理看似合理,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按照这个逻辑,一开始就该留在边境虚张声势,何必兴师动众?!
李武越想越憋得慌,却又碍于自己只是个小人物,轮不到他发言,只好转移注意力看向领军的二人——朱棣与傅友德。
此刻,两人均未发表意见。
傅友德稳坐如山,仿佛在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提议,但细看之下,这位老将的眉宇间也带着些许纠结。
李武忽然对傅友德产生了兴趣。
说起此人,虽然威名不及徐达、常遇春两位名将,也不及蓝玉显赫,但其一生堪称传奇。
从务农转投行伍,再到立下开国功勋,西征巴蜀、南平云贵、北伐大漠,战功累累,最终却被赐死。
就在李武观察傅友德时,后者突然转向朱棣,问道:“殿下,您怎么看?”
顿时全场寂静,所有人都望向朱棣。
朱棣板着脸沉默不语。
片刻后,朱棣才缓缓扫视众人,开口问:“李武来了没有?”
在场之人有的认识李武,有的则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一时之间都生出好奇之心。
那位便是李武吗?竟让燕王亲自垂询。
李武闻言起身答道:“殿下,我在此。”
“你说说,退还是不退?!”
此言一出,旁人尚无察觉异常,李武却瞬间明白了过来——自家主公显然还没打够,怎么会愿意退兵呢?想必此刻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直言无妨。”
朱棣随即催促道。
李武听罢,立刻下定决心。
他本就不赞成撤军,如今主公也持同样态度,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话音刚落,李武的声音便如洪钟般响起,掷地有声。
“卑职以为,万不可撤兵。”
朱棣嘴角微扬,示意他说下去。
李武扫视四周,察觉到不少目光中带着愤懑与轻蔑,仿佛在嘲笑他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竟敢在此高谈阔论。
但他并未在意,略作思索后,说道:“我军此次出征,只为彻底歼灭阿扎失里之势力。
如今战事未果,岂能轻易言退?一旦撤军,后果不堪设想。
试问,若是我们弃守白城,阿扎失里必会卷土重来,那片丰沃之地,他绝不会放手。
而白城地理位置特殊,东邻辽东,南接大宁,阿扎失里若得以喘息,联合朵颜、福余二卫,必会再度扰乱边境安宁。”
李武顿了顿,继续道:“更糟糕的是,阿扎失里已与额勒伯克暗通款曲,若放任其壮大,不出数年,必成心腹大患。
此刻撤军,无异于养虎遗患。”
此言一出,厅内瞬间寂静。
然而片刻之后,反驳声四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